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多径衰落信道下MC-CDMA信号扩频序列周期盲估计

发布时间:2019-04-27 17:18
【摘要】:针对多径衰落信道下多载波码分多址(multi-carrier-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MC-CDMA)信号扩频序列周期盲估计问题,提出自相关二阶矩和循环自相关两种算法。通过分析多径衰落信道条件下MC-CDMA信号的自相关二阶矩,估计出MC-CDMA信号的扩频序列周期。通过分析多径衰落信道条件下MC-CDMA信号的循环自相关,估计出MC-CDMA信号的扩频序列周期。最后在不同信道条件下分别对这两种算法进行仿真,并对两种算法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理论和仿真实验表明,在较低信噪比下,循环自相关算法在估计MC-CDMA信号扩频序列周期时具有良好的性能,但自相关二阶矩算法比循环自相关算法计算复杂度低,易于实现。
[Abstract]:To solve the problem of blind period estimation of spread spectrum sequences of multi-carrier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multi-carrier-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MC-CDMA) signals in multipath fading channels, two algorithms, autocorrelation second-order moment and cyclic autocorrelation, are proposed. By analyzing the autocorrelation second-order moments of the MC-CDMA signal in multipath fading channels, the spreading sequence period of the MC-CDMA signal is estimated. By analyzing the cyclic autocorrelation of MC-CDMA signal in multipath fading channel, the spreading sequence period of MC-CDMA signal is estimated. Finally, the two algorithms are simulated under different channel condition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wo algorithms is compared. Theoretica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yclic autocorrelation algorithm has good performance in estimating the period of spread spectrum sequence of MC-CDMA signal at lower SNR, but the second-order moment algorithm of autocorrelation has lower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is easy to implement than the cyclic autocorrelation algorithm.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671095,61371164)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研项目(KJ130524,KJ1600427,KJ1600429) 信号与信息处理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CSTC2009CA2003)资助课题
【分类号】:TN92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继宏;一种新的混沌扩频序列产生方法[J];电讯技术;2000年04期

2 李方伟,梅国宇,窦瑞华;用混沌系统产生扩频序列[J];数字通信;2000年01期

3 唐秋玲,姚海涛,覃团发;采用时空混沌耦合映象格子产生混沌扩频序列[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4 安澄全,周廷显;二相混沌扩频序列的产生及其性能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9期

5 万赓,蒋国平 ,刘永平;基于时空混沌的扩频序列产生方法[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4年05期

6 吴卫;;混沌扩频序列的性能分析[J];甘肃科技;2007年01期

7 高敏;;混沌扩频序列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6期

8 王钰;查长军;;基于物理混沌的扩频序列的产生及其性能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张凯;赵晓群;张洋;;并行组合扩频通信扩频序列的优选[J];通信技术;2012年01期

10 俞斌;王炼红;贾雅琼;;基于改进混沌扩频序列的多用户混沌扩频通信系统的研究与仿真[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灿焰;刘家胜;汪一鸣;毛凌锋;;有限精度下混沌扩频序列的周期特性[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2 程方芳;华惊宇;孟利民;朱家翔;;一种快速生成Bent序列族的方法及其在ADS仿真里的应用[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七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罗启彬;;一类新的混沌扩频序列研究[A];第二届全国信息与电子工程学术交流会暨第十三届四川省电子学会曙光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舒冰清;彭代渊;;一种改进型混沌二进制扩频序列的性能分析[A];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汪志凯;王明涛;牛海;;混沌扩频序列构造算法的完善[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郝士琦;戎雁;高广军;;二相过抽样混沌序列平衡性分析[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薛龙;万冬东;蒋国平;;基于混沌扩频序列的超宽带通信系统多址性能[A];2005年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薛龙;万冬东;蒋国平;;基于混沌扩频序列的超宽带通信系统多址性能[A];2005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二)[C];2005年

9 邵保华;;混沌扩频序列的数字产生及其DSP实现[A];河南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许森;陈伟建;;ICMIC混沌序列的产生及其性能分析[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任啸天;直扩信号扩频序列盲估计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胡飞;扩频通信系统中扩频序列设计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彭代渊;新型扩频序列及其理论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刘方;几类优良扩频序列设计及其线性复杂度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谢俊松;CDMA系统中的扩频序列与自适应调制编码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6 于银辉;混沌扩频通信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吉林大学;2005年

7 冯莉芳;广义正交扩频序列理论及其在多速率QS-CDMA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詹亚锋;通信信号自动制式识别及参数估计[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斌;改进的混沌扩频序列的产生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张娇蓉;扩频序列变换的研究[D];西华大学;2015年

3 张倩茹;基于类正交的配对矩阵及其在信息隐藏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静;基于ICA的扩频序列盲估计算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5 李玉珍;基于混沌的扩频序列通信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曹玉文;扩频序列与序列偶的设计及应用[D];燕山大学;2009年

7 袁颖;混沌扩频序列的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姚海涛;产生混沌扩频序列及其在扩频通信中的应用[D];广西大学;2001年

9 涂虬;混沌扩频序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钱雪荣;扩频通信系统的扩频序列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67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467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d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