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融合导航技术综述
【图文】:
·56·赵万龙等,多源融合导航技术综述第37卷第6期的特点,在未来可以共同为全球提供稳定的卫星导航服务。2.2.2惯性导航惯性导航技术是通过陀螺和加速度计测量目标的角速率和加速度,然后通过积分运算计算出目标的位置信息以及速度信息[17]。惯性导航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在x轴和y轴方向上分别对分项加速度求积分,从而得到速度信息。然后在已知初始速度的情况下再次求积分,得到测量目标的位置坐标(x,y)。图1惯性导航基本原理Fig.1Schematicdiagramofinertialnavigation2.2.3光/声学导航光学导航主要为可见光通信定位[18],可见光通信定位将配备信号控制装置的LED灯发光的明暗变化作为ID信号发送,接收到ID信号的便携终端将其转换成位置信息。该技术的定位精度约为1m。声学导航系统主要应用于水下潜艇的定位。与其他导航系统相比,声学导航具有以下优点:既可以用于水面,也可以用于水下导航;能够实时准确地测量载体的速度、艏向等信息。2.2.4重力/磁力导航重力导航是在重力测量、重力异常及垂线偏差的测量和补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磁力导航则是根据地球上不同位置的地磁场各不相同,首先采用地磁传感器测量地磁矢量数据库,然后在线定位时根据匹配算法,将实时测量的地磁场与地磁矢量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获取当前用户位置信息。重力/磁力导航的基本原理都属于模型匹配定位。首先离线构造重力/磁力场模型,然后在线进行匹配定位。其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2.2.5典型室内定位方法得益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存在,室外定位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定位导航服务的要求。但是由于室内环境中可见星的遮挡问题,卫星导航无法使用。目前室内定位方法主要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超宽带定位、蓝牙定位、WLAN定位等等。其中WLAN定位具有?
比,,声学导航具有以下优点:既可以用于水面,也可以用于水下导航;能够实时准确地测量载体的速度、艏向等信息。2.2.4重力/磁力导航重力导航是在重力测量、重力异常及垂线偏差的测量和补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磁力导航则是根据地球上不同位置的地磁场各不相同,首先采用地磁传感器测量地磁矢量数据库,然后在线定位时根据匹配算法,将实时测量的地磁场与地磁矢量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获取当前用户位置信息。重力/磁力导航的基本原理都属于模型匹配定位。首先离线构造重力/磁力场模型,然后在线进行匹配定位。其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2.2.5典型室内定位方法得益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存在,室外定位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定位导航服务的要求。但是由于室内环境中可见星的遮挡问题,卫星导航无法使用。目前室内定位方法主要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超宽带定位、蓝牙定位、WLAN定位等等。其中WLAN定位具有定位成本低、实现方便的特点,被认为是最具有前景的定位手段[19]。WLAN室内定位主要有基于匹配算法的指纹定位和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SS(ReceivedSignalStrength)测距的无线定位[20]。2.3多源融合导航架构图2重力/磁力导航基本原理Fig.2Schematicdiagramofgravityandmagnetismnavigation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金】: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NO.2014ZX03004003)
【分类号】:TN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扶晓;李东旭;刘劲;;现代信息融合技术的哲学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10期
2 冯伟斌;梁荣光;王惜慧;;应用于发动机的信息融合技术概述[J];机电工程技术;2010年08期
3 张文炬,苏清祖;多通道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4 胡玉峰,尹项根,陈德树,张哲;信息融合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一)——基本原理与方法[J];继电器;2002年12期
5 刘槟,朱睿;信息融合技术在机务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6 金敬强;武富春;;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6年01期
7 刘林芝;;信息融合技术在不停车收费系统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24期
8 鲁红英;肖思和;宋弘;;信息融合技术的方法与应用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9 王爱文;逄玉俊;高巍;;信息融合技术发展与融合算法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19期
10 李成;毕笃彦;;信息融合技术的信息化作战体系[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胡良梅;高隽;;信息融合技术[A];全国第十四届计算机科学及其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2 邹斌阳;倪国强;;浅谈信息融合技术在典型船舶避碰系统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嵌入式技术和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魏刚;;面向海战场的信息融合技术综述[A];2010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五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康中尉;罗飞路;;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多传感器系统[A];湖南省电工技术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纪伯公;王加;;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李斌;唐永哲;;信息融合技术在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A];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一)[C];2005年
7 张婷;;信息融合技术在SINS/GPS系统的应用[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李启本;李志斌;;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变压器多层次故障诊断[A];智能化电站技术发展研讨暨电站自动化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司刚全;曹晖;张彦斌;贾立新;;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双层优化控制策略在火电厂制粉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丁大勇;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及其在视像内容分析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7年
2 姜建国;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与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与实践[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益彬;AFL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柳超;基于IEC61970的多系统信息融合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3 王文志;信息融合技术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赵营豪;基于模态分析和信息融合技术的转子运动形态分析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5 张河翔;信息融合技术在煤矿安全监控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李龙飘;多传感器系统中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D];中北大学;2009年
7 姜洪广;基于多信息融合技术的汽车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8 王艳英;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旭婧;多传感信息融合技术在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10 王瑞阳;信息融合技术在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38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538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