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光纤延迟网络分组交换节点选择

发布时间:2019-09-28 02:53
【摘要】:针对当前光纤延迟网络节点分布式选择存在非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光纤延迟网络光组播分组交换最优分布式节点选择方法。首先构建光纤延迟网络的路由分簇模型,计算节点分组交换的阀值控制因子。采用信任策略构建节点分布式选择的信任博弈模型,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方法进行光纤延迟网络光组播分组交换的节点选择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光组播分组交换分布式节点选择,能提高节点的自适应组网调节能力,数据包分组交换的传输成功率得到提高。
【图文】:

性能测试,分组交换


http∶//www.laserjournal.cn采用本文设计的正交频分复用(TP-ASW)方法和传统的泛洪机制(Epidemic)节点算法、以及最短路径选择算法(BSW)进行对比,以光组播分组交换传输的成功率、平均延迟和计算开销为测量指标,得到结果如图2所示。(a)传输成功率(b)平均延迟(c)开销图2性能测试对比分析上述结果得知,采用本文方法,随着网络运行时间的推移,节点数据的准确传输率稳定性增高,平均延迟最小,计算开销较低,在开销率方面优势显著,通过分布式节点选择优化,减少了盲目的分组交换和数据转发造成的资源浪费,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4结束语提出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光纤延迟网络光组播分组交换最优分布式节点选择模型,,采用自适应转发策略进行光组播分组交换的节点传输性能分析,采用信任策略构建节点分布式选择的信任博弈模型,结合正交频分复用方法,进行光纤延迟网络光组播分组交换的节点选择优化设计。研究得出,采用该方法能提高节点的自适应组网调节能力,数据包分组交换的传输成功率得到大幅度提高,通过分布式节点选择优化,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降低时延,展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许晓燕.基于改进博弈模型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平台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6,39(12):87-90.[2]王洁,卢建朱,曾小飞.可及时确定受攻击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聚合方案[J].计算机应用,2016,36(9):2432-2437.[3]KashiSSandSharifiM.Coverageratecalculationinwire-lesssensornetworks[J].Computing,2012,94(11):833-856.[4]ChenS,WangG,JiaW.Cluster-groupbasedtrustedcom-putingformobilesocialnetworksusingimplicitsocialbe-havioralgraph[J].FutureGenerationComput
【作者单位】: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572435)
【分类号】:TN929.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耀昌;新型高带宽低延迟网络──GSN[J];中国数据通讯网络;2000年01期

2 游小明;分组交换发展中的新技术[J];四川通信技术;1992年01期

3 王若珏;;《分组交换工程》介绍[J];电信科学;1993年02期

4 凌晓东;分组交换设备及其维护[J];广西通信技术;1995年03期

5 ;什么是分组交换?[J];信息经济与技术;1996年08期

6 焦春波;分组交换处理机的管理业务[J];无线电工程;2000年01期

7 沈庆国;;分组交换的技术经济分析[J];通信工程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8 敖志刚;;几种新的高速分组交换网络的结构及分析[J];计算机与网络;1993年01期

9 纪之;;邮电部与北方电信公司签订分组交换设备合同[J];电信科学;1993年02期

10 钮中捷;分组交换技术概要[J];电工技术杂志;199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庆生;;新技术新业务——分组交换、电子信箱[A];四川省通信学会一九九四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韦国锐;;GPRS业务分组交换优化的研究[A];广东省通信学会2008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9年

3 张广平;谭立华;;AO/DI实现方案与优势[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颜振亚;郑宝玉;崔景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协作目标跟踪[A];无线传感器网及网络信息处理技术——2006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分组交换[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徐勇;将电信网推向分组交换[N];人民邮电;2001年

3 北京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雷毅;GPRS 给 WAP 一次机会[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素文;无线协作网络中的节点选择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郭卫栋;无线协作网络中节点选择和调度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宇;基于内容为中心网络的容忍延迟网络路由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徐斌;移动通信分组交换域核心网网络风险评估与安全防护[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贾龙渊;P2P-VoD系统中节点选择与数据调度策略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李驰;LTE-Advanced系统CoMP协作节点选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常青;P2P视频点播拥塞控制及节点选择优化策略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6 于季弘;机会网络中的节点激励策略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3年

7 苏国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信息驱动的节点选择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8 柏林;基于分组交换网络仿真TDM电路技术的研究与设计[D];燕山大学;2004年

9 李晓文;具有QoS保障的协作节点选择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肖钢;组播核心节点选择及其在路由协议中的应用[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43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543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5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