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北斗新一代卫星时分体制星间链路测量的系统误差标定

发布时间:2019-11-04 23:47
【摘要】: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已在新一代试验卫星星座上成功实现了星间链路(ISL)相互伪距测量.对时分体制Ka频段星间钟差测量实测数据的分析表明,虽然星间钟差测量的随机误差水平达到了10 cm(RMS)水平,但其中仍包含显著的系统性测量误差.该系统误差严重影响了星间链路测量在星间时间同步和提升轨道精度等方面的应用.分析表明,该系统误差来源于星间链路信号收发设备的时延.该时延在地面环境难以标定,且地面标定值在卫星入轨和在轨工作期间受空间环境影响可能发生变化.本文利用BDS星地L双向时频传递设备采集的星地钟差数据,以及星间链路测量数据,对星间链路收发设备的组合时延进行最优估计.估计的具体策略是对任意一个卫星对,利用这两颗卫星的星地钟差数据以及星间链路数据,解算这两颗卫星星间链路设备的组合时延.对2IGSO/2MEO新一代试验卫星星座连续14 d的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每天对每颗卫星解算一组星间链路组合时延值,该时延值的时间序列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在14 d内的标准偏差小于0.3 ns.将获得的组合时延值应用于星间相对钟差的测量,星间链路对地数据测定钟差与星地L双向钟差测量结果得到的钟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组合时延的自洽性.结果表明,星间链路数据对MEO卫星境外弧段钟差预报精度提升尤为明显:钟差监测弧段提升达到全弧段的40%以上;卫星入境后,M1S预报误差从3.59降低至0.86 ns,M2S从1.94降低至0.57 ns.
【图文】:

星间链路,钟差,卫星


收发设备的时延导致的系统性测量误差.该系统误差严重影响了星间链路测量在星间时间同步和提升轨道精度等方面的应用.本文利用BDS星地L双向时频传递设备采集的星地钟差数据,以及星间链路测量数据,对星间链路设备收发时延差进行估计以实现在线的系统误差标定,发展了时延在线标定技术.并将该方法用实测数据检验,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将系统差修正后的星间链路相对钟差应用于卫星相对于BDT钟差的预报,结果表明星间链路数据对于MEO卫星境外弧段钟差测定精度提升尤为明显.1时分星间链路体制测量实现的时间同步通过星间链路(图1)可获得区域地面监测网无法监测到的境外卫星相对于BDT的钟差,其原理如下:假定有卫星A,B和地面站C,其中地面站C维持了BDS的系统时间BDT.A和C可建立星地双向链路,A和B可建立星间双向链路,通过星地双向链路AC,得到某时刻A与地面站C的星地钟差tCA,如果认为地面站钟差为0(即该站实现的是系统时间),则可得到卫星A的钟差tA,以及通过星间双向链路AB得到同一时刻卫星A与卫星B的星间相对钟差tAB,则卫图1星间链路测量示意图Figure1Inter-satellitelinkandtwo-waysatellitetimeandfrequencytransfer星B的钟差tB为BABBttt.(1)BDS采用星地双向时频传递技术(two-waysatel-litetimeandfrequencytransfer,TWSTFT)实时测量卫星钟相对于主控站建立保持的BDT的偏差[7,8].假定L波段上行伪距和下行伪距在同一钟面时分别到达卫星和地面测站,将上行、下行伪距作钟面时归算,比对归算后的伪距即可得到卫星相对于BDT的钟差.

残差图,钟差,网络版,残差


2673论文星地双向钟差测量可以减小单向伪距测量中的电离层延迟,且不受对流层延迟的建模误差、卫星轨道误差和测站坐标的影响.文献[8]表明,星地双向时频传递获得的区域系统卫星钟差短期拟合残差优于0.3ns.而试验卫星配置了性能更好的铷钟和被动型氢钟,其短期拟合残差达到了0.1ns[9].在定轨使用星地双向钟差作为钟差固定值,可使BDS区域系统GEO卫星的UERE减小27.6%[10].2016年4月7日试验卫星的星地双向钟差扣除趋势项后残差如图2所示.北斗新一代试验卫星通过星上搭载的ISL测距设备实时完成卫星间双向伪距测量.时分体制下两颗建链卫星依次发射测量信号,完成一次星间相互测量,之后再轮循与其他卫星进行星间相互测量[11],由于信号在卫星间传播存在时延,需根据卫星预报星历和钟差信息,将不同时刻观测量归算至相同时刻[6]:BAABABBAABBABAAB0000000000()()()()(),()()()()(),TTTtTtTTTTtTtTrrrr(2)式中,BA(T0)和AB(T0)为B星到A星、A星到B星的伪距,rA(T0)和rB(T0)为T0时刻A,B卫星位置,tA(T0)和tB(T0)为T0时刻A、B卫星钟差,BA和AB分别为两次伪距测量中待修正误差项.式(2)仅包含T0时刻的轨道和钟差信息,则定轨和时间同步观测量为ABBABAABABBA=(000000()()()()()())2()2,TTTTTTrrrr(3)ABBABAABABBA000000()()(()())(()())2()2,tTtTtTtTTT(4)其中,待修正的误差项主要来自与卫星有关的误差、图2(网络版彩色)星地双向钟差拟合残差Figure2(Coloronline)FittingresidualsofclockoffsetsfromTWSTFT由信号传播引入的误差、其他误差[11].在基于星间测距星间自主定轨中,存在导航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朝晖,付伟,陈文新;光学星间链路技术[J];光学技术;2003年06期

2 张涛;张军;;一种新的星间链路切换保护算法[J];航空学报;2007年04期

3 韩其位;聂俊伟;刘文祥;王飞雪;;基于平均可工作概率的星间链路整网抗干扰性能评估方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4 P.A.M Abusali;张康华;;使用星间链路测量的全球定位系统的自主导航[J];控制工程;1999年03期

5 罗大成;刘岩;刘延飞;徐萍;王秋妍;;星间链路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电讯技术;2014年07期

6 王亮,张乃通,刘晓峰;低轨卫星通信网络星间链路几何参数动态特性[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于思源,谭立英,马晶,王俊;激光星间链路中振动补偿技术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4年04期

8 闫剑虹;;星间链路中天线扫描及初始位置处理技术[J];空间电子技术;2010年01期

9 何善宝;林益明;吴乐南;冯熳;王平;陈忠贵;谢军;;星间链路新型信号体制设计[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1年04期

10 侯颖;米志超;于卫波;牛大伟;;星地一体化导航系统星间链路仿真及分析[J];通信技术;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星;周波;郑恒;;星间链路可靠性建模与分析方法[A];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8 卫星导航模型与方法[C];2014年

2 穆道生;蒋太杰;赵东杰;高丽娟;;空间信息系统星间链路的动态特性研究[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庄建楼;何善宝;;基于观测几何的星间链路天线寿命需求分析[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4 刘国华;吴宅莲;尚琳;肖寅;王毅;;基于星间链路的自主导航精度分析研究[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5 冯新岗;张立新;蒙艳松;;基于星间链路设备时延的双频电离层校正研究[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3精密定轨与精密定位[C];2012年

6 朱建锋;安建平;王爱华;;星间链路组网中链路层协议设计准则与实现[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7 陈艳玲;胡小工;周善石;董晓军;;基于星间链路的卫星自主定位仿真分析[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8 谢懿;;相对论星间链路时间比对[A];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3 精密定轨与精密定位[C];2014年

9 魏海涛;;关于卫星导航系统中星地和星间链路的分析[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10 聂欣;崔小准;米红;郝文宇;王平;;一种适用于导航卫星星间链路的信道模型及其实现方法[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3精密定轨与精密定位[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石磊玉;卫星导航系统星间组网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石立国;分布式卫星系统星间链路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6年

3 王东会;面向测距与通信性能优化的卫星导航星间链路组网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4 唐成凯;星间链路非线性干扰消除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俊;分离载荷星间链路通信协议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5年

2 李洪胜;星间链路低信噪比信号同步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牛国庆;基于自主认知的空间组网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5年

4 于洋;星间链路信号捕获跟踪处理器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周泽华;低轨卫星网络星间链路分配策略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6 张羽;星间通信中带宽与功率协调分配算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7 杨飞;卫星导航星间链路分配优化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8 吴光耀;星间链路网络高效组网与传输协议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9 孙琳琳;毫米波星间链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10 张博;卫星导航系统中星间链路通信机理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55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555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4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