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对角差信号的单脉冲雷达二维角估计新方法

发布时间:2020-03-07 06:06
【摘要】:传统单脉冲雷达具有方位、俯仰二维角度的测量能力,其角度分辨率取决于天线波束宽度,对主波束宽度内的双/多目标不具备分辨能力。为了提高传统单脉冲雷达测角分辨能力,提出一种新的单脉冲雷达系统结构,巧妙地提取和利用了雷达对角线差通道的接收信号,通过建立新的雷达观测方程,提出了四通道单脉冲联合测角新方法,一次脉冲测量即可同时获得两个目标的角度信息,推导了二维单脉冲角估计的解析表达式。新方法计算量少,工程易实现,可使单脉冲雷达的角度分辨率至少达到波束宽度的三分之一,显著提高了单脉冲雷达的角度分辨能力。在不同信噪比和两目标回波功率比条件下,对新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图文】:

结构图,单脉冲雷达,常规,结构图


深入分析。本文在深入研究常规三通道单脉冲雷达的基础上,发现传统单脉冲雷达的对角线信号具有极大挖掘和利用的空间,提出了四通道单脉冲雷达系统结构改进的方法,去掉负载增加一路接收机后,建立了和信号、方位差信号、俯仰差信号、对角差信号数学模型;提出了四通道单脉冲联合测角新方法,并从两个角度给出了数学原理;推导给出了二维单脉冲角估计的解析表达式。1提取对角差信号的单脉冲雷达接收机改进常规三通道单脉冲雷达如图1所示,天线接收信号经过混合器后得到和通道、方位差通道、俯仰差通道三个通道,只能得到一个目标的方位角和俯仰角。根据常规的单脉冲雷达处理过程,当只存在一个目标时ΔA=TxΣΔE=TyΣ{(1)式中:Σ、ΔA、ΔE为雷达经过和差处理得到的已知量;Tx和Ty是未知量,分别为目标的方位误差信号和俯仰误差信号。通过求解方程可以得到Tx和Ty,进而查表得到目标的角度信息。当存在两个目标时Σ=Σ1+Σ2ΔA=Tx1Σ1+Tx2Σ2ΔE=Ty1Σ1+Ty2Σ2{(2)式中:Σ1、Tx1、Ty1为第一个目标的信号幅度、方位误差信号、俯仰误差信号;Σ2、Tx2、Ty2为另一个目标的信号幅度、方位误差信号、俯仰误差信号,均为未知数。三个方程的通过分解实部和虚部得到六个方程,然而却存在八个未知数(信号幅度包含绝对值和相位两个参数),显然是无法求解的,导致常规的单脉冲雷达无法分辨波束内的两个目标。为了求解未知量,需要增加方程的数量。图1常规单脉冲雷达结构图通过研究发现,当目标处于不同角度时,被匹配负载吸收的对角差信号ΔΔ具有不同的响应,这意味着ΔΔ中含有目标的角度信息。因此,在常?

结构图,单脉冲雷达,对角,通道


导致常规的单脉冲雷达无法分辨波束内的两个目标。为了求解未知量,,需要增加方程的数量。图1常规单脉冲雷达结构图通过研究发现,当目标处于不同角度时,被匹配负载吸收的对角差信号ΔΔ具有不同的响应,这意味着ΔΔ中含有目标的角度信息。因此,在常规单脉冲雷达的基础上,引入辅助差通道,能够得到额外信息,增加方程的数量,从而实现对波束内两个目标的分辨。具体实现中,在常规三通道单脉冲雷达的基础上,将图1中接入匹配负载的ΔΔ信号引出作为辅助通道,得到一种具有四个接收通道的单脉冲雷达,如图2所示。图2包含对角差通道的单脉冲雷达结构图2基于对角差的单脉冲联合测角新方法和数学原理对于单个目标,对角差通道响应满足以下条件ΣΔΔ=ΔAΔE(3)进一步化简,可以得到ΔΔ=ΔAΣΔEΣΣ=TxTyΣ(4)当存在两个目标时,可以得到以下方程组Σ=Σ1+Σ2ΔA=Tx1Σ1+Tx2Σ2ΔE=Ty1Σ1+Ty2Σ2ΔΔ=Tx1Ty1Σ1+Tx2Ty2Σ2(5)求解可得Tx,n=(A-D)±(A-D)2-4i酔B2BTy,n=BTx,n-AC(6)其中n=1,2,A=Im(ΔAΔ*E)B=Im(ΣΔ*E)C=Im(ΣΔ*A)D=-Im(ΣΔ*Δ)E=Im(ΔAΔ*Δ)F=Im(ΔEΔ*Δ)(7)从式(7)可以看出,对波束内两个目标进行角分辨时,直接利用四个通道的输出数据进行计算,不需要两个目标的回波功率比、回波幅度概率分布等先验信—23—·信号处理·戴幻尧,等:基于对角差信号的单脉冲雷达二维角估计新方法2017,3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梅仓;姬长华;;相位补偿技术在和差单脉冲雷达中的应用[J];现代雷达;2016年05期

2 刘庆云;辛增献;蔡猛;;四通道单脉冲抗雷达诱饵干扰技术研究[J];现代雷达;2016年01期

3 李永祯;胡万秋;陈思伟;殷加鹏;王雪松;;有源转发式干扰的全极化单脉冲雷达抑制方法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5年02期

4 宋志勇;肖怀铁;付强;卢再奇;;一种波束内目标与诱饵DOA联合估计新方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祯;胡万秋;孙豆;李重威;;一种基于极化信息的机载拖曳式诱饵存在性检测与抑制方法研究[J];雷达学报;2016年06期

2 戴幻尧;王建路;韩慧;张杨;乔会东;;基于对角差信号的单脉冲雷达二维角估计新方法[J];现代雷达;2017年01期

3 王建路;戴幻尧;韩慧;汪连栋;乔会东;;雷达导引头对拖曳式诱饵干扰的检测和识别新方法[J];航天电子对抗;2016年06期

4 赵珊珊;张林让;李强;刘洁怡;;分布式多站雷达转发式欺骗干扰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7年01期

5 刘松杨;董春曦;董阳阳;赵国庆;艾小凡;;旋转的正交多点源反向交叉眼干扰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6年06期

6 戴幻尧;刘勇;黄振宇;张杨;;极化雷达导引头对多路径干扰的检测识别新方法[J];雷达学报;2016年02期

7 刘松杨;董春曦;朱颖童;赵国庆;许锦;;基于角度参数特定边界值的旋转交叉眼干扰容限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6年04期

8 卢云龙;李明;陈洪猛;王泽玉;左磊;;基于奇异谱分析的抗数字射频存储距离波门拖引干扰[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6年03期

9 张思远;李永祯;肖顺平;;空间两点源的单脉冲测角极化响应研究[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5年05期

10 陶利波;宗小平;胡海燕;邓朝平;冯国栋;;拖曳式有源雷达诱饵的分辨与横向定标[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5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彦峰;;一种雷达通道幅相不平衡校正新方法[J];火控雷达技术;2013年04期

2 曹菲;刘庆云;辛增献;;交叉眼干扰数学建模[J];现代雷达;2013年06期

3 王俊;禹娟;文亚亚;张孚阳;;一种基于相位补偿处理的积累检测器[J];系统仿真学报;2013年03期

4 宋志勇;祝依龙;肖怀铁;卢再奇;;基于频域分离的拖曳式诱饵与目标辨识[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5 朱华勇;彭双春;孙未蒙;沈林成;;三维最优制导律设计的旋量方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6 郭颖睿;任宏滨;;拖曳式诱饵对抗技术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10年03期

7 张治西;张锐娟;;角闪烁抑制和利用问题的探讨[J];现代雷达;2009年12期

8 白渭雄;唐宏;陶建峰;;拖曳式诱饵对单脉冲雷达的干扰分析[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07年06期

9 程钧;钟岚;;单脉冲雷达系统幅相一致性自动化标定的实现[J];现代雷达;2007年04期

10 王t$;秦飞;龙腾;;合成宽带单脉冲雷达系统幅相误差校正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富君,陶建锋,孙宏伟;单脉冲雷达的角度跟踪干扰研究[J];现代雷达;2004年01期

2 谢俊好,熊卫明;传统单脉冲方法的数学原理及工程实现[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04期

3 鞠智芹,董胜波,钟全华;比幅和差式单脉冲雷达微波和差器建模[J];计算机仿真;2004年09期

4 鞠智芹,董胜波,钟全华;单脉冲雷达合并通道定向接收机建模[J];计算机仿真;2004年09期

5 朱玉鹏,李朝伟,黎湘,庄钊文;单脉冲雷达多目标分辨技术研究[J];电光与控制;2004年04期

6 王鉴,张艳花;单脉冲雷达跟踪噪声源跟踪误差原因分析[J];电子对抗技术;2005年05期

7 李朝伟;周希元;陈卫东;周一宇;;单脉冲雷达主波束内多目标的检测方法[J];电子学报;2006年06期

8 李朝伟;黎湘;王宏强;庄钊文;;单脉冲雷达在多源环境中对目标的定位[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6年09期

9 徐才宏;沙峥瑜;;干扰单脉冲雷达有效性分析[J];舰船电子对抗;2006年04期

10 胡体玲;李兴国;;双平面振幅和差式单脉冲雷达的性能分析[J];现代雷达;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何瑞;于长军;位寅生;;基于中频注入法的单脉冲雷达幅相不一致校正[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陈洋;章锦文;姚宏达;;振幅和差式单脉冲雷达建模及测角性能仿真[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亮;盛卫星;马晓峰;;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天线的单脉冲角度跟踪[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4 刘景高;李可青;;单脉冲雷达和、差支路幅、相特性实时自动校准系统的研制[A];1991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卷Ⅱ)[C];1991年

5 刘建勋;刘骁;徐强;孙厚军;;单脉冲雷达四通道下变频器相位一致性的测量[A];2009安捷伦科技节论文集[C];2009年

6 张建强;戴国荣;;S波段双极化单脉冲雷达天线的设计[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1年

7 陈定;牛宝君;何炳发;;和差分布的优化设计[A];2010年全国电磁兼容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松杨;基于干扰平台旋转的反向交叉眼干扰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胡体玲;3mm波段高分辨力单脉冲雷达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3 李强;单脉冲雷达目标三维成像与识别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一凡;复单脉冲比的统计分析及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王用;单脉冲雷达幅相校正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李皓;基于单脉冲雷达的多目标检测方法与仿真[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毛祺;相位和差单脉冲雷达仿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齐凯;单脉冲雷达多目标检测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徐喜安;单脉冲雷达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蒋培文;单脉冲雷达目标跟踪与抗干扰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8 姚剑;单脉冲雷达的多目标检测与分辨技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顾春颖;改善单脉冲雷达多普勒动态跟踪精度的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陈曦;单脉冲和差测角雷达的高速实时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85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585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3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