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宽带MIMO-OFDM接收机定时同步方案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0-03-22 14:18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应用场景愈加丰富,人们对通信质量与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MIMO-OFDM)技术,利用多天线的分集与复用可以显著提高信道容量,有着频谱利用率高、传输速率快、调制方式灵活等诸多优点,在即将到来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Fifth Generation,5G)中将作为最主要的传输技术服务于用户。对于搭载MIMO-OFDM技术的通信系统,接收数据的同步与恢复是决定系统性能的关键。本文针对提高系统接收机在复杂信道下的性能,重点研究了定时同步算法以及频偏恢复控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对课题研究背景进行介绍,并总结了国内外定时同步算法的研究与发展。研究了MIMO-OFDM系统接收机同步的类型,分为符号定时同步、采样钟同步以及频率同步三大类,其中符号定时同步与采样钟同步构成定时同步。分别分析了三类同步误差对系统性能产生的影响,并介绍了接收机同步的系统模型。根据估计误差的逻辑关系给出了接收机定时同步的系统模型与总体实现方案,并拟定了系统同步从MATLAB到FPGA的验证方案。其次,对定时同步方案的实现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符号定时同步算法。介绍了联合最大似然估计(Joint Maximum Likelihood,ML)、ML改进算法以及多点集相关(Multiple Point Set Correlation,MPSC)等几种经典算法。使用MATLAB对恶劣信道下的同步估计进行建模,通过仿真比较了各个算法的优缺点,最后针对MPSC算法的实现方式做出了一些改进。针对采样钟定时同步算法,给出了两类通用的采样钟定时同步实现模型。详细介绍了非同步采样钟恢复方案,该方案的主体是一个Farrow结构的内插滤波器,通过对高倍采样数据进行内插来恢复原始数据。对其进行MATLAB仿真后,验证了采样钟定时的性能。最后,给出了一个通用型MIMO-OFDM收发系统的实现结构。根据前述的理论与算法,设计了系统接收机的整体定时同步方案,包括粗符号定时同步、采样钟定时同步以及频偏控制与恢复三大部分。基于FPGA分别设计了三个部分的硬件实现总体结构及其各个子模块的实现结构。同时,联合射频捷变收发芯片AD9361设计了数据的射频接口模块,完善了收发系统并给出整体同步方案在FPGA中的资源占用率。最终将整体MIMO-OFDM系统硬件程序下载到FPGA中,结合MATLAB对同步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接收端同步的性能算法以及硬件实现结构的可靠性。
【图文】:

最小时钟,最大延迟,指示信号,建立时间


图4.18和图4.19中信号对应关系的时序应满足:最小时钟宽度应大于16.276ns 、P 0 _D 和 P1 _D 信号与其对应的 FRAME 指示信号应对齐、 比 DATA _CLK 最大延迟1.5ns、时钟采样建立时间 1setupt ns、保持时间大于 0ns 。4.3.3 射频部分硬件实现根据前两个小节的基础描述,可以设计出 FPGA 控制 AD9361 的硬件实现模块。模块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锁相环、寄存器配置、数据发射以及数据接收。射频模块的整体电路设计如图 4.20 所示。

收发系统


frame_p 输入 1 AD9361 接口 RX_p0_d 输入 12 AD9361 接口 PNABLE 输入 1 ENSM 状态机控制_out_re1 输出 12 输出第一路数据_out_im1 输出 12 输出第一路数据_out_re2 输出 12 输出第二路数据_out_im3 输出 12 输出第二路数据综合测试将根据 MATLAB 仿真以及实际信道传输情况来分析 4.2 节所述系性。方案使用 Altera 公司的 QuartusII 软件编写 Verilog 代码,FPG 系列的 EP2S130F1020I4 芯片,选用外部晶振频率为18.285714 MHz体电路系统如图 4.23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929.5;TN85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永祥;;OFDM系统中联合定时同步与频率同步算法研究[J];电视指南;2017年13期

2 郭晓;李辉;刘后军;;宽带无线通信OFDM系统符号定时同步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3年05期

3 赵军辉;吕宸;;多径衰落信道下OFDM系统定时同步优化[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许斌;段波;孙维新;;OFDM系统中符号定时同步技术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栗安定;卜智勇;;OFDM精细定时同步算法性能分析[J];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06期

6 方向红;;基于训练序列的OFDM粗帧定时同步算法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15期

7 刘刚;郭漪;葛建华;;一种适于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的定时同步方案[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8 吴克军;于全;田艳霞;;一种可扩展的IEEE 802.11 Ad Hoc网络定时同步算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伊良芳;陈建民;;突发OFDM系统中的快速符号定时同步[J];无线电工程;2006年11期

10 方倩;;用于高速定时提取的最小似然同步器的研究[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济刚;金宁;金小萍;;IEEE802.16a系统的符号定时同步算法[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阚银行;王欣;魏急波;;基于IEEE802.16的OFDM检测及定时同步的FPGA实现[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3 吴建华;张凯;李霞;;OFDM系统中一种改进的定时同步算法[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Ⅲ)[C];2008年

4 张菊茜;舒治安;郭黎利;;一种新的OFDM系统定时同步算法[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潘小飞;刘爱军;张邦宁;王杭先;方华;;基于EM算法的符号定时同步[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6 杨家全;李维;;电力无线区域网符号定时算法研究[A];2015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5年

7 杨鼎成;于洋;;OFDM系统中同步序列的研究[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马云思;闫朝星;付林罡;马荣;;多速率卫星通信OFDM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A];第十三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9 袁子立;董爱先;张搏;;OFDM帧同步研究和实现[A];第十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C];2016年

10 廖为城;朱立东;;卫星OFDM系统参数设计及同步性能仿真[A];第十二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明;高性能实时光纤OFDM通信系统及其相关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2 黄忠虎;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低信噪比接收算法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3 孙懿;小波包多载波通信系统的符号定时同步与自适应均衡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汪涛;低信噪比下OFDM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5 王可;小波包多载波通信系统的符号定时同步与峰均功率比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钟声;Multi-h CPM同步及序列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4年

7 刘琦;OFDM系统中基于线性调频信号的同步及信道估计与均衡[D];复旦大学;2008年

8 林长星;2Gbps高速通信解调技术及其实现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9 姚志强;MIMO技术在无线Ad hoc网络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阎啸;宽带多制式无线通信信号解调测试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维;基于压缩采样的帧同步技术研究[D];西华大学;2019年

2 许森;宽带MIMO-OFDM接收机定时同步方案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周志义;UFMC系统符号定时同步研究与实现[D];重庆邮电大学;2018年

4 景宸欣;用于光通信的TDS-OFDM系统的相关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5 王硕;实时IM/DDO-OFDM系统同步技术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6 刘翠微;DCO-OFDM系统中低复杂度定时同步算法与性能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7 姚望;基于FH序列的CO-OFDM系统同步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8 陈倩;基于IEEE802.11ac的MIMO-OFDM同步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9 洪成昌;水声OFDM信号帧检测与同步[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10 李战胜;基于FPGA的低压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5951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5951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7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