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波和有色噪声条件下MIMO雷达波形设计
【图文】:
.2,1.5),(6,5,3),(3.5,0.2,4.5),(3,1,5),(2,3,7)};根据一般注水方法,在不考虑噪声、目标和杂波响应匹配顺序的情况下,令RH、RC和RW之间按照任意顺序进行匹配{(2,3,1.5),(3,1,3),(3.5,0.1,4.5),(6,5,5),(8,1.2,7)}.设总的发射功率P0=10dB,3种不同方法下天线发射功率分配情况如图1~图3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具有最大目标、杂波响应特征值比值和最小噪声功率的天线分配得到最多的能量,在该匹配顺序下,系统所得互信息量为34.8bit;仅将最大目标响应与最小噪声特征值进行匹配的文献[17]方法及一般注水方法所得天线功率分配情况如图2和图3所示,天线能量分配没有一定的规律,且两种方法所得互信息量分别为30.8bit和28.85bit,均小于文中所提方法的互信息量.图1所提方法的天线功率分配图2文献[17]方法的天线功率分配图3一般注水方法的天线功率分配图4不同优化方法所得MI随发射功率的变化情况设信号总的发射功率变化范围为[0dB,30dB],3种不同波形优化方法所得互信息量随发射功率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当发射功率较小时,杂波反射信号功率较小,有色噪声作为主要因素影响波形的优化,文中所提方法与文献[17]所提有色噪声条件下的波形优化方法所得互信息量相同,均大于一般的注水方法的;但随着发射功率的增大,杂波信号的功率变大,此时噪声与杂波同时影响波形的优化.文献[17]由于
行匹配{(2,3,1.5),(3,1,3),(3.5,0.1,4.5),(6,5,5),(8,,1.2,7)}.设总的发射功率P0=10dB,3种不同方法下天线发射功率分配情况如图1~图3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具有最大目标、杂波响应特征值比值和最小噪声功率的天线分配得到最多的能量,在该匹配顺序下,系统所得互信息量为34.8bit;仅将最大目标响应与最小噪声特征值进行匹配的文献[17]方法及一般注水方法所得天线功率分配情况如图2和图3所示,天线能量分配没有一定的规律,且两种方法所得互信息量分别为30.8bit和28.85bit,均小于文中所提方法的互信息量.图1所提方法的天线功率分配图2文献[17]方法的天线功率分配图3一般注水方法的天线功率分配图4不同优化方法所得MI随发射功率的变化情况设信号总的发射功率变化范围为[0dB,30dB],3种不同波形优化方法所得互信息量随发射功率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当发射功率较小时,杂波反射信号功率较小,有色噪声作为主要因素影响波形的优化,文中所提方法与文献[17]所提有色噪声条件下的波形优化方法所得互信息量相同,均大于一般的注水方法的;但随着发射功率的增大,杂波信号的功率变大,此时噪声与杂波同时影响波形的优化.文献[17]由于仅考虑了噪声和目标响应之间的匹配顺序,因此在杂波条件下所得互信息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大于一般的注水方法的,但是小于文中所提方法的;而且随着发射功率的进一步增大,噪声相比于杂波可以忽略.由式(15)可知,此时系统所得互信息量完全由目标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亚鹏;朱晓华;庄珊娜;王克让;;压缩感知雷达波形优化设计[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徐世强;杨少文;屈战辉;;探地雷达波形特征及在隧道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3 贺珍;张领军;刘富强;;雷达波形与抗干扰[J];航天电子对抗;2011年04期
4 张仕元;倪菁;张飚;;雷达波形的水印技术[J];航天电子对抗;2009年03期
5 王小念;党立坤;张建科;;反数字储频干扰雷达波形设计研究[J];火控雷达技术;2009年04期
6 傅有光;陆中行;;可编程宽带雷达波形的产生[J];现代雷达;1992年05期
7 刘建成;王雪松;李盾;肖顺平;王国玉;;两种雷达波形的稳态跟踪性能分析[J];现代雷达;2008年03期
8 A.J.Bruckheim ;P.G.Tomlinson;冯荣林;;复杂雷达波形、阵列和处理、展望[J];现代雷达;1989年01期
9 张华睿;杨宏文;郁文贤;;多目标跟踪时的雷达波形调度问题[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2年06期
10 潘瑞成;;跟踪雷达波形的综合与评价[J];现代雷达;198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韵佛;面向任务的MIMO雷达波形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王洪雁;MIMO雷达波形优化[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王彬;认知雷达波形优化设计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4 金明;MIMO雷达波形优化与信号处理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倩;雷达波形产生系统的幅相失真校正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邓诗峰;多模式相控阵雷达波形产生模块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李杨;多模式软件化雷达波形产生的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杨文芳;基于信息论的雷达波形设计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5 郭美杉;基于信息论的分布式MIMO雷达波形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樊世杰;多模式雷达波形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牛建栋;MIMO认知雷达波形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刘嵩;MIMO雷达波形设计及参数估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9 王江;LFMCW雷达波形产生器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10 施彦;基于Delta-Sigma技术的雷达波形产生[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98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598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