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无线体域网小尺度变化检测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6 06:18
【摘要】:如今研究人员和科学家们越来越注重如何让人们的生命更加健康和长久,因此,在生命健康监测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以人为中心的无线体域网(WBAN)提供了一种健康监测的方法。近些年,迅猛发展的无线通信技术为非接触式方法创造了条件,基于射频(RF)信号的非接触式无线体域网因其非侵入的特性被更广泛地应用于生命健康监测。Wi-Fi信号的广泛覆盖以及在商用Wi-Fi设备上可获得的细粒度信道状态信息(CSI)使得Wi-Fi成为基于RF信号的非接触感知中极具前景的实现手段。在本文中我们提出利用基于Wi-Fi CSI的非接触感知对呼吸这一人体小尺度变化进行检测。本文对基于Wi-Fi CSI的呼吸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主要体现在CSI呼吸检测机理的阐述,呼吸信息提取方法的设计以及对多种不同呼吸情况的检测这三个方面。本文的主要贡献概括为以下几点:(1)阐述了基于CSI的非接触式呼吸检测原理。通过对人体呼吸过程进行建模,分析呼吸引起的胸腹部的位置变化,这一微小变化会对无线信号的传播路径产生影响并被接收信号记录下来,以CSI的形式进行刻画,从而阐述了CSI呼吸检测机理。(2)设计了一种能够检测不同呼吸情况的呼吸信息提取方法。在将CSI幅度信息和相位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选择CSI幅度信息作为呼吸活动的表征。研究了针对噪声的CSI数据预处理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评分机制的子载波选择策略,选出对呼吸活动敏感的子载波,并利用拉依达准则剔除异常值和小波滤波的方法进行降噪。预处理后根据呼吸情况采用峰值检测算法或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技术提取呼吸特征信息。(3)针对多种不同的呼吸情况设计了相应的呼吸检测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Wi-Fi CSI的呼吸检测方法不仅可以检测正常呼吸情况,也可以检测异常呼吸情况,还能识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综上,本文所提出的呼吸检测方法是替代传统接触传感方法的首选非穿戴方法,为长期家庭呼吸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本文的研究还初步揭示了无线感知在小尺度变化检测应用中的潜力。
【图文】:

多子,物理层,数据包,介质访问控制层


图2.4 RSSI 与 CSI 关系的类似说明[37] RSSI 相比,CSI 最大的特点是使信道信息更为丰富。除此之外,从CSI 属于物理层,RSSI 属于介质访问控制层(MAC),而在 MAC 层息在物理层大都可获得[35]。具体来说,CSI 可以从一个数据包中同时的频率响应而不是总体叠加效果,又可以获得每个子载波的幅度和相面的特性比较如表 2.2 所示。CSI 的获取为无线感知提供了更丰富、息,,是无线感知领域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表2.2 RSSI 与 CSI 特性对比类别 RSSI CSI网络层次 MAC 层 物理层频域信息 无 多子载波相位信息时域信息 数据包尺度 多子载波幅度信息

接触式,原始数据,相位信息


该呼吸传感器如图 4.2 所示,它是把压电材料绑在人体腹部位置,通过检测人呼吸产生的腹部位置变化实现对呼吸的检测。图4.2 接触式呼吸传感器在数据预处理模块,我们对收集到的 CSI 原始数据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处理流程如图 4.3 所示。从前文可知,CSI 原始数据中包含幅度和相位信息,所以首先要从收集到的 CSI 原始数据中提取出幅度和相位信息,之后再对其进行特征分析,从而选择出能准确且敏感的反映呼吸活动的 CSI 特征。根据第 3.1 节的分析,本文我们选择使用 CSI 的幅度信息进行呼吸特征提取。在本文所提出的系统中,一个数据流包含30 个子载波的 CSI 值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92;R3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兰美;吴芳;;体域网通信的关键技术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年13期

2 刘泽宇;;无线体域网技术与节能方案[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年03期

3 王湘之;;无线体域网的节能策略探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年32期

4 张政;;无线体域网组网及管理研究综述[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5年01期

5 刘树城;谢志军;;基于功率控制的无线体域网间干扰研究[J];数据通信;2015年05期

6 张莉;;无线体域网资源分配研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4年08期

7 陈文;;无线体域网(1)[J];中兴通讯技术;2014年04期

8 孔令淑;姚向华;;无线体域网中的低功耗快速组网算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3年12期

9 鲜永菊;张诗梦;;无线体域网功率控制策略综述[J];广东通信技术;2013年10期

10 欧阳峰;张宇;;无线体域网研究进展综述[J];电子科技;201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凌壮;胡封晔;;基于无线体域网的点到点能量和信息高效传输算法[A];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分9“互联网+”:传统产业变革新动能论坛论文集[C];2017年

2 张晓博;袁开国;伍淳华;徐贤仲;;无线体域网(WBAN)安全技术研究[A];第九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黄伟宁;李冰琪;崔军峰;;WBAN技术发展分析[A];2014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4 蒋之浩;;高性能新型体外通信可穿戴天线[A];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中册)[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胡春民;体域网研究应列入国家规划[N];中国电子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扬;体域网关键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与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2 臧威麟;面向无线体域网动态特性的高能效通信机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8年

3 张宇;无线体域网MAC层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4 杨小林;无线体域网中高性能前端芯片的优化设计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5 王静贤;无线体域网间基于博弈论的干扰协调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6 刘怡;无线体域网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

7 于丽娜;无线体域网中数据融合绿色模型及传输调度算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8 舒明雷;面向医疗监测的无线体域网MAC层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9 肖玲;无线体域网中人体动作监测与识别若干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10 赖晓晨;体域网的信道分配协议及姿态识别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静;基于AMC结构的无线体域网可穿戴天线设计[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2 樊豆;无线体域网小尺度变化检测及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刘哲;基于压缩感知的无线体域网心电监测信号重建与实时诊断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4 詹小君;无线体域网中基于分布式喷泉码的中继转发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5 甘露;基于功率控制的无线体域网能量有效传输策略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8年

6 马捷;无线体域网中安全数据传输策略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8年

7 蔡梦仪;无线体域网的网间干扰避免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8 袁斌;体域网环境下的干扰规避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9 刘莉菲;半张量压缩感知新模型及其在无线体域网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10 郑卓然;多跳无线体域网组网方法与轻量级节能算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01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601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2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