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的性能分析与资源分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6 18:08
【摘要】:近年来,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得到了快速发展,“感知中国”、智慧城市等物联网应用场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物联网场景下,通常将会存在大量传感器等小微型设备,而其中的一些设备(例如部署在厂房中的传感器)需要长期以低功耗、低成本的方式工作,对于便捷供电与低功耗绿色通信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供电问题上,使用线缆对大量小微型设备供电时,布线成本和复杂度都较高,所以更为方便、灵活的无线供电是更理想的方式。近年来无线供电技术也快速发展,近距离的电磁感应耦合式无线供电技术已用于商用产品中,而射频供电(radio frequency powering,RF powering)则是一种利用射频电磁波传输能量的无线供电技术,供电距离较远,适合对大量设备供电。并且射频信号已经存在于各类生产生活环境中,需电设备甚至可以从这些信号中获取能量,使得射频供电更具有优势。而对于设备的绿色通信需求,无线通信同样是更便捷的解决方式。然而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例如蜂窝网、Wi-Fi、蓝牙等,其能量消耗对于小微型设备而言较大。而近年来得到关注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ambient backscatter communication,AmBC)则是一种超低功耗的绿色通信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反射环境中已存在的信号进行通信,功耗很低甚至无功耗,也不需要专用的无线频谱资源,部署和维护成本都较低,非常适合大量通信要求不高的小微型设备。不过当前对于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的研究较少,缺乏对大规模应用场景的建模和分析。而本文则在蜂窝网背景下,对大规模的、结合射频供电和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进行分析研究。认知无线电技术是一种使得设备可以感知并利用环境信号,以提高无线频谱资源利用率的技术,可以和射频供电以及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紧密地结合,带来更稳定、灵活的绿色通信。本文首先使用空间点过程对网络中各类设备,包括基站、蜂窝网用户和作为次用户的小微型设备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建模,详细分析了网络中的时间划分、干扰情况等,之后使用随机几何方法对蜂窝网用户和次用户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次用户具有不错的通信性能,并且对蜂窝网用户的干扰十分有限。此外,本文提出了能量存储再利用模型以进一步提高次用户的能量利用率。之后对于大量次用户对多信道的选择等资源分配问题,本文使用演化博弈进行了建模,并设计了一个基于复制者动态的迭代选择算法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展现了环境反向散射通信这一新技术对于绿色无线通信的积极影响,并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926;TP391.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兵;何怡刚;侯周国;佘开;佐磊;;无源标签反向散射调制性能的分析和测试[J];物理学报;2011年08期

2 林朝平;;表面粗糙度激光检测仪[J];工具技术;1987年07期

3 朱维庆;运动介质反向散射过程的Wigner-Ville谱分析[J];声学学报;1988年03期

4 谢云波,冯绍松;窄束声波在有限长刚性圆柱上的反向散射[J];声学学报;1988年03期

5 朱维庆;运动介质反向散射波的演化谱[J];声学学报;1989年01期

6 陆宣明,应崇福,周静华;生物组织超声散射的一种改进模型[J];声学学报;1989年05期

7 李赛牧;关于反向散射函数的讨论[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8 郭吉堂;γ射线反向散射法在混凝土构件表层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核技术;1989年04期

9 孔祥贵;冯铁荪;;光学表面和高反射镜散射角分布及反向散射的测量[J];激光技术;1989年01期

10 孔祥贵;冯铁荪;金国藩;;腔反射镜的反向散射模型以及对激光陀螺闭锁阈值的影响[J];应用激光;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文晶;王公仆;高飞飞;艾渤;;物联网中的环境反向散射技术——反向散射信道统计特性研究[A];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分9“互联网+”:传统产业变革新动能论坛论文集[C];2017年

2 张德泽;李颂文;;不同性质物体的反向散射强度分析[A];2014年水声对抗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吴金荣;高天赋;尚尔昌;;海底体积不均匀性反向散射矩阵的可分离性分析[A];2005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吴金荣;张建兰;陈耀明;;高频海底反向散射信号能量包络的预报[A];2009’中国西部地区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吴金荣;尚尔昌;高天赋;马力;;典型海底反向散射矩阵可分离性分析[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6 彭临慧;王宁;尚尔昌;;由浅海混响数据提取海底反向散射矩阵的数值模拟[A];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王忠康;丁烽;宫先仪;;浅海海底反向散射的实验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1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1]论文集[C];2001年

8 于盛齐;黄益旺;;一种基于反向散射强度的海底参数反演方法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1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任晓寰;冯海泓;;粗糙海底反向散射回波建模与仿真[A];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5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10 郑红霞;张训华;;海底底质分类方法综述[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八专题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黄锐;物联网新时代:WiFi反向散射无电池设备也能联网[N];东莞日报;2014年

2 本报通讯员 方瑛;机场:如何让旅客出行更顺畅舒适?[N];中国民航报;2012年

3 闫超;美新安检设备:涉嫌“侵犯”个人隐私[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天赐;超高频射频识别标签反向散射信号的研究和应用[D];清华大学;2017年

2 李二涛;射频供能无线网络高能效传输技术及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

3 于盛齐;基于反向散射强度的海底参数反演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4 唐志军;无源反向散射RFID系统中的天线及传播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邓毅华;RFID射频若干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6 李兵;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性能的分析与测试[D];湖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颖茹;基于有限字符输入的无线能量通信网络资源分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2 魏佳梅;基于频移的反向散射通信系统的容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3 张嘉鹏;MIMO多用户协同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优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4 加德(Niyomugabo Jean de Dieu);反向散射通信网络中无源传感器的通信范围和干扰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5 马硕;无源反向散射通信系统的信道估计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6 徐龙腾;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的性能分析与资源分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7 李彦霞;无源感知系统反向散射链路吞吐量优化机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8 李吉;无源感知系统多进制反向散射技术优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9 邢冰冰;中继增强的无线物联协作传输机制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9年

10 刘欢;反向散射式通信空分多址接入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8年



本文编号:2601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601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5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