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时变信道下极化码的混合自动重传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1 13:43
【摘要】:极化码是一类信道容量可达的信道编码方法。在即将到来的第五代移动通信中,极化码被国际无线标准化机构选为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场景下上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极化码具有确定性的编码构造,因此时变信道下存在信道状态和编码构造不匹配带来的纠错性能退化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基于极化码的通信系统应当能够根据实际信道状态自适应地调整编码构造。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作为链路自适应的一种常用技术,契合我们的需求。本论文针对时变信道中的一类通信场景:复合信道,对基于极化码的HARQ策略展开研究。针对退化复合信道,已有的基于极化码嵌套性质的增量冻结(Incremental Freezing,IF)HARQ在理论上能够达到信道容量,但采用了串行联合译码结构,存在错误传播问题。为了提高系统的纠错性能,本论文提出了两种基于IF HARQ的优化方案,引入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比特的IF HARQ和基于累积路径度量的IF HARQ。在引入CRC比特的IF HARQ方案中,通过在每个传输分组,包括重传分组和原始传输分组中加入CRC比特解决了错误传播问题,并结合Chase合并(Chase Combining,CC)HARQ以获得更优秀的纠错性能。在基于累积路径度量的IF HARQ方案中,借鉴列表串行抵消(Successive Cancellation List,SCL)译码算法的思想,引入累积路径度量表示每条幸存路径的可靠程度,串行联合译码器通过同时维护多条可能路径解决错误传播问题,并采用减少路径分裂的译码方式降低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两种IFHARQ方案的纠错性能和系统吞吐率均优于传统的IF HARQ方案。针对非退化复合信道,极化码的嵌套性质不再成立,无法采用IF HARQ进行信道容量可达的信息传输。本论文通过对通用极化码的编码构造做出调整,改变每次参与递归变换的信道,并引入额外的信道置换,使通用极化码在非退化信道下具备嵌套性质。结合IF HARQ策略,非退化复合信道下的传输在理论上能够达到信道容量。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通用极化码的IFHARQ方案在非退化复合信道下具有良好的系统吞吐率。
【图文】:

架构图,架构,复合信道,仿真验证


图1.1研究内容架构逡逑供基础,然后介绍了现有的基于极化码的HARQ系统,引出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逡逑第3章针对现有HARQ应用于退化复合信道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入CRC逡逑比特的IF邋HARQ和基于累积路径度量的IF邋HARQ,并通过仿真验证其有效性。逡逑第4章针对非遐化复合信道的传输环境,对通用极化码的编码构造做出调整,逡逑提出了基于通用极化码的IF邋HARQ,并通过仿真验证其有效性。逡逑第5章对论文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目前工作中的不足,同时对未来工作逡逑进行展望。逡逑

递归,信道,置换矩阵,使用链


其中C=邋(1^,143,,...,1^.-!),叫,...,w.v_2)。类似地,信道邋ffv/2邋可由两个信逡逑道研A74组合得到,最终的递归出口为信道吣,由两个信道F根据式(2.5)组合得到。逡逑递归信道变换结构如图2.2所示。逡逑在递il3信道变换结构中,首先将G2变换矩阵应用到2/7-1对输入(G,,t;2,+邋i)上,逡逑其输出^邋-1通过R.v置换矩阵,根据下标分为了邋1^71和1两部分,并作为两'H生逡逑立信道的输入。使用链式法则对组合信道?的互信息进行拆分,可得逡逑?V-1逡逑(2.24)逡逑i邋=邋0逡逑12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91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光明;费礼;方毅伟;;连续时变信道对协作通信性能影响的研究[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2 饶邦国;徐中伟;曹召义;;基于基扩展的快时变信道建模及仿真[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3 胡蝶,杨绿溪;OFDM系统中基于导频的时变信道估计[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4年09期

4 程浩;姜华;左烨;;无线通信中的快时变信道建模[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年14期

5 赵星宇;张家典;崔文明;;无线通信中的快时变信道建模[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年14期

6 陈东华;仇洪冰;;一种新的适用于OFDM系统的时变信道估计与均衡方案[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7 崔会亮;穆晓敏;杨守义;齐林;;OFDM系统中时变信道参数的估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03期

8 郭士伟;曹雪虹;苏岚;;OFDM系统中基于预编码的时变信道半盲估计方法[J];电力系统通信;2008年03期

9 江铭炎;袁东风;;基于序贯蒙特卡罗算法的多天线快时变信道的盲跟踪[J];通信学报;2007年02期

10 陈恩庆;陶然;张卫强;;一种基于分数阶傅立叶变换的时变信道参数估计方法[J];电子学报;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任术波;郭俊奇;项海格;;基于SFBC-OFDM系统的时变信道估计和信号检测联合算法[A];2009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顺佳;胡波;曾益;;UWB通信中的自适应单载波频域信道均衡[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苑传林;张来保;李蔚海;;OFDM信道估计中的导频结构的设计[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靖雅;高速铁路场景快速时变信道特性分析与建模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2 刘翼;基于压缩感知的OFDM系统快速时变信道估计[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秦文;OFDM系统中子载波间干扰的产生因素及消除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李勇;快速时变信道下基于WFRFT和部分FFT的传输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吴海涛;面向深空通信网络的高效文件传输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6 陈东华;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毅;面向B4G/5G的大规模MIMO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8 景源;MIMO-OFDM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估计和频率同步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钦娟;OFDM系统高速环境下的信道估计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任大孟;快速时变信道下无线OFDM系统信道估计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天择;时变信道下极化码的混合自动重传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2 叶露聪;低信噪比动态时变信道中频偏估计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3 李珊珊;基于信道稀疏特征的时变信道建模及估计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4 周艳;基扩展快时变信道下OFDM系统信道估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5 王敏;高速铁路场景下基于ICI消除的快时变信道估计方法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8年

6 曹丽果;基于粒子滤波的OFDM时变信道估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7 李欣;快速衰落时变信道的估计与均衡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8 刘yN;OFDM时变信道估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尹艳玲;时变信道下的OFDM稳健通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10 孙殿杰;基旋转星座解映射及多径时变信道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23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623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e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