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移动通信中的非正交多址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92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磊;;基于线性调频的时间交叠多址技术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年18期
2 苏林;移动通信的多址技术[J];天津通信技术;1997年01期
3 徐进;张封;李慧林;张晓龙;;非正交多址技术中功率复用算法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6年12期
4 李强;;浅析面向5G的新型多址技术[J];福建电脑;2018年08期
5 赵向道,黄莉;基于TDMA的多址技术[J];西部广播电视;1998年11期
6 姚莳霖,陈惠民;卫星通信系统成对载波多址技术的应用[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周珊;沈永言;;话说卫星通信多址技术[J];卫星与网络;2015年11期
8 程水英 ,张剑云;无线通信中的多址技术及其发展[J];今日电子;2004年12期
9 邹卫霞,周正,张春青;UWB的调制与多址技术[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章静;;多址技术在地震卫星通信中的应用[J];防灾博览;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长青;;浅析TD-LTE区间干扰及干扰控制[A];“2012TD-LTE网络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王太军;毛玉明;何华锋;;应急卫星通信的多址技术分析与研究[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罗凡;陈金鹰;郑恭明;;浅析UWB技术[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王欣;5G新空口标准浅析[N];通信产业报;2017年
2 张阳;5G为什么来得这么晚?[N];人民邮电;2019年
3 部电信规划研究院 段正 张从武;TD—HSPA+发展阶段不可逾越[N];中国电子报;2009年
4 李孟研 王任飞;大幕开启,5G时代真的要来了[N];解放军报;2019年
5 中国网通首席科学家 侯自强;HSDPA的商业部署前景[N];通信产业报;2005年
6 ;TD-SCDMA技术的特点[N];人民邮电;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晓天;交织多址技术在下一代无线通信中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林沛;交织复用在无线通信技术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张鹏;高效调制多载波与多址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赵益民;个人通信中的位置信息与多址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5 谢榕贵;免信令的上行非正交多址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洁思;未来移动通信中的非正交多址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李珊珊;基于能量和信息同传的非正交多址技术在下一代移动通信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8年
3 韩略;5G非正交多址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年
4 成聪;基于压缩感知的非正交多址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5 曲思聪;面向5G的非正交多址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6年
6 毕琰;基于成对载波多址技术的卫星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孙科;LTE上行信道多址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刘栻栻;面向5G的稀疏码分多址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9 胡显安;5G新型非正交多址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10 郑石磊;第五代移动通信上行波形和多址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25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625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