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人工噪声和信道自由度的物理层无线通信可靠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3 15:01
【摘要】: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及其应用的持续扩展,其相关的研究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作为该领域研究的基础,物理层无线通信理论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无线通信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广播”属性,这就导致在信号的传播过程中极易受到窃听和干扰。因此,如何制造有用的“干扰”来防止窃听以及如何消除不必要的“干扰”进行高效传输就成为这篇论文研究的目标。论文将从“安全性”和“高效性”两个角度对物理层无线通信的“可靠性”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并且解决相关研究领域的几个关键问题。本文安全性方面的研究主要基于人工噪声。所谓人工噪声就是利用帮助节点或者发送者天线中的一部分维度发送出的一种有益的干扰信号,这种信号经过精心设计只能干扰窃听信道而对主信道不会造成任何影响。这样,即使在窃听信道质量优于主信道质量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安全通信。本文重点研究了三种典型的信道模型:SISOMH、MISOAN和MIMOAN。经研究发现,针对可能出现的窃听隐患,现有的基于人工噪声的安全方案均有不同程度的漏洞,即所谓的“安全盲区”,一旦人工噪声落入“安全盲区”,整个安全协议就会失效。论文结合矩阵理论的相关知识详细分析了三种安全漏洞,进而提出了三种优化方案:HTPOSISOMH、VBSE-MISOAN和MBSE-MIMOAN,成功消除了安全隐患。本文高效性方面的研究分为两个方向:一种基于自由度的MIMO天线选择算法和一种达到自由度上界的物理层编码方案。两个方向分别从天线选择和物理层编码方面入手,都是为了达到高效性传输的目的。在第一个方向的讨论中,重点研究了目前非常热门的天线选择算法。现有的天线选择算法只考虑到差错率最小或容量最大的情况,并不能解决实际需求和较低的通信率之间越来越突出的矛盾。增大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和增加频谱是前人提出的两种解决方案,但是从发射成本和无线通信环境的角度考虑,这两种方法都不切实际。通常情况下,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与天线数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但是随着天线数量增加计算复杂度也会随之增加,本文通过设计合理的选择候选天线子集数的方案,找到了性能与计算复杂度之间最佳的平衡点。在第二个方向的讨论中,首先定义了一种信道模型:G-MIMO双向中继信道。这种模型可以涵盖现有的大多数中继信道(如MIMO-X型双向中继信道、MIMO-Y型中继信道等),极具研究价值同时也有很高的研究难度。然后本文将这种信道分为单中继和多中继两个大类进行讨论,并结合MIMO信道性质和“cutset”理论分别给出了三个自由度上界定理:G-MIMO双向单中继信道自由度上界定理、G-MIMO双向多中继级联信道自由度上界定理和G-MIMO双向单中继混联信道自由度上界定理。由于这三个定理基于普适性更强的G-MIMO中继信道,所以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文中也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实例。特别地,论文以GMIMO双向单中继信道为例,结合矩阵论、物理层网络编码和信号对齐等技术给出了相应的自由度上界可达方案。该方案分为两个阶段:多接入阶段和广播阶段。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使每个节点都达到预先分配的自由度,进而使整个系统达到总的自由度上界,实现传输效率的最大化。
【图文】:

系统模型图,系统模型


制后的信号送往信道传输。这种通信对应的通信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具体的通信流程如上图所示。数字通信具有如下特点:保密性能好;无噪声积累,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占用信道频带宽和实现多媒体通信,便于组成现代化数字通信网MIMO 技术介绍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天线的技术称之为 MIMO 无线通信技术该技术使信号通过收发两端的多个天线进行传输,从而达到改善通信质量的目的MIMO 技术通过多个天线实现多发多收,更加充分地利用了空间资源,这样就可以在不增加天线发射功率和相应频谱资源的条件下,成倍提升信道容量。MIM技术的这一系列特性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因此它被视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核心。该技术在适当的信道环境下又具有容量巨大的特点,同时存在改善链路质量的潜力。MIMO 系统模型如下图所示:

示意图,模块,示意图,信源


图 4- 4 调制模块示意图Fig 4-4 Modulating module schematic diagramQPSK 调制函数可利用 matlab 函数库自带的函数进行编写。然而由于 QP是按照 M=4 进行映射的,所以将随机产生的信源利用 reshape 函数变成两列。调时可利用 matlab 自带的 demodulate 函数。AWGN 信道信源经过了 QPSK 调制,因此相当于在实数轴和虚数轴两条坐标轴的平上每一个方向都有随机的高斯白噪声分布,然后各自乘以对应的幅度,,再将得的噪声加入 QPSK 调制的信号里,最后得到的便是经过 AWGN 信道的信号。信噪比与 AWGN 的关系如下所示:201 /SNR 10lg 10lg2P RMN (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N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文;江亚男;李秀;;5G系统终端物理层控制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2019年04期

2 Carmelo De Mola;;同轴物理层:一个高成本效益、稳健且可扩展的物理层解决方案[J];今日电子;2017年08期

3 龙航;袁广翔;王静;刘元安;;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电信科学;2011年09期

4 ;MIPS科技实现USB 2.0高速物理层IP[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9年05期

5 曹镧;左志宏;;一种TD-SCDMA物理层测量值的采集上报方案[J];电信科学;2006年07期

6 ;安捷伦科技加入新成立的一体化10 Gbit/s物理层计划[J];电信技术;2004年02期

7 ;安捷伦科技加入10Gbps物理层计划[J];今日电子;2004年02期

8 张涛;刘樵;李晖;;多天线系统中物理层安全问题研究综述[J];信息网络安全;2016年05期

9 陈翔;秦浩浩;;多天线多载波系统物理层安全研究进展[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4年04期

10 张应宪;刘爱军;王永刚;潘小飞;;卫星通信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展望[J];电讯技术;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一平;;一种基于TD-SCDMA系统物理层原理的仿真实现[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2 任焱锋;;基于多天线的802.16e物理层仿真[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黄陈横;;3GPP NB-IoT物理层关键技术研究[A];2016广东通信青年论坛专刊[C];2016年

4 文琪;李乐民;;3GPP LTE物理层关键技术[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明;刘雯菲;;基于OFDM系统的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A];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分9“互联网+”:传统产业变革新动能论坛论文集[C];2017年

6 王海;郑旭峰;曹锋铭;;IEEE 802.16物理层浅析[A];2005'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陆遥;冯林;张睿;;一种VDES通信终端的物理层设计与实现[A];航天电子军民融合论坛暨第十四届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2017年)[C];2017年

8 颜伟;蔡跃明;;双向中继信道中物理层网络编码的渐近性能分析[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冯海燕;宋卫峰;张浩;;基于OFDM物理层的电力线载波路由算法研究[A];2012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王月珍;;1xEV-DO Rev A与Rev 0的技术比较[A];广东省通信学会2006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雁争 王宙洁;隔离不代表安全 物理层防御加速布局[N];上海证券报;2017年

2 ;面向光网的10G以太网核心技术[N];人民邮电;2001年

3 ;TI推出物理层/链路控制方案[N];中国电子报;2001年

4 ;泰克为SATA修订版3.0物理层测试提供测试文档[N];电子报;2008年

5 周;泛达推出统一物理层基础设施策略[N];电脑商报;2008年

6 汤铭;泛达推出统一物理层基础设施策略[N];计算机世界;2008年

7 罗德与施瓦茨中国有限公司产品支持经理 安毅;破解WiMAX物理层测试瓶颈[N];通信产业报;2007年

8 张彤;UPI统一物理层基础设施[N];网络世界;2008年

9 ;泛达:优化物理层基础设施[N];中国计算机报;2011年

10 ;TI PCI Express物理层器件将实现量产[N];人民邮电;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骁;基于人工噪声和信道自由度的物理层无线通信可靠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2 宋华伟;移动通信物理层安全认证技术研究[D];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3 房宵杰;基于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陈彬;多用户大规模MIMO系统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王骋;光网络物理层安全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6 高宁;基于无线信号处理的物理层安全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7 姚艳军;基于合作通信的物理层安全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8 邱晓英;智能化物理层安全认证及传输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9 王腾;Chirp基物理层安全通信信号设计及处理技术[D];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

10 冯晓峰;无线通信网络的协作物理层安全机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恒宇;专用小型基站物理层接口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王兴鹏;认知无线网络协作传输中的物理层安全策略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苌征;移动多媒体卫星广播系统物理层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年

4 周皓瑗;能量采集全双工中继系统的物理层抗窃听方案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8年

5 戴志军;混合RF/FSO系统物理层安全性能的理论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8年

6 王娟兵;基于大规模MIMO中继的物理层安全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8年

7 高辞源;广播通信信道下物理层安全人工噪声功率分配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8 李强达;基于多监督点的无线物理层认证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9 张少伟;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下物理层安全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年

10 袁腾;物理层加密通信系统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26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626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f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