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复杂场景下认知雷达探测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8 10:07
【摘要】:“四抗问题”仍是当前雷达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现代雷达场景日趋复杂,非平稳、动态时变等特点对雷达探测性能提出更高要求;雷达除需应对环境杂波、频带复用等问题外,还要应对“四抗”。传统雷达因体制所限,缺少接收-发射的信息反馈,难以自适应调整波形来实现与场景的交互感知,难以提供足够的探测性能。认知雷达作为新体制雷达,其优势在于利用接收-发射反馈来实现在线波形分集。为应对“四抗”,其波形不仅要考虑旁瓣遮蔽,还要兼顾频谱兼容、波形互扰等现实问题;同时,敌对动目标对雷达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如何兼顾动目标探测、抗遮蔽、低截获成为认知雷达亟需解决的难题;另外,战场机动目标往往呈现动态性、随机性特点,存在机动模型失配现象,如何将多模型信息融合与波形设计相结合也成为其发展的重大障碍。本课题针对以上问题,围绕认知雷达感知探测的相关理论及应用创新,结合场景知识辅助、波形分集、多模型信息融合等思想,探索复杂场景下“四抗问题”的解决方案。本课题丰富和发展了认知雷达探测理论,为现代雷达在复杂战场环境下适应能力的提升及探测技术的后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首先,针对复杂场景中雷达抑制旁瓣遮蔽、波形互扰、有源干扰等波形设计问题,从知识辅助思想出发,以特定距离区间抑制旁瓣遮蔽、多发射单元抗波形互扰、特定频段抗频谱阻塞等任务入手,基于交替投影框架将相关函数优化问题转化为频域范数逼近问题,详细推导了恒模约束下多变量交替优化的目标函数,引入松弛因子、加速因子等对非凸情形下的函数迭代逼近进行局部优化,分别提出抑制旁瓣遮蔽、抗波形互扰、联合优化抑制旁瓣遮蔽与频谱阻塞的谱逼近松弛交替投影波形设计算法等,并进一步提出双投影抗波形互扰及旁瓣遮蔽、频谱拥塞的波形设计算法。另外,考虑到梯度算法时效性及局部收敛性能,引入梯度-投影协同优化算法来设计抗干扰波形。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摆脱传统ISAA、CAN、梯度类等方法非凸优化停滞、稳健性差、耗时长的困境,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其次,针对敌对动目标探测波形多普勒容忍性差、距离旁瓣高、抗截获性差等问题,从噪声雷达思想出发构造线性调频-噪声复合波形,即在恒模约束下利用相位比例因子连接调频波形相位部分与噪声波形相位部分,进而基于场景知识构造认知多等级动态模板、非动态模板,提出认知多等级相位修正松弛交替投影的波形设计算法,使得波形兼具多普勒容忍性、低旁瓣、低截获特性,摆脱常规方法耗时长、稳健性差、难以兼顾波形特性的问题;另外,在Majorization-Minimization算法框架下,提出针对模糊函数图特定距离-多普勒区间优化的波形设计思路,通过构造二维映射模板将距离-多普勒旁瓣抑制问题转化为数学求解问题,提高认知雷达对动目标的感知探测性能。仿真实验表明:相比现有算法,所提算法均衡了多普勒容忍性、低旁瓣及抗截获性能,具有明显的探测优势。然后,针对机动目标与场景失配导致的跟踪难问题,从多模型建模与状态融合思想入手,提出基于矩阵加权多模型状态融合的认知跟踪波形设计方法,即在多模型框架中利用矩阵加权思路代替传统概率加权思路,兼顾各模型状态估计、协方差估计中元素间的联系。考虑到模型转移矩阵的马尔科夫性影响,提出自适应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更新机制,摆脱常规转移矩阵速度慢的弊端;进而基于多模型融合估计误差协方差矩阵,利用观测误差椭圆与融合估计误差椭圆的正交性来调整跟踪波形,提高机动目标认知跟踪性能。数值仿真表明:所提算法相比当前流行跟踪算法,稳定性佳、跟踪误差小,能够满足机动目标跟踪波形设计的要求。最后,针对认知雷达接收端观测数据缺失及污染问题,从预测滤波机制入手构造观测值及其对应的虚拟观测值集合,采用集中式数据融合、多模型状态融合思路完善认知雷达反馈机制,提出观测融合与概率加权、矩阵加权多模型状态融合的认知跟踪波形设计方法,虚拟观测融合可作为线性/非线性预测滤波的前期处理过程,从而使得多模型信息融合与接收端预测滤波反馈机制相结合,进而指导发射端波形的自适应调整。数值仿真表明,所提算法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能够满足认知雷达机动目标跟踪的要求。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N957.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Costas J.P.;张鲁宁;;一类具有近似理想距离—多卜勒模糊特性的检测波形研究[J];现代雷达;1987年01期

2 李德纯;主动雷达导引头工作波形设计及“遮挡”现象分析[J];制导与引信;1999年04期

3 陈兴波;王小谟;曹晨;徐山峰;孙延坤;;雷达通信综合化波形设计技术分析[J];现代雷达;2013年12期

4 薛文虎;张社国;徐红华;;用于目标跟踪的自适应广义调频波形设计算法[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5 张群英,何佩琨,毛二可;一种改进的非线性调频信号波形设计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6 党怀锁;无线电引信的波形设计[J];现代引信;1994年04期

7 徐彬彬;晏光华;;一种速率自适应波形设计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2年04期

8 吴宣利;沙学军;张乃通;;脉冲超宽带系统中波形设计方法的分析与比较[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艾娜 ,马伯渊;外差式连续波多普勒引信干扰波形设计[J];航天制造技术;2004年06期

10 王涛;陈剑;赵婵娟;;基于杂波感知的认知雷达发射波形设计[J];无线电工程;201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瑞;蔡志明;姚直象;;主动声纳组合波形设计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A];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5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2 邹丽娜;查继林;谭克;;适配于环境的主动声纳波形设计及检测方法[A];2016’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3 黄志;陈海强;廖梦泽;;基于最佳波形理论的基带信号研究及其波形设计[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何峰;吴乐南;;高频谱利用率的导航卫星信号波形设计[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5 黄志;陈海强;廖梦泽;;基于最佳波形理论的基带信号研究及其波形设计[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麦超云;孙进平;;基于蜂群优化(ABC)算法的随机相位正交波形设计[A];第七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会刊[C];2013年

7 季晨荷;宋耀良;;基于正交复合波形设计的宽带雷达共信道干扰消除方法研究[A];2010年全国电磁兼容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贡晓飞;邹卫霞;周正;;基于天线的超宽带脉冲波形设计修正[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迟永钢;;基于PSWF的超宽带通信系统最佳波形设计[A];2005年全国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许茜;任品毅;杜清河;;信息物理系统中基于多径接收的安全波形设计[A];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分9“互联网+”:传统产业变革新动能论坛论文集[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丰;现代化卫星导航信号高精度接收与多径抑制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李清伟;基于波形设计的认知CDMA抗干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3 冯翔;复杂场景下认知雷达探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赵德华;频谱拥堵环境下的自适应雷达波形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5 季晨荷;超宽带MIMO雷达自适应波形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6 卢术平;基于知识的雷达目标检测与波形设计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7 张天贤;距离旁瓣抑制的波形设计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范梅梅;认知雷达目标识别自适应波形设计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汪霜玲;MIMO雷达目标检测与波形设计及在天波超视距雷达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陈志坤;MIMO雷达自适应波形设计与阵列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丹莉;超宽带脉冲成形及波形优化算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2 陈雄;基于SCA的接入网波形组件化设计与实现研究[D];湖南理工学院;2018年

3 谢岸宏;卫星通信抗截获波形设计与检测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4 吴玉婕;雷达通信一体化波形设计与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5 骆培森;机载无线通信可信传输波形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6 严茂松;基于混沌序列的MIMO雷达正交波形设计与分析[D];南昌大学;2018年

7 姜智卓;极化认知雷达抗干扰波形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8 曹伟;认知雷达的波形设计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海波;基于自适应波形设计的弱目标探测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牟禹衡;雷达嵌入式通信波形研究与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31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631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7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