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面向随机异构网络的多天线物理层安全传输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1 23:49
【摘要】: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部署将日趋密集化和异构化。异构化的无线网络不仅面临传统的空口安全威胁,同时由于其具有节点类型多样、干扰源复杂、网络拓扑结构随机化等特点,使得异构无线网络面临更加严峻的安全挑战。多天线物理层安全传输技术能够利用信道特征以及多节点与多天线带来的空间自由度,保障随机异构网络中合法接收方的通信安全,近来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随机异构网络中的多天线物理层安全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异构蜂窝网络安全性能分析框架的建立以及安全传输机制的设计,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诸多拓展方向亟待研究。具体而言,有以下两个方面:1)缺乏考虑利用该技术提升多跳随机异构网络和随机认知异构网络安全性能的研究;2)缺乏针对随机异构网络中空对地(Air-to-Ground,A2G)通信以及室内通信场景的相关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根据不同无线通信系统工作方式和信号传播环境的特点,分别研究了面向不同类型随机异构网络的多天线物理层安全传输技术。首先,在地面通信环境下,利用多天线物理层安全技术提高多跳异构网络和传统认知异构网络安全性能,并针对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辅助的认知异构网络设计了相应的多天线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案,以提升网络安全性;然后,在A2G通信环境下,针对无人机基站辅助的悬停式异构网络,利用多天线物理层安全传输技术提升网络安全能效;最后,在室内通信环境下,考虑多层建筑内部位于不同楼层的多种基站构成的室内异构网络,提出了一种多接入点协作安全传输方案。本文主要贡献概括如下:1.针对多跳辅助的随机异构网络中节点分布不均、干扰源复杂及可能存在二次私密信息泄露的问题,就利用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技术提升多跳随机异构网络安全性能展开分析。将网络中用户的工作模式根据其是否直接与基站通信分为常规模式与ad hoc模式。基于随机几何理论构建了多用户MIMO辅助的多跳异构网络物理层安全分析框架,利用多用户MIMO技术提高常规模式用户的接收信道增益,并依据选择策略使其作为中继时的服务距离位于预设范围内,以减小ad hoc模式用户到其服务中继的平均距离,从而降低ad hoc模式用户接收信号的平均路径损耗。基于该框架,对常规模式用户和ad hoc模式用户的安全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多跳异构网络的全局安全性能。2.针对随机认知异构网络中主用户优先级高、认知用户网络安全性能弱的问题,就利用多天线技术结合门限接入机制和安全传输机制提升认知异构网络的安全性能展开分析。利用多天线技术服务主用户网络和认知用户网络中的合法用户,提升其平均接收信号功率。此外,利用门限机制控制认知用户网络的通信,减少认知基站层对主用户的干扰。同时,在认知基站周围设置保护区域,当认知基站检测到窃听者时终止通信,以提升认知用户通信的安全性。借助于随机几何理论,对随机认知异构网络进行建模,并构建了网络平均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框架。3.针对NOMA辅助的主网络中因用户分配的信号功率不同引起用户之间可靠性和安全性不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协作NOMA技术和安全防御机制的安全传输方案。在主基站周围设置保护区域以提高主网络通信的安全性,然后主基站利用波束成形发射信号,令信道条件较好的主用户在剥离出自身信号后,利用NOMA技术为其他信道条件较差的用户(弱信道用户)提供中继服务;弱信道用户在直传时隙和协作时隙分别收到来自主基站和中继用户的信号后,采用选择合并机制处理两个时隙收到的信号。文中对该方案下的主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展开了研究,并基于传输安全中断概率进一步联合分析了上述性能指标。4.针对无人机基站组成的悬停式异构网络续航能力受搭载电源限制、发射方与接收方相距较远会影响网络能效与通信安全的问题,构建一种基于多天线技术和门限接入机制的安全分析框架。无人机基站利用多天线技术提升合法用户的信道质量,并通过门限接入机制减少低质量通信。考虑到无人机基站与地面通信属于A2G通信,该种通信环境中无法忽略非视距传播对信号的影响,常以视距传播和非视距传播的发生概率描述通信信道。在此基础上,基于泊松点过程对各类节点分布进行建模,分析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安全能效,并进一步对网络的接入门限和宏基站发射功率进行设计,以最大化网络安全能效。5.针对多层室内异构无线网络中节点分布随机、发射功率受限、空间层次复杂、损耗类型多样导致网络安全性能受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接入点协作的安全传输方案。基于平均接收信号功率门限值选择同楼层的网络接入点作为协作基站集,将协作基站集中的多个基站组成分布式天线阵列,利用多点协作传输技术向目标用户传输信号,提升网络安全性。借助于随机几何理论,以安全覆盖概率为安全性能指标,对多层室内异构无线网络的安全性能进行分析。
【图文】:

示意图,异构网络,示意图,基站


能够有效适应数据流量和用户数量的增长,并降低无线网络接入成本,正成为未来无线网络结构发展的新趋势,图1 展示了包含宏基站、小基站、家庭基站、悬停式基站、车载基站以及室内基站的多层异构网络示意图。 图 1 多层异构网络示意图 异构无线网络能够为应对未来急剧增长的无线数据需求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解决方案,该网络中不同发射节点可以配置不同的发射功率、天线数、覆盖区域,以及无线接入技术等,由此形成了多层次体系结构,以碎片化网络为不同用户个体提供针对性服务。具体而言,高功率节点置于宏小区层,无线覆盖区域广;而低功耗节点置于小小区层,无线覆盖区域小。小小区,如毫微微小区、微微小区和微小区,合理地叠加部署在宏小区覆盖区域上,能够强化高容积率区域、租户密集的商业写字楼和住宅的室内覆盖,扩展人口稠密的城市、郊区或农村地区的室外覆盖。异构网络所包含的设备层,为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 D2D)通信和多跳通信等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支撑[1]。其多层次的网络体系结构和丰富的网络节点,为认知无线电、中继等技术的推广运用开辟了广阔的舞台。 异构网络中部署的小基站通过卸载部分宏基站的边缘用户以降低单个基站的平均负载,使得网络平均阻塞减少[2],同时还提升了网络的数据速率和频谱效率[3]。其即插即用的特点提高了按需调整的动态网络容量[4],,也为进一步优化网络能耗提供了可能[5]。与宏基站相比,小基站的部署过程更为简洁,而且运营管理成本远低于宏基站。相比于单纯采用宏基站的部署方案

基本模型,物理层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全。随后,Wyner 在 1975 年发表的文献[12]对 Shannon 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推广,并首次提出了如图 2 所示的“退化的窃听信道模型(Degraded Wiretap Channel Model)”,该模型即为物理层安全基本模型。这一理论贡献对物理层安全的发展史影响巨大,为通信安全保障提供了新思路,此后基于该模型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学位授予单位】: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N92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渝舟;江涛;曹洋;李赞;;5G绿色超密集无线异构网络:理念、技术及挑战[J];电信科学;2017年06期

2 王文杰;;基于物联网的制造业异构网络融合技术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3 Tao HUANG;Ying-lei TENG;Meng-ting LIU;Jiang LIU;;理想/非理想感知条件下认知异构网络的容量分析(英文)[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C(Computers & Electronics);2015年01期

4 王海涛;宋丽华;陈晖;张祯松;;异构网络融合及实现技术方案探讨[J];数据通信;2014年02期

5 陈如明;;多元异构网络的协同与融合助力智慧城市的务实发展[J];中国无线电;2011年09期

6 胡海波;;无线异构网络发展综述[J];现代电信科技;2009年12期

7 吴蒙;季丽娜;王X;;无线异构网络的关键安全技术[J];中兴通讯技术;2008年03期

8 陶毅,郭颜军,李成博,张昕;基于TCP/IP的异构网络系统的互联与集成[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999年02期

9 王莉;郑婷一;李明;;网络媒体大数据中的异构网络对齐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10 李倩;李屹;;分层异构网络中基于进化博弈的小区附着机制[J];电视技术;2015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莹莹;张庚;翟明岳;李杰;党美琳;邢桂兰;;基于统一通信技术的异构网络穿越安全算法研究[A];2013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傅承鹏;;对《下一代通讯网的战略思考》的补充[A];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第13分会场)[C];2006年

3 张昕;;LTE异构网络干扰协调技术研究[A];2014LTE网络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罗新军;杨超;;LTE异构网络深度覆盖解决方案研究[A];2015LTE网络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5 刘璋奯;;异构网络下国际IM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A];2014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6 王长峰;田雨;;大型工程(科技)项目应急管理异构网络组织行动者网络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7 卢燕青;张荣;吴恒章;;异构网络融合下的统一QoS策略控制方案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李原草;高月红;张欣;;动态TDD在LTE异构网络下的性能分析[A];2013LTE网络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白勇;杜文才;;利用无线Mesh网和异构网络的海上船舶通信研究[A];2013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张舜卿;刘亚林;杭海存;徐树公;;绿色无线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未来趋势[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蕙心 陈能端;新加坡计划推出“异构网络”[N];人民邮电;2014年

2 陈如明;TD—SCDMA与WiMAX可进行异构网络融合[N];中国电子报;2008年

3 中兴通讯 宋军邋尤建洁 兰光华;异构网络的资源控制体系为业务提供服务质量保证[N];通信信息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徐勇;异构网络引发挑战移动回程亟待革新[N];人民邮电;2012年

5 谢丽容;国家无线电频率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陈如明 经营好多元异构网络[N];通信产业报;2011年

6 北京邮电大学无线新技术研究所所长 张平;用全新的思路对待4G[N];通信产业报;2007年

7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马军锋 何宝宏;五大方案实现IPv6与IPv4共存互通[N];通信产业报;2011年

8 ;2012年通信业10大发展趋势展望[N];人民邮电;2012年

9 上海贝尔;2012年通信业十大发展趋势展望[N];通信产业报;2012年

10 赵晓涛;VPN: 只有测试,没有最好[N];网络世界;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丰;基于方向性天线的无线异构网络容量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牛烙

本文编号:2659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659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e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