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OFDM-PON相干检测及可重构波长转换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1 15:26
【摘要】:光正交频分复用(O-OFDM)技术具有高频率效率、极强的色度色散(CD)和偏振模色散(PMD)容忍性、卓越的高阶调制扩展能力等优势。基于O-OFDM技术的正交频分复用无源光网络(OFDM-PON)由于良好的继承了 O-OFDM技术的优点,同时可以灵活地为用户提供各种的业务且实现成本较低,已成为了下一代光接入网高速率(40或100Gb/s)研究阶段NG-PON2的重要备选方案。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了 OFDM-PON系统中的相干检测技术以及可重构波长转换技术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和解决方案,并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模拟和硬件平台实验验证。主要创新工作内容概括如下:1.提出了一种使用下变频结构和导频辅助联合盲相位搜寻(PA-PBS)算法抑制相位噪声的外差相干检测方案。该方案使用两根邻近梳状谱,经过相同的光纤信道作为相干检测的本振光和信号光,利用外差检测后的射频载波相关信息,来实现射频信号下变频,同时补偿相位噪声,并放大基带OFDM信号。同时,提出了一种PA-BPS算法,进一步消除剩余噪声。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并表明:该方案可以使10Gb/s的16QAM-OFDM信号接收灵敏度达到-27dBm;通过与相同光纤信道下的直接检测方案对比,本方案可以为系统提升18dB的功率预算。2.提出一种基于反射式半导体光放大器(RSOA)的相位噪声消除(PNC)零差检测方案。为了保证OFDM-PON的光网络单元(ONU)无色化,采用价格较低的(RSOA)进行光环回调制被公认为无色光源的一个较佳解决方案。RSOA是将用户信号进行强度调制,因此,经过RSOA的光信号相位并不携带用户信息。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低算法复杂度的PNC零差相干检测方案。实验表明,10Gb/s的16QAM-OFDM通过相同的光纤信道,相对于不使用PNC的相干检测方案和直接检测方案,PNC零差相干检测方案分别可以将功率预算提升4dB和 15dB。3.由于商用RSOA调制带宽往往较窄,本文研究分析了 OFDM-PON中基于RSOA的ONU上行容量,以确保实际用户需求。此部分的创新点在于:提出了 RSOA动态电光调制特性的显式,表明了 RSOA的频率响应具有低通特性,其3dB截止频率随注入光功率和偏置电流的加大而上升,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采用光带通滤波器与RSOA级联,实验证明可将RSOA带宽从约1.2GHz扩展到约1.8GHz;实验探索了自适应比特加载对基于RSOA的OFDM-PON上行容量改进的效果,证明了每个ONU的上行容量可以达到4Gb/s。4.提出了一种基于DD-MZM的可重构、高透明度波长转换方案。该方案可以将OFDM-PON光源中心频率进行动态转换分配。本方案另一个重要的创新点,通过数学模型搭建和计算机仿真分析,给出了该波长转换方案的最优驱动条件以确保该转换器有最优性能,即:转换光波有最高的转换效率,寄生波数量最少以及系统最优的BER性能。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并得到:此波长转换器对入射光可以实现波形几乎无损转换、此波长转换过程是线性的进而可以通过SDN进行中心化控制、MZM消光比对转换性能几乎无影响等优点。5.在DD-MZM波长转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DP-MZM的波长转换方案。该方案继承了 DD-MZM波长转换的高透明度、SDN中心控制的可重构性等优点,更重要的是,该方案在寄生波抑制的能力上比DD-MZM转换器更好。通过理论和仿真分析,给出了该波长转换方案的最优驱动条件,同时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实用性和鲁棒性。
【图文】:

梳状谱,级联,发生器


图2-2级联IM-MZM梳状谱发生器逡逑本节提出了一种级联两个强度调制器IM-MZM来实现梳状谱发生器方案逡逑如图2-2所示。激光源首先经过第一级IM-MZM,此IM-MZM射频端口加载频逡逑11逡逑

系数,微波信号源,函数值,余弦


Beta逡逑图2-3不同#值下,㈧和AC}的函数值逡逑其中负=p海唬颍椅髦葡凳H√囟ǖ撵叮赐迹玻持械慕坏悖沟蒙鲜街绣义希我唤缀腿椎模拢澹螅螅澹旌迪嗟燃矗矗埃埃剑橙裕鲜娇梢员湮义稀辏铮酰撸保ǎ健辏悖保ǎ浚保郏ǎ澹耍蓿澹罚耍撸幔Вǎ澹耍常迹椋瑁澹耍В常蓿蒎危ǎ玻玻╁义先缓笊鲜觯桑停停冢偷氖涑鲈俅硗庖桓觯桑停停冢停茫桑停停冢偷模遥棋义系缂淙胗闪硪桓鲇嘞椅⒉ㄐ藕旁床ㄆ德剩埃玻剑矗蓿回詈笫涑鑫哄义希保插义

本文编号:2691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691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c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