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极化码的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研究
【图文】:
迭代译码过程与二进制方案一样,m个并行的自适应SCL译码器随着LLR逡逑更新和列表的扩大,不断尝试译码。对于首次译码,利用式(2-24)(m邋=邋2)和式逡逑2-27)(w邋=邋3)修正LLR;当来自其它信源的硬判决值可用时,利用式(2-25)和式逡逑2-28)修正LLR。当任何一个译码器译码成功,它将停止LLR的更新和后续码,但硬判决值仍然传递给其他译码器。逡逑.5仿真结果逡逑本节采用蒙特卡洛仿真来评估所提方案的性能。如前面所述,信道编码采用逡逑个码长#邋=邋1024的系统极化码,码的构造采用在3.5dB信噪比下的高斯近似逡逑12]。系统比特的长度为炙=邋768,其中包括一个长度为16比特的CRC校验。自逡逑应SCL译码器的最大列表大小设为^^邋=32。信源和信道均为二进制,信道逡逑BI-AWGN信道。逡逑0逦' ̄-i逡逑
第二章信源信道联合译码逡逑忽略了相关性,但信源相关性通过4和对LLR的修正影响DJSCD的译码逡逑能。通过改进LLR的输入Aj,译码性能受益于分布式信源的天然相关性。仿逡逑结果表明,相对于独立译码,所提方案的增益随着相关系数P的增大而增大。逡逑误率在10_2左右,所提方案的增益分别为0.6dB,1.2dB,邋1.5dB当p=0.6,0.8,0.9逡逑。图2-4还展示了基于Turbo码的DJSCD方案的码字错误率。在仿真中,Turbo逡逑的码字生成式是15/13](八进制)。为了保证公平性,,极化码和Turbo码被逡逑设置为相同的码率,Turbo最大迭代次数被设置为32。可以看到,所提的方案优逡逑Turbo码的方案大约0.2?0.5dB。逡逑-n逡逑r邋:逦r逦!邋:逦_邋 ̄!逦?邋_邋v ̄邋—邋 ̄r邋 ̄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91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馨元;张志杰;;不同时间关注点下的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J];心理科学;2016年02期
2 李金星;王振宏;;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表现、影响因素及其理论[J];心理科学进展;2015年01期
3 许欢;张欣;;数据通信中的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技术[J];广东通信技术;2012年01期
4 张豫伟;有失真信源—信道联合编码[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5 唐孝威,吴义根,单保慈,曾海宁;神经元簇的层次性联合编码假设[J];生物物理学报;2001年04期
6 殷玮玮,李荣伟,吴乐南;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信源-信道联合编码/调制[J];应用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7 杨林霖;张志杰;顾艳艳;周文杰;;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来自手动和眼动证据[J];心理科学;2013年06期
8 张豫伟;无失真信源-信道联合编码[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9 苏正文;;无线视频传输中的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研究[J];电信快报;2010年10期
10 唐云;王玲;;MIMO-OFDM系统中的空时频联合编码技术研究[J];山西电子技术;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马佳;张志杰;;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基于极性对应理论的解释[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2 孙郧松;黄建平;李振春;;多参数联合编码的混叠数据偏移[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二专题论文集[C];2013年
3 宫丽婧;徐伯庆;毛倩;;图像传输中联合编码的应用[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4 张孟乾;张志杰;;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的眼动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金立强;基于极化码的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2 周稻祥;基于联合编码和卷积网络的人脸图像特征提取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3 金欣;实现复杂度控制的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宗晓飞;信源网络联合编码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周磊;三维片上网络拓扑结构与容错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林霖;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来自行为和眼动证据[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宁;无线信道中的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吴迎宾;联合编码调制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王旭;OFDM系统联合编码调制分集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王新良;基于OFDM的水声通信时频联合编码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柴斌;对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7 韩东岩;信源信道联合编码中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2年
8 徐锡超;卫星导航通信中的联合编码调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9 乔得琢;基于JPEG2000的联合编码技术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乌岭;基于香农映射定理的语音信号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95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695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