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迁移学习的眼电分类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0-06-10 10:12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发展,生物电信号中的眼电(EOG)已经成为了当今人机交互和医学康复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在功能辅助和环境控制领域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传统的EOG系统对于新受试者而言,需要该受试者进行长时间的离线训练以获取分类器模型,该过程耗时长,用户体验差,不利于EOG系统的推广。所以如何取消新受试者的漫长训练阶段具有很大研究价值。新受试者没有参与离线训练,要求直接进行在线实验,可以利用其他受试者的实验数据训练模型,再将该模型用到新受试者上,这是迁移学习的问题。本文从单源域的EOG迁移学习算法入手,再扩展到多源域的迁移学习算法,最后设计了基于迁移学习的EOG系统。针对单源域的EOG迁移问题,首先尝试使用LDA和SVM两种基础分类器直接进行迁移,结果是SVM的迁移效果好于LDA。随后引入测地线核(GFK)算法对源域和目标域样本进行映射后再使用基础分类器进行迁移,GFK显著的提高了LDA的迁移效果,但是对SVM无明显提升,所以对GFK算法进行了改进,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改进的GFK优于原始GFK算法。针对多源域的EOG迁移问题,首先尝试使用集合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最适用于集合策略的基础分类器是KNN。对适用于多源域EOG迁移问题的直推式参数迁移(TPT)算法进行分析后,通过引入不同的个性分类器获取方法、不同的核矩阵计算公式、和不同的回归算法对TPT算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证明改进后的TPT算法相较于原始TPT算法取得了较大的提升。最后设计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EOG系统,并利用云平台解决了本地运算力不足的问题,对于新受试者来说,该系统完全不需要训练。系统在算法的选用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KNN-SVM,而当系统中的云端接受到足够多的受试者样本后,进入第二阶段,转而使用通过TPT算法得到的新受试者的模型,最后通过实验证实该系统了对于新受试者而言无需训练的可行性。
【图文】:

人机交互界面


图 2-2 EOG 人机交互界面2.1 眼电信号采集无论是采集脑电还是采集眼电,都需要多个用于生物电位记录的电极来获取实时的电位变化,电极设计的宗旨是,一方面要电阻尽可能的低;另一方面是能够长期的使用,稳定性好;一般可以选用金或者银来制成电极,金和银稳定而且电阻低,但是相应的价格较高;所以有很多电极是由 Ag/AgCl 混合制成,既能够满足导电性好,稳定性好的要求,又能降低成本。电极制作完成之后需要贴在脑部皮肤上才能采集到眼电信号,而通常上层皮肤的导电性很差,所以需要在放置电极的皮肤上涂上基于氯化钠制成的导电凝胶,导电凝胶导电性好而且因为其浓度较低,不会造成皮肤刺激,所以可以安全使用。眼电采集的导联方式有单级导联方式和双级导联两种方式,对于眨眼信号的分类而言,只需单个通道垂直方向的眼电信号即可,,另外再加上两个参考电极,一共只需三个

维度,相关性,分类器,系数


-SVM 后得到的平均准确率达到了 91.27%,超过了 KNN法实验 30 位受试者的数据训练出 30 个 SVM(Linear 核)分类器类超平面和截距拼接为参数向量,就可以得到一组 SVM 源域迁移实验以及本章对照组实验中在选取合适的 C 时拟合效果,而在此处,C 的选取将会更加注重拟合效果,叉验证的策略。者眼电数据都是 150 维的,所以得到的分类超平面w也是量后, 的维度变成了 151 维,记 每个维度上的数据为用这 30 个 151 维的向量分析每个特征维度之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并取前 10 个维度特征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作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911.7;TP1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言剑;陶卿;姜纪远;周柏;;一种求解强凸优化问题的最优随机算法[J];软件学报;2014年09期

2 陈世瑜;倪莉;吕钊;吴小培;;结合眼电和脑电的人-机交互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2014年05期

3 徐宪民;;单位球上再生核Hilbert空间的次正规性[J];数学学报;2014年02期

4 姜伟;陆瑶;杨炳儒;;格拉斯曼流形上的半监督判别分析[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3年08期

5 李勇周;罗大庸;刘少强;;核岭回归的邻域保持最大间隔分析的人脸识别[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10年01期

6 刘云鹏;李广伟;史泽林;;基于黎曼流形的图像投影配准算法[J];自动化学报;2009年11期

7 王晓慧;;线性判别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及其相关研究评述[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07年04期

8 苏高利;邓芳萍;;关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模型选择[J];科技通报;2006年02期

9 屈微,刘贺平,张海军;基于KL散度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及应用研究[J];信息与控制;2005年05期

10 董士海;人机交互的进展及面临的挑战[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盛鸿;基于EEG和EOG的异步人机接口及其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2 徐立祥;模式识别核方法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D];安徽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君;基于立体视觉刺激的脑机接口环境控制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2 陈柱兵;基于P300的高速字符输入脑机接口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06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706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8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