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对抗模式的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与分配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18:07
【摘要】:20世纪90年代末,Jeseph Mitola博士在软件无线电的技术上增加了与周围电磁场环境进行感知交互的功能,从而提出“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的概念,它便得到了全世界众多专家和学者们的关注,大家不断在认知无线电的频谱感知、频谱分配、频谱接入和功率控制等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这些成果大部分都集中在民用领域,旨在提高频谱的利用率,而在军用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则相对滞后。本文以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和频谱接入技术为核心,通过分析对抗模式场景中无线通信的特点和要求,研究了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中的频谱感知技术,以及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频谱的使用规律进行学习,并对信道使用状态进行预测等新型的频谱感知接入机制。通过以上技术来实现最大限度的时域、频域和空域等信息的高效利用,为战场上的军事行动提供强有力的通信保障。本文在认知无线电系统频谱感知方面的创新成果如下:(1)针对传统的单节点能量感知算法对噪声比较敏感,在较低的信噪比条件下检测准确性易受到影响,循环特征检测法计算复杂度偏高等问题,为了提高战场环境下感知的高效性和正确性,本文提出了基于能量检测和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WT)感知的自适应双门限联合感知算法。该算法预设双门限值,对双门限区间两端的区域进行能量检测进行判定,双门限范围内的不确定区域进行小波感知,并根据信道中噪声不确定性自适应调整双门限值,当信道质量较好时,减小两门限之间的距离,否则增大两门限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进行小波感知的概率。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技术的有效性。(2)单用户频谱感知容易受到阴影效应,多径衰落及隐蔽终端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造成感知结果误判。为了提高系统的检测性能,并减少感知花销,提出了多用户智能协作频谱感知算法。各个认知用户根据估计信噪比自适应选择不同的感知策略,当估计信噪比高于选择阈值时采用双门限能量感知,低于选择阈值时,优先考虑感知结果的准确性,则采用循环平稳特征检测,并在同一个感知周期内只进行一种较优的感知策略,从而在不明显增加计算复杂度的情况下,克服了能量感知在低信噪比条件下鲁棒性差的缺点,实现了智能检测。最后将分布式感知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得到感知结果,因此可以有效的提高复杂电磁环境下无线网络的鲁棒性。(3)战时战场信息瞬息万变,为了提高感知机检测效率,提出了一种多用户分组协作感知机制。该机制是依据地理信息将某CR基站附近部分信噪比较高的认知用户根据频谱感知需求分成N组,由于在现实无线环境中报告信道并不是理想的,会对本地感知结果的传送容易产生误码的情况,所以各组选择组内的信噪比最好的认知用户作为簇头,由簇头先进行组内的判决,然后将判决结果发送给融合中心进行组间的最后判决。对整个感知系统而言,分组协作感知机制既减少了单个感知机的感知时间,又提高了融合中心的判决效率,从而提高整个感知系统的工作效率,为通信系统的链路保持提供可靠保障。(4)战略和战术通信系统的频谱覆盖了极低频到特高频,单天线感知的频谱带宽十分有限,当进行多频段宽频谱感知时,CR用户会显著增加切换延时和同步开销,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天线的宽带协作感知方法,将MIMO的相关技术运用到感知机中,由多个天线在同一时隙分别感知不同频段,再运用(2)和(3)中协作感知方法,减少了宽频感知中的切换延时和同步开销,保障了通信系统遭恶意干扰时可用频段的快速获取。在认知无线电频谱接入方面的创新成果如下:根据现实信道环境的可行性分析,可知信道的使用状态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针对这个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频谱预测算法及接入机制。该算法首先使用神经网络对认知无线网络频谱的占用和空闲进行预测,然后通过采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优化,使预测准确率大幅的提高,并且克服了使用随机权值和阈值所带来的系统不稳定性。认知用户使用优化过的频谱预测模型对历史频谱感知数据的学习和分析,对未来时刻的频谱状态进行预测,并且可以在频谱被干扰之前做出频谱搬移决策,从而有效避免信号受到干扰,保证高质量的通信要求,为未来军事通信的智能频谱接入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案。
【图文】:

基本模型,电子对抗,敌对双方


分为情报战、电子战、心理战、网络战。在现代军事战场上,敌对双方都希望破坏对逡逑方的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而使自己的通信系统保持正常的工作,其包括了通信电磁逡逑攻击和防护两方面,图1-1表示了基本的通信电子进攻模型。实施有效的通信电磁进逡逑攻和防护需要得到关于行动客体的信息支持,即每一方都需要设法去获取对方电子系逡逑统的相关信息及可能传输的信息。逡逑干扰逡逑/*■逦/逦N逡逑(<?>)邋+逡逑信号源逦逦逦逦*逦邋接收逡逑噪声逡逑图1-1通信电子进攻基本模型逡逑目前可以利用更复杂的信号来传递信息以降低信号被截获的概率,例如各种扩频逡逑通信技术。电子对抗是现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手段,所谓电子战就是敌对双方为削弱、逡逑破坏或截获对方的电子系统和信息,并且保证我方的电子通信设备正常发挥效能而采逡逑取的各种电子对抗即防护措施。电子对抗分为三个方面: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干扰和逡逑电子防御。按电子对抗设备类型可以分为:雷达对抗,无线电通信对抗,导航对抗,逡逑制导对抗等。逡逑1.1.2复杂的电磁频谱特性与电磁环境逡逑电磁频谱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正确的认识它的特性,对人类更好的利用和逡逑合理

电磁环境,战场


分为情报战、电子战、心理战、网络战。在现代军事战场上,敌对双方都希望破坏对逡逑方的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而使自己的通信系统保持正常的工作,其包括了通信电磁逡逑攻击和防护两方面,图1-1表示了基本的通信电子进攻模型。实施有效的通信电磁进逡逑攻和防护需要得到关于行动客体的信息支持,即每一方都需要设法去获取对方电子系逡逑统的相关信息及可能传输的信息。逡逑干扰逡逑/*■逦/逦N逡逑(<?>)邋+逡逑信号源逦逦逦逦*逦邋接收逡逑噪声逡逑图1-1通信电子进攻基本模型逡逑目前可以利用更复杂的信号来传递信息以降低信号被截获的概率,例如各种扩频逡逑通信技术。电子对抗是现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手段,所谓电子战就是敌对双方为削弱、逡逑破坏或截获对方的电子系统和信息,并且保证我方的电子通信设备正常发挥效能而采逡逑取的各种电子对抗即防护措施。电子对抗分为三个方面: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干扰和逡逑电子防御。按电子对抗设备类型可以分为:雷达对抗,无线电通信对抗,导航对抗,逡逑制导对抗等。逡逑1.1.2复杂的电磁频谱特性与电磁环境逡逑电磁频谱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正确的认识它的特性,对人类更好的利用和逡逑合理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N9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Pr;卢光跃;叶迎晖;弥寅;;基于卡方检验的多天线认知无线网络协作频谱感知算法[J];高技术通讯;2016年07期

2 郭超;张政保;姚少林;刘广凯;;软合并协作频谱感知中吞吐量的优化[J];探测与控制学报;2017年02期

3 苗兵梅;王亚芳;李岩;蔡畅;;基于能量检测的2次协作频谱感知[J];通信技术;2017年08期

4 贾晓芳;;浅析短波通信中频谱感知技术的应用[J];科技风;2016年10期

5 饶伟;;频谱感知技术在短波通信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展望;2016年25期

6 李美玲;王安红;;一种自适应的协作频谱感知方法[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7 刘丽丽;;认知无线电中的频谱感知技术研究[J];通讯世界;2015年11期

8 马晓晓;;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综述[J];信息通信;2015年07期

9 唐菁敏;曹操;张晓颍;马社方;;最大化能量效率的协作频谱感知优化算法[J];通信技术;2015年08期

10 李美玲;;优化的最佳中继协作频谱感知[J];信号处理;201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岳文静;郑宝玉;;一种基于信道可靠性的协作频谱感知算法[A];2009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冰玉;郑宝玉;岳文静;;一种基于串行网络的协作频谱感知方案[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翊;胡艳军;唐希雯;;一种改进的基于多阈值的协作频谱感知方法[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郝博雅;周辉;孙斌;;基于权值的合作频谱感知算法[A];第六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冯子木;漆春梅;王军;李乐民;;协同频谱感知算法综述[A];2008年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朱军龙;邵玉斌;李静叶;谢萍;;认知无线电中合作频谱感知的性能优化[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7 孙士秀;朱卫平;孟庆民;;一种基于OFDM的频谱感知与数据传输设计[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董洁;陈岩;;认知无线电中的频谱感知技术[A];第二十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熊天意;李赞;齐佩汉;胡伟龙;;基于亚奈奎斯特采样的宽带频谱感知预判决算法[A];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分9“互联网+”:传统产业变革新动能论坛论文集[C];2017年

10 冯景瑜;卢光跃;;抗间歇性攻击的协作频谱感知软判决算法[A];陕西省通信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伯阳;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基于HMM的频谱感知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倪水平;基于对抗模式的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与分配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

3 段梅梅;基于认知用户移动性的频谱感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6年

4 刘宁;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5 曹凯;基于欠采样的宽带频谱感知检测技术研究[D];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6 李军芳;不同无线环境下的频谱感知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7 肖淑艳;认知无线电中频谱感知及资源优化分配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8 卢剑奇;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刘鑫;认知无线电集中式联合频谱感知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黄辉;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安全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虹;认知无线网络中安全频谱感知技术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2 许飞;基于802.11ac舱内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许康;基于原子范数的宽带压缩频谱感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沈凌宇;认知通信中基于SFFT的宽带频谱感知[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5 赵金城;分布式协作压缩频谱感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6年

6 张s,

本文编号:27099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7099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5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