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5G上行非正交多址与传输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3 04:43
【摘要】:第一代至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使用正交多址接入(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OMA)系统。由于OMA系统存在频谱利用率低的缺点,无法满足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更大系统容量和更快传输速率的要求,新型多址方案——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逐步受到通信领域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中兴公司提出的多用户共享接入(Multi-User Shared access,MUSA)是5G NOMA候选方案之一,该方案采用扩频技术,在接收端使用串行干扰消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接收机进行解码。本文以MUSA系统为基础,从系统评测、传统SIC接收机的改进、免调度(Grant-Free,GF)传输下免导频系统的设计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利用通用软件无线电外设(Universal Software Radio Peripheral,USRP)搭建硬件测试平台,实现对免导频MUSA系统的原型验证。首先,本文从用户过载性能以及系统吞吐量,“远近效应”以及扩频序列长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等角度对MUSA系统进行了评测。评测结果表明MUSA系统对不同典型大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时,都能保持良好的用户过载性能和系统吞吐量。此外,“远近效应”带来的用户间功率的差异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长扩频序列可以显著提高MUSA系统的过载性能。针对MUSA系统传统SIC接收机具有解码效率低、解码性能差、用户解码机会不平等以及传播误差大等缺点,本文引入了串并联合干扰消除(Hybri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HIC)、增强型串行干扰消除(enhanced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eSIC)、增强型串并联合干扰消除(enhanced Hybri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eHIC)和基于数据辅助的信道估计四种接收机改进技术。仿真结果表明在1发2收天线配置、500%用户过载量下,HIC接收机可以带来1~1.5 dB的性能提升,eSIC和eHIC接收机可以带来1.5~2 dB的性能提升。基于数据辅助的信道估计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传播误差,其信道响应的估计值会随着成功解码的用户数量的增加更接近实际值。然后,本文对GF传输下免导频MUSA系统进行了讨论。针对GF传输模式下系统无法避免导频碰撞的问题,本文着重对GF传输下的免导频MUSA系统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基于K-Means聚类的盲均衡算法。该算法依据星座点的分布进行聚类运算,并根据聚类结果进行相位补偿,从而实现信号的均衡。仿真结果显示,在1发1收天线配置、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调制下,免导频MUSA系统可以支持200%的用户过载量。同时,本文针对免导频MUSA系统无法预先进行信道估计,从而无法使用传统接收天线分集技术的问题,使用一组预先设定的空间等分线性向量对各接收天线信号进行预合并,实现盲接收分集。仿真结果显示,1发2收天线配置下的免导频MUSA系统在该方法下可以达到350%的用户过载量。最后,本文通过对2用户免导频接入系统硬件测试平台的搭建,实现了对免导频MUSA系统的原型验证。该平台主要通过实验室虚拟仪器工作平台软件对MUSA系统收发端处理模拟收发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并通过USRP模拟上行免导频MUSA系统下“用户-基站”的通信过程。测试平台结果表明,在免导频MUSA系统下,2用户可以实现文本数据的共享接入。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929.5
【图文】:

发射端,方案,加扰技术,处理技术


or or...图1-2 上行 NOMA 方案发射端结构表1-1 各公司上行 NOMA 方案总结NOMA方案提出公司对应提案比特级处理技术符号级处理技术稀疏映射技术加扰技术交织技术扩频技术特殊调制技术加扰技术交织技术LCRS 英特尔 R1-1808155 √NCMA LG R1-1808499 √IDMA IDCC R1-1811194 √IGMA 三星 R1-1808760 √ √ √MUSA 中兴 R1-1808155 √WSMA 爱立信 R1-1806241 √RSMA 高通 R1-1806241 √ √UGMA NTT R1-1809148 √SCMA 华为 R1-1809753 √ √ √NOCA 诺基亚 R1-1808968 √PDMA 大唐 R1-1808386 √1.2.1 NOMA 比特级处理技术NOMA 中比特级处理技术主要通过随机化其他用户的信号实现用户间的分离,其可以细化为比特级加扰技术以及比特级交织技术。具有比特级处理技术 NOMA方案的发射端结构如图 1-3 所示。具有比特级加扰技术的 NOMA 方案主要包括 LCSR 以及 NCMA。上述两种

示意图,示意图,速率匹配,码块


N图2-2 LDPC 编码输出比特构成示意图共享接入系统原理户共享接入系统发射机原理出了K 用户 MUSA 系统的发射机结构。用户1发射端码块分割LDPC编码QAM调制C速率匹配1x1b用户2发射端码块分割LDPC编码QAM调制C速率匹配2x2b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硕;张海滨;宋文涛;甘小莺;;基于隐藏导频的正交频分复用信道估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2 陆迁华;如何防止挂面酥条[J];粮油食品科技;1988年04期

3 陈跃;郭梯云;金力军;;单边带技术中TTIB的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4 沈利华;林胜斌;黄开枝;;恶意导频干扰对采用人工噪声方案系统的安全性能影响分析[J];电子学报;2017年03期

5 兰櫭;李云洲;粟欣;周世东;;基于实测的WLAN系统导频位置优化设计[J];电信科学;2015年08期

6 陈艳杰;曹威;张士杰;;叠加导频的放大转发协作通信系统时变信道估计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5年11期

7 黄军友;;基于改进的离散随机近似方案的导频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8 朱春华;杨静;杨守义;穆晓敏;齐林;;非连续正交频分复用系统次优导频设计[J];电波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9 汪晋宽;韩鹏;许鹏;韩英华;;一种适用于OFDM系统的块状导频自适应方案[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苏健;郑侃;王文博;;3G长期演进系统的导频结构设计[J];数字通信世界;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哲仕;李金喜;邹星;;航空无线通信双导频载波同步设计[A];2015年第二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5年

2 谢玉堂;芦东昕;;基于特定导频的OFDM载频及符号同步研究[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亚祥;黄锐;陈明;;基于虚导频和功控导频的OFDM信道估计[A];江苏省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祖飞;陈红;;OFDM系统中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A];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董江波;王刚;李道本;;线性插值信道估计中导频间隔的最优化设计[A];2004年全国通信软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曹胜果;高翔;;采用压缩感知的OFDM水声信道估计[A];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1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苑传林;张来保;李蔚海;;OFDM信道估计中的导频结构的设计[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龚希陶;王闻今;;DFT扩展的MIMO-OFDM系统中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算法[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9 刘武;杨奇;;相干光OFDM传输系统中的无导频相位纠偏方法[A];全国第15次光纤通信暨第16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张宇;;CDMA网络掉话实例分析[A];黑龙江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商报记者 刘伟;产说会误导频现 监管层重拳出击[N];北京商报;2014年

2 记者 夏心愉;银行理财“3·15”警示:误导频现130款产品未达预期最高收益[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王森林;五国工商界领导频抛“绣球”[N];中国企业报;2005年

4 中国联通济南公司移动部 刘太强 北京邮电设计院 张新程;“组网”更须“护网”[N];通信产业报;2005年

5 ;通过优化提高CDMA网络的性能[N];人民邮电;2003年

6 记者 陈圣莉;销售误导频遭投诉 险企成3·15“重灾区”[N];经济参考报;2011年

7 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王叶青;CDMA网络优化浅析[N];通信产业报;2001年

8 范跃红;检察工作有创新 省委领导频批示[N];检察日报;2007年

9 李俊;伊力特酒一厂企务公开栏领导频“上镜”[N];经理日报;2008年

10 通讯员 王亚;桐乡领导频访企业找“良方”[N];浙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勇;高移动环境下OFDM导频ICI抑制及信道估计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宋铁成;正交频分复用(OFDM)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3 陈玉;CDMA移动通信系统干扰分析与抵消算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周志超;大规模MIMO通信系统中信号干扰抑制及系统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5 盛志超;基于非凸优化的导频和预编码设计[D];上海大学;2017年

6 朱春华;NC-OFDM系统导频优化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7 刘殷卉;OFDM系统分段最小均方误差信道估计与多层专用导频设计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8 何雪云;基于压缩感知的无线OFDM信道估计及导频优化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9 周晶;高频谱效率数字通信中若干传输与信号设计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程国兵;OFDM/OQAM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欣然;5G上行非正交多址与传输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李玲欣;电力线通信系统中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导频设计[D];重庆邮电大学;2018年

3 李平;FBMC系统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4 杨义;基于前导设计的FBMC系统信道估计技术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5 周煜澄;基于压缩感知的MIMO-OFDM信道估计中导频优化算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年

6 高露;基于遗传算法的大规模MIMO系统导频优化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年

7 董雪丽;基于压缩感知的MTC信道估计导频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8 刘威;FBMC系统的信道估计与信道均衡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9 李宝;基于导频的相干光OFDM系统采样时钟同步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10 叶恒;基于LFM-OFDM系统的车载雷达距离速度估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39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739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9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