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SVD的多描述图像编码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919.81
【图文】: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比较公式(2-4)和公式(2-5)得出随着比特率 方法二中的失真衰减的比方法一中的更快。2.2.4 MDROQ 和 MDUOQMDROQ 和 MDUOQ 是在 MDLTPC、TRPCSQ、TLMDC 三种方法的基础上,基于随机和均匀量化理论提出的两种 MDC 高效方法。其中,MDROQ 是基于预测引起的随机偏移量化器的多描述编码方法,MDUOQ 是基于不等死区引起的近均一偏移量化器的多描述编码方法。在这两种方法中,它们基于二维模式将输入图像划分为 M 个子集(二维模式下的子集划分如图 2-6 所示),以得到 M 个描述。
我们使用基于 KSVD的变换代替多描述图像编码方法中常用的 DCT 变换,并提出新的多描述编码方法:基于 KSVD 的 MDROQ。图 3-2 显示了改进后的基于 KSVD的 MDROQ 的编码和解码的系统图(M=2)。其中,块大小为 并且每条线代表半块(即 个样本)。P 表示编码端的前置滤波器,T 表示解码端的后置滤波器,它们都在两个块的边界处使用。其中 P 和 T 具有以下结构以便导出最佳的近似线性相位重叠变换: (3-7) (3-8) [ ] (3-9) 是 × 单位矩阵, 是 × 可逆矩阵,并且 是 × 个对等单位矩阵。对于多描述图像编码,为了生成 个描述,我们首先将输入图像划分为 个子集。在编码过程中,通过 P 对每个子集进行滤波,然后使用基于 KSVD 的变换使变换系数稀疏。其中, ( )是第 个子集的对应变换系数。以两描述为例,图像被划分成两个子集 ,如图 3-3。
基于KSVD的MDROQ,MDROQ和MDLTPC的边路PSNR和中心PSNR结果,其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晓蓉;;图像编码标准的进展[J];硅谷;2009年04期
2 涂国防,高绍帅,张灿;小波变换帧间预测医学图像编码[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2年04期
3 张春田;图像编码的国际标准化[J];电视技术;1994年03期
4 李晓明;通用活动图像编码[J];无线电工程;1994年Z1期
5 赵道木;陈林飞;汪小刚;;光学图像编码新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7年02期
6 王娜,张力,李霞;一种多阈值的快速小波零块图像编码方法[J];深圳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7 蔡灿辉,丁润涛;X树图像编码[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3年02期
8 毕厚杰;静止图像编码[J];通信学报;1993年02期
9 蒋伟;杨俊杰;;率失真优化的压缩感知图像编码[J];电视技术;2016年11期
10 何芸;;第20届图像编码会议简介[J];国际学术动态;199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晓莉;单承赣;;嵌入式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编码的研究[A];全国第1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赵渊;张子范;张吉庆;张成;;基于模型的脸部图像编码[A];1996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6年
3 刘莹;李娜;冯暖;;基于数字电视信源图像编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8年
4 薛翠红;于明;;用于感兴趣区域图像编码的人脸特征的检测[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侯正信;;利用边缘特征的离散余弦子带图像编码[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6 姜恩华;韩朝军;王利娟;王璞;;小波变换在JPEG2000图像编码中的应用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葛善虎;丁宣浩;;一种新的在图像压缩中的适度分层阈值法[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席迎来;郝重阳;;一种基于DCT变换系数统计特性的全零块预测改进方法[A];中国航空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全国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钟斌;晏磊;许超;;提升小波在图像压缩中的应用分析与硬件实现[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10 张忠伟;;一种适用于深空压缩图像传输的差错控制策略[A];第二十五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周蕾;中国IPTV六项标准上半年内报批[N];网络世界;2006年
2 河北 孙玉军;巧用ACDSee压缩图像[N];电子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斌;静态医学图像和序列医学图像编码新方法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2 李建欣;基于小波变换的低码率图像编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3 甘涛;高性能的可伸缩图像编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张正阳;高性能图像编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5 王琪;基于小波变换的嵌入式图像编码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6 赵莹;基于分形几何学的图像信息表示及其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王冬芳;基于矢量量化技术的图像实时压缩芯片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8 陈林飞;基于分数变换光学的图像编码和信息处理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许继征;高效图像编码中自适应变换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张志远;基于分形的多描述图像编码[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桂娜;基于KSVD的多描述图像编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宗京秀;基于人眼视觉特性的多描述图像编码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3 赖宇;融合压缩感知技术和分形理论的图像编码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18年
4 何志应;高效图像编码及后处理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5 史晶;基于全变分修补模型的多尺度图像编码系统[D];西北大学;2009年
6 孙翠荣;基于语义的图像编码与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7 张扬;多种数字图像编码设备集中监控技术的开发及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8 杜彬;图像编码中的可见性与不可见性表达[D];大连工业大学;2014年
9 陈文广;弹载图像编码与传输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10 刘彦慧;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编码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66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766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