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紧耦合天线阵超宽带宽角扫描及低剖面化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3 19:12
【摘要】:相控阵又名电扫描天线阵,具有波束扫描速度快、指向精准等优点,并且可以实现波束赋形、多波束扫描、抗干扰置零等功能。基于以上特点,相控阵天线在多目标追踪与探测、远距离点对点通信等应用中长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通信容量的爆炸式增长,相控阵天线的研究不再局限于波束扫描功能的开发,而更多地朝着超宽频覆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日益集成化的多功能电子系统的需求。不仅如此,为节约载体有限的空间和载荷、减小气动阻力和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往往希望相控阵天线在实现超宽带性能的同时具有较低的剖面高度和较轻的重量。面对上述需求,一种基于紧耦合效应的超宽带相控阵技术应运而生。其超宽带原理为:(1)通过紧密排布阵元来实现口径面上近乎稳恒的连续电流分布;(2)提供阵元间电容耦合来抵消反射地板的等效电感;(3)加载介质覆盖层来辅助辐射口径与自由空间之间的阻抗变换。通常,紧耦合天线阵可实现至少4:1的阻抗带宽(Active VSWR3.0)和±45°的波束扫描范围,其剖面高度约为1/10低频波长。与传统的Vivaldi天线阵相比,紧耦合天线阵在同时实现超宽带和低剖面性能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只是,作为一项较新的技术,紧耦合天线阵的研究与设计还存在着一些有待探索和改进的方向。本论文将从紧耦合相控阵技术的基本原理出发,以阵列的超宽带宽角扫描、低剖面化和轻量化为设计目标,对前人甚少涉足的紧耦合一维阵列以及介质覆盖层的有效替代方法等方面开展较为深入的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概述如下:1.基于紧耦合效应的轻量化超宽带宽角扫描双极化线阵的研究过去紧耦合天线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二维阵列,本论文针对机翼等狭长型应用载体,提出一种基于紧耦合效应的轻量化超宽带双极化线阵。不同于二维阵列,在一维环境下,双极化紧耦合阵列上的连续电流和单元间电容耦合会受到严重破坏,无法满足超宽带的实现条件。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补偿设计措施。经仿真验证,所提出的双极化线阵在激励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时,可分别实现5:1(0.4~2 GHz)和4:1(0.5~2 GHz)的阻抗带宽(Active VSWR3.0),波束扫描范围均为±60°,阵面宽度则小于一个高频波长。由于在该工作频段内加载介质覆盖层会大大增加线阵重量,本文还提出两种轻量化设计方案,并最终选用重量更轻的频率选择表面加载来替代介质覆盖层。为对该设计进行验证,加工并测试了一款26单元的线阵样机,其实验与仿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2.基于紧耦合开路折叠偶极子的超宽带宽角扫描阵列的研究紧耦合阵列中的介质覆盖层厚度通常约为1/4高频波长,不仅增加阵列的剖面高度,在应用于UHF等较低频段时还面临着重量过大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紧耦合开路折叠偶极子的超宽带超宽角扫描阵列天线形式,以实现对基于介质加载的传统宽带阻抗匹配技术的替代。该设计中,由开路折叠偶极子提供额外的电抗分量,与馈电结构集成后构成多级阻抗匹配网络,实现超宽带和超宽角扫描功能。不仅如此,该阵列的剖面高度度也可以有效降低。仿真结果表明,该阵列在7.33:1(0.3~2.2 GHz)的阻抗带宽内(Active VSWR3.0),可实现E面和D面内±70°的波束扫描,以及H面内±50°的波束扫描,其剖面高度仅为0.08倍的低频波长。为对该设计进行验证,加工并测试了一款8×8阵列样机,实验结果与阵列仿真结果十分吻合。3.开口环加载的低剖面超宽带紧耦合天线阵的研究为进一步降低紧耦合天线阵的剖面高度,本文提出一种具有宽带调谐作用的平面印刷开口环加载,以帮助紧耦合天线阵实现超宽带阻抗匹配。该阵列在7.2:1(0.3~2.15 GHz)的阻抗带宽内(Active VSWR3.0)可实现E面±70°、H面±45°和D面±65°的波束扫描,其剖面高度仅为0.067倍的低频波长,是目前已实现的不使用有耗加载的超宽带紧耦合天线阵中剖面高度最低的。该阵列同时具有极佳的交叉极化纯度,在D面扫描时的交叉极化比接近于理想值。为对该设计进行验证,加工并测试了一款8×8阵列样机,实验结果与阵列仿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此外,还提出该设计的双极化实现形式。该双极化阵列同样可实现超宽带宽角扫描和超低剖面高度,且单元间距更大,有助于在实际应用时减少收发组件数目、节约成本。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821.8
【图文】:

有源相控阵雷达,海军,固态,多功能


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统[18,19]。目前许多军事研究的共同方向是将服单个或少量系统,以最小化载体平台的面积和减少成本。相应地,便需要用单个或少量超 为型号为 EL/M-2248 MF-STAR 的固态多功能踪空中和地面目标,并提供火控制导。和国防用途,超宽带相控阵亦可用于民事应用络和全球定位等应用系统使用波段不同,分散站和无线接入点将这些离散波段集成到单一

平面螺旋天线,双极化,相控阵,宽带


基于平面螺旋天线的双极化宽带相控阵[20]

去耦合,微带贴片,线阵,栅瓣


使用去耦合网络的微带贴片线阵[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鸥;于亮亮;杨明钰;金成明;王飞;;一种基于超宽带测距的粒子滤波平滑方法[J];电子设计工程;2019年24期

2 刘金平;刘怡乐;;探究超宽带无线通讯技术[J];通讯世界;2016年23期

3 李雷;;基于超宽带网络的未来互联网技术[J];中国新通信;2017年08期

4 ;2010国际超宽带会议[J];微波学报;2010年01期

5 ;2010国际超宽带会议(ICUWB2010)[J];微波学报;2010年02期

6 杨海波;王艳芬;张传祥;;认知超宽带与IEEE 802.11aWLAN的共存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7 Dennis Laudick;;超宽带对消费者有何意义[J];今日电子;2008年03期

8 姜锡山;;超宽带:无线的未来[J];中国科技投资;2007年01期

9 ;2008年韩国运营商将推出超宽带手机服务[J];电信快报;2007年01期

10 李孝辉;刘娅;张丽荣;;超宽带室内定位系统[J];测控技术;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涛;;宽带/超宽带阵列技术研究[A];2018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8年

2 张培艳;刘云;李英丹;李周;;超宽带信道模型分析[A];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铁峰;李鸥;周泽文;曾繁景;;发送参考超宽带协作通信系统性能分析[A];第十八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4 赵兴文;颜广;田现忠;;一种基于FPGA的超宽带穿墙雷达回波采集电路设计[A];第九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C];2015年

5 苗涛;卢燕飞;冯玉珉;;超宽带在数字家庭个域网中的研究与应用[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宁静;柳平;;超宽带几种传输技术的比较[A];2005年全国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张琳;赵兴文;田现忠;杨秀蔚;颜广;;超宽带穿墙雷达人员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A];第十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C];2016年

8 肖尚辉;江毅;;一种低采样率的超宽带信道估计算法及其性能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9 陶祁;王力;张莹;;基于多小波包的认知无线电软频谱适配-超宽带调制方案设计[A];2010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五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谭辉;;吸波材料在超宽带滤波中的应用[A];2005年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学术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雁争;5G技术催热超宽带产业生态[N];上海证券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聂晓飞;四大机会窗带动超宽带全球升温[N];通信信息报;2016年

3 ;超宽带时代正在到来[N];人民邮电;2017年

4 华为;以“智慧”释放超宽带的力量[N];通信产业报;2017年

5 众文;第二届全球超宽带高峰论坛即将开幕[N];人民邮电;2015年

6 本报记者 张颖洁;超宽带部署带动新一轮产业升级周期[N];通信信息报;2016年

7 本报记者 曾娅;“超宽带”将以从未想象的方式连接世界[N];人民邮电;2014年

8 本报记者 姚春鸽;面向商业成功 释放超宽带潜能[N];人民邮电;2013年

9 吴巍 李宏宇;203所 超宽带捷变频技术国际领先[N];中国航天报;2011年

10 ;速度创造超宽带 利益引发标准之争[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航宇;紧耦合天线阵超宽带宽角扫描及低剖面化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晋良念;超宽带穿墙雷达成像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王宏;超宽带穿墙雷达成像及多普勒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继斌;时域超宽带紧缩场测量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李杨;短距离超宽带冲激成像雷达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李邦宇;超宽带生物雷达成像及生命信号检测关键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7 宋跃;多频带/超宽带印刷天线及锥削缝隙阵列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贺元吉;爆电能源高功率超宽带脉冲发生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9 王敏;超宽带无线电技术的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10 周宇;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超宽带多波束网络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仁平;超宽带高精度ALC系统射频前端的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徐文强;探地雷达超宽带高功率信号源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闫旭;超宽带射频接收机前端关键模块电路的研究与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4 徐向阳;基于UWB生物雷达的心跳呼吸提取技术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5 胡腾飞;超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研究与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6 杨洋;微波多层超宽带功率分配网络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7 刘元博;毫米级分辨率非接触式医疗雷达硬件实现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8 贺怡;一种基于对数周期天线理论的超宽带馈源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9 华博宇;超宽带频率选择表面稳定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10 卢保军;应用于平方公里中频阵的超宽带相控阵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80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780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7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