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超Nyquist速率水下蓝绿激光通信的信道仿真与传输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6 15:40
【摘要】:海洋面积占全球面积的70%以上,蕴含丰富资源。而进行海洋勘测和开发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具备水下通信的能力。水声通信是目前较为成熟的通信手段,但因受到多径干扰以及多普勒效应的影响,水下通信传输带宽小,时延高,不能满足高速传输需求。水下无线光通信(UWOC)可以提供大带宽传输,且具有低延迟和高安全性等优点。然而,海水对光的散射特性引起时域色散,使信道带宽受限,另外光电调制及器件影响使得收发端带宽受限。两方面的带宽受限影响传输性能,且缺乏有效的补偿方法。本文通过仿真和实验,分别对水下信道和收发机端的带宽受限进行研究,并基于最大似然序列估计(MLSE)均衡算法补偿带宽限制,提高系统性能。本文创新及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内容:一、基于Fournier-Forand体散射相函数的蒙特卡洛算法建立了光子在水中的运动过程仿真模型,分析了海港环境下不同传输距离与不同视场角(FOV)影响下的UWOC信道脉冲响应,并计算相应信道带宽。仿真结果表明,浑浊的海港水域条件下,因时域色散产生码间干扰,使得信道带宽严重受限,当传输距离从8米增加到16米时,信道带宽从0.5GHz减小到0.1GHz。二、基于蒙特卡洛仿真得到的信道脉冲响应,对不同发送速率且不同传输距离下的UWOC系统进行带宽受限及其补偿方案进行仿真,验证了基于MLSE均衡算法的性能提升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对比逐符号检测方案,在满足7%前向纠错码(FEC)的条件下,MLSE均衡检测可实现的最大可传输比特率在12米内从0.4Gbps提高到0.8Gbps。当信号在10米内以0.8Gb/s的速率传输时,功耗降低4dBm。三、搭建了水下超奈奎斯特传输实验平台,研究了UWOC系统中收发机端对传输带宽的限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基于MLSE均衡检测,在系统带宽仅167 MHz的情况下,能够在1米内最高实现l.1Gb/s的开关键控(OOK)传输,是SbS检测所能达到的数据速率的两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929.1
【图文】:

吸收光谱,海水,系数,浮游植物


光度法和萃取技术分离有机杂质,分成浮游植物和非藻类颗粒。浮游植物所含的逡逑叶绿素对可见光具有很强的吸收作用,Roesler测出了叶绿素的吸收系数与光的逡逑波长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2-2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叶绿素的吸收系数峰值逡逑存在于在蓝色和红色光谱区域上,说明对这两个光波波段中,浮游植物对光具有逡逑较强的吸收作用。逡逑,2rv——————......—逡逑I:邋\J\逡逑0.0邋逦:逦1逦逡逑400逦500邋600邋700逡逑波长(nm)逡逑图2-2混合藻类组成的浮游植物吸收光谱逡逑(由Roesler等人1989年修改)逡逑10逡逑

浮游植物,藻类,吸收光谱,吸收作用


广逡逑S::V邋^逡逑200逦300逦400逦500逦600逦700逦800逡逑光的波L<;邋(nm)逡逑图2-1纯净海水对光的°及收系数逡逑海水中含有浮游生物和悬浮颗粒等各种有机物,1989年RoeslerPI采用分光逡逑光度法和萃取技术分离有机杂质,分成浮游植物和非藻类颗粒。浮游植物所含的逡逑叶绿素对可见光具有很强的吸收作用,Roesler测出了叶绿素的吸收系数与光的逡逑波长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2-2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叶绿素的吸收系数峰值逡逑存在于在蓝色和红色光谱区域上,说明对这两个光波波段中,浮游植物对光具有逡逑较强的吸收作用。逡逑,2rv——————......—逡逑I:邋\J\逡逑0.0邋逦:逦1逦逡逑400逦500邋600邋700逡逑波长(nm)逡逑图2-2

吸收光谱,藻类,粒子,吸收光谱


逡逑如图2-3所示,非藻类粒子(NAP)吸收系数在蓝色中最强,近似呈指数递逡逑减到红色。非藻类粒子的成分包括浮游动物和细菌,以及浮游植物的非色素部分逡逑(细胞壁、细胞膜等)、碎屑材料和无机颗粒。逡逑1.2邋-I逦逡逑,一邋0.8邋\逡逑0.0邋-I逦1逦1逦逡逑400逦500逦600逦700逡逑波长(nm)逡逑图2-3非藻类粒子的吸收光谱逡逑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吸收(图2-4)与非藻类粒子非常相似,部分逡逑原因是成分(有机物质)相似,但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吸收系数呈现更陡的指数斜逡逑率。逡逑■i邋0逡逑.I—逡逑'邋0.8逡逑一2逡逑0逡逑G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广生;;无线光通信技术浅析与前景分析[J];电子测试;2018年23期

2 胡富;詹课;;无线光通信技术应用前景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9年03期

3 郝建勋;;无线光通信技术及其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年05期

4 韩玮;;无线光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年08期

5 王燕飞;刘文利;丁楠;程跃;;水下无线光通信简介[J];仪表技术;2018年07期

6 孙世菊;;无线光通信调制方式性能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7年24期

7 邵春龙;;对无线光通信传输与接入的分析[J];通讯世界;2018年08期

8 黄卫;张蔚;;水下非视距无线光通信性能仿真[J];舰船科学技术;2016年20期

9 李珂;;无线光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探讨[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6年11期

10 刘兴;吴应明;罗广军;王侠;;水下大容量无线光通信技术最新研究现状[J];光通信技术;201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熙政;;无线光通信理论与实验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徐正元;;可见光及紫外无线光通信技术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刁博宇;王峰;李超;肖琳;;水下无线光通信技术及应用分析[A];2014第二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上)[C];2014年

4 温涛;魏急波;马东堂;;无线光通信中的步进扫描捕获方式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A 光电系统总体技术专题)[C];2006年

5 张静;袁纵横;朱宝平;;室内无线光通信中多径失真对发射脉冲的影响[A];2007年中国青年光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一飞;;无线光网络安全性研究及其安全体系设计[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二卷)[C];2007年

7 胡玮;蒋大钢;邓科;陈彦;幺周石;;无线激光通信与测距一体机的测距精度分析[A];2008年激光探测、制导与对抗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袁纵横;张静;朱宝平;;室内多径失真对光脉冲的影响[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9 夏沭涛;王红星;苏艳琴;刘东鑫;;无线光通信中基于Turbo码的DSP实现研究[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汤俊雄;刘璐;罗文勇;;无线光通信系统器件与技术研究[A];第五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彤;相约无线光通信未来[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2 一波;无线光通信露端倪[N];网络世界;2002年

3 陈聪;无线光通信(FSO) 不租专线 不用光纤[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刘志伟 实习生 蔡义强;让更多人看到未来之光[N];科技日报;2015年

5 本报记者 小月;无线光通信轻易实现“光纤到户”[N];计算机世界;2005年

6 李勇;实践别样无线[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7 记者 曾令俊 通讯员 符信;清华承诺助其5年育企至少30家[N];民营经济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张燕玲;FSO:接入领域再添新秀[N];通信产业报;2004年

9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李军;三大顽疾问责FSO[N];通信产业报;2005年

10 崔成先;无线Li—Fi未来发展潜能“无限”[N];人民邮电;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彪;面向深海应用的水下双向无线光通信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8年

2 孔美巍;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3 张凯;无线光通信双幅度脉冲间隔调制研究及其在光波ETC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4年

4 陈纯毅;无线光通信中的大气影响机理及抑制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5 蔡然;无线光网络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武梦龙;宽带无线光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7 刘超;光束闪烁及瞄准误差对无线光通信链路影响机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赵新辉;无线光通信中旋光调制技术及偏振传输理论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张明轩;无线可见光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10 黄伟;成像通信系统性能研究与优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雯;超Nyquist速率水下蓝绿激光通信的信道仿真与传输实验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2 王晶;水下无线光通信中的邻居发现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3 李敏;无线光通信中继双跳系统的混合传输技术与性能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4 张炳琦;非正交中继及全双工无线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5 乔磊;OWC定位小区切换演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

6 臧英东;水下无线光通信多载波调制技术研究[D];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7 傅慧华;基于不同衰落信道模型的无线光通信系统传输性能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8 陆凯;无线光通信中极化码的应用与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9 钟声;基于分簇的无线光通信网络动态拓扑控制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10 周龙杰;水下长距离无线光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82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782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4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