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隧道场景无线自由波信道测量、特性分析和建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10:55
【摘要】: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交通的发展空间受到了严格制约,城市轨道交通能够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城市经济活力,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增长的客运量对城轨的运行车辆密度及列车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对城市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和发展带来了如防火防灾、治安监测、乘客的通信需求等更多的问题,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些无疑都需要承载在高传输速率和可靠性的无线通信系统之上,对新的无线通信技术在地下空间中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线信道是无线通信系统设计的基础,准确认知无线信道的传播特性是设计无线通信系统的前提条件。国内外学者对隧道环境下的电波传播特性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于多天线(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信道特性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尤其缺乏隧道内的角度特征研究。借助对角度、多径时延以及多径功率的联合判断才能够直观地了解隧道内反射、衍射、散射的传播现象,从更深层次去理解波导效应、锁孔效应的成因。另外,目前地下轨道交通隧道场景还没有标准化的信道模型。信道模型的准确与否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够根据该环境的特殊性选取合适的建模方法,因此在模型建立前要对所测环境的特点有较为充分的认识。有别于任何一类地面蜂窝及其它轨道交通移动通信传播环境,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地下隧道是一个主要的场景。与其他场景相比,该场景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狭长受限、结构多变、场景固定等特点。通过对以往文献的分析,目前已有的信道模型在适用性上都有一定的局限。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如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搭建了基于商用仪表的单天线测量平台与自制虚拟MIMO测量系统。总结了在隧道环境中各信道特征参数的提取方法。并在弯曲隧道实验室环境进行了验证测量。从路径损耗、信道冲激响应(Channel Impulse Response,CIR)、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时延扩展、角度、MIMO幅度矩阵、信道矩阵奇异值及信道容量等方面,给出了弯隧道中直射(Line of Sight,LOS)向非直射(Non Line ofSight,NLOS)条件过渡时不同频点信道特征变化的过程,同时也为后续长直隧道场景信道测量提供了对比基础。2)分别采用单天线与虚拟MIMO测量平台对长直隧道中LOS条件的电波传播以及MIMO信道特性进行了测量分析。获得了包括路径损耗、CIR、RMS时延扩展、角度、MIMO幅度矩阵、信道矩阵奇异值及信道容量等参数。通过多径信号角度-时延-功率的联合分析,并结合弯曲隧道中的测量结果,总结隧道内信号反射和散射规律,为建立模型提供测量依据。3)分析了隧道环境下信道的特殊性,列举了采用统计模型、半确定性模型、确定性模型在隧道环境下建模的优缺点,指明了在隧道场景下采用确定性模型和半确定性模型是最合适的建模方法。采用射线跟踪法对长直隧道信道建模。以测量结果分析所得隧道内的反射次数为依据,调整仿真参数,得到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讨论射线跟踪方法在隧道场景信道建模方面的可行性,并分析该方法的优缺点,以便后续改进。采用一种基于分面法的改进传播图模型对长直隧道信道建模。将原来不加区分的散射点改进为以面为单位的散射点集合,使其更加符合反射规律,降低了能见度矩阵的计算量,增加了该模型的实用性。采用一种射线跟踪法与传播图法相结合的混合模型对长直隧道信道建模。分析了射线跟踪法和传播图法在隧道场景信道建模的优缺点,取两种方法的优势,提出一种精度更好,同时也能保证灵活性的混合模型,并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N92
【图文】:

无线通信,列车运行


为了列车的安全运行,在轨道交通中要采用闭塞机制,以避免生碰撞。上世纪主要采用的是基于轨道电路的固定闭塞方法。随着运量提升,固定闭塞系统己经无法满足运行列车密度需求,从本世纪初我国引国外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系统(Communication邋Based邋Train邋Control邋SysteBTC),从而吸收并发展了中国铁路控制系统(Chinese邋Train邋Control邋SysteTCS)。由于对传输速率、技术成熟度、兼容性有较高的要求,该系统采局域网(Wireless邋Local邋Area邋Networks,WLAN)技术作为主要通信制式车在途监测。为了满足未来列车运行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需求,列车运行状态进行实施监测和安全预警。在途监测系统关键技术内容包器网络、故障诊断、在途预警、大容量传输技术等等,是全自动驾驶系提和保障。通过列车关键部位建立传感器网络,感知列车运行安全状态,大容量无线传输技术实时传送至管理中心,当故障发生时,能够快速检断及发出预警信息,提高列车的安全性和维修效率。在列车自动驾驶系统够进行能量优化控制、人误预测以及人机适配等功能,实现轨道交通的

隧道场景无线自由波信道测量、特性分析和建模研究


一地铁WiFi千扰测试Figure1-2WiFiinte

无线通信,媒介,漏泄电缆


漏泄电缆是采用同轴漏泄电缆来传输信号,通过电缆所开缝隙对外辐射来传逡逑播无线信号。漏泄电缆一般铺设于两旁隧道壁,收发机间距1.5-2m,传输损耗>逡逑0.06dB/m,工作频段为900MHz、1800MHz、2.4GHz,信号覆盖平稳,抗干扰能逡逑力强。缺点是造价较高,安装复杂,且在工作频率较高时传输损耗过大,只适用逡逑于较低频点[4]。逡逑漏泄波导与漏泄电缆相似,铺设于轨旁,采用开缝波导的方式向外辐射信号,逡逑一般收发天线相距较近,为30-50cm,传输损耗约0.02邋dB/m,其特点在于信号覆逡逑盖更加平稳,且支持氋频信号传输。缺点在于,其造价比漏泄电缆更高,安装复逡逑杂,维护成本较高[4]。逡逑无线自由波方式,其命名方式是为了区别于漏泄电缆和漏泄波导。该方式采逡逑用隧道壁上安装的定向天线,收发天线间距通常小于300m。由于该方式是任由信逡逑号沿着隧道方向传播,而非以上两种通过间距较短的开缝实现覆盖,其信号幅度逡逑较前两种波动更加剧烈。其优势也十分明显,造价较低,且安装与维护方便,不逡逑受频点限制,甚至可以使用多天线配置。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忠,黎滨洪,王豪行;用射线跟踪法对室外至室内的电波传播进行预测[J];通信学报;2001年03期

2 胡银彪,昂海松,孙占久;射线跟踪法的改进及其应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季忠,黎滨洪,王豪行,陈兴义;提高射线跟踪法运算效率的一种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1999年04期

4 游敏;射线跟踪法在计算室内无线信道场强分布中的应用[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董金梁;金荣洪;耿军平;王伟;;改进射线跟踪法效率的新方法[J];微波学报;2006年06期

6 王瑶;邹澎;王召召;;反向射线跟踪法中垂直尖劈的绕射算法[J];微波学报;2010年S1期

7 刘振宇,崔正勤,陈重;射线跟踪法用于反射器散射场计算及算法改进[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8 冯媛;谢显中;杨陶;杨永记;;降低多用户MIMO下行检测复杂性的联合发送技术[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1期

9 郭树理,段志生,黄琳;MIMO连续系统中可交换矩阵的充要条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1年03期

10 凌睿;柴毅;;MIMO非线性不确定系统二阶滑模控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3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芫健;张业荣;曹伟;;基于时域射线跟踪法的反射系数研究[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满化录;刘中仁;;一类MIMO对象的鲁棒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3 李宇;王彪;黄海宁;李淑秋;张春华;;MIMO探测声纳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4 陈建刚;吕英华;;室内环境下对紫蜂信道的仿真和研究[A];电波科学学报[C];2011年

5 顾敬民;梁涛;于勇;;一种新的MIMO发射功率分配算法研究[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亚婷;席安安;黄志忠;;新体制MIMO数字阵列雷达的发展及其应用[A];第八届全国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魏巍;吕英华;马润;;基于射线跟踪法对室内ZigBee传播信道的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王中鹏;吴伟陵;;MIMO通信系统在相关信道下的性能分析[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孙溶辰;隧道场景无线自由波信道测量、特性分析和建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2 李泳志;1-比特大规模MIMO系统信道估计性能分析与优化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3 蒲红平;基于参数与信道优化的民用航空目标监视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4 王凯民;湍流信道下FSO系统编码调制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6年

5 王夏男;多用户MIMO中继系统的干扰消除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6 巩朋成;MIMO雷达波形优化与参数估计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汪霜玲;MIMO雷达目标检测与波形设计及在天波超视距雷达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尤力;基于导频复用的大规模MIMO无线传输理论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9 秦志强;基于认知的短波宽带信道选择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璐瑶;MIMO信道盲估计中模糊度消除和信道阶数估计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2 李育;高分辨信道参数提取方法及其在大规模MIMO信道测量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3 姜松;单兵宽带电台信道处理技术研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4 张学敏;低轨宽带卫星星地中继下的信道估计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5 孟祥雨;基于极化码的高斯窃听信道安全编码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

6 吕霜霜;基于超声波通信道的信道估计和自适应调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7 沈s

本文编号:2785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785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a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