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马赫曾德干涉仪的火星风场探测激光雷达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19:49
【摘要】:火星大气环境研究是火星探测任务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受到更多关注,基于马赫曾德干涉仪的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能够同时探测火星大气边界层风场与气溶胶分布,本文围绕其所涉及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总结了马赫曾德干涉仪对风场与气溶胶同时探测的理论,提出了马赫曾德干涉仪对大视场角光束入射时的视场展宽设计方法,研究了光电采集系统,最后搭建了一套基于马赫曾德干涉仪的1064 nm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实验系统,并进行了大气径向风速与气溶胶探测实验,对系统在火星地表工作时的探测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研究了基于马赫曾德干涉仪的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的基本理论和风速反演算法,根据光学干涉理论给出马赫曾德干涉仪对大气风速、雷达后向散射比、气溶胶消光系数和空气分子消光系数反演方法,建立了风速探测误差随信噪比变化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在地球表面不同发射激光波长由于散射物质运动造成的光谱展宽对干涉对比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球表面使用1064 nm发射激光比使用532 nm或355 nm发射激光更好,回波信号干涉对比度整体更高,风速探测精度更高。(2)针对马赫曾德干涉仪的视场展宽需求,分析比较了棱镜式视场展宽方案与“猫眼”光学系统视场展宽的各自理论,给出用棱镜实现视场展宽时能够将光程差随入射视场角φ的变化压缩至φ~4量级的理论证明,针对“猫眼”光学系统难以解析表达其视场展宽能力的问题,建立了斜入射光线进入“猫眼”光学系统时经历的光程模型,用数值计算方法给出数值解,计算结果显示,“猫眼”光学系统的视场展宽性能不如棱镜的视场展宽性能高;提出使用压电晶体扫描干涉仪光程差获取其透射谱的方案,克服了温度扫描方案扫描速度慢和不可控的困难;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棱镜视场展宽的马赫曾德干涉仪,在入射视场角为11 mrad时干涉对比度最高达0.93,实验结果证明视场展宽设计方案正确合理,干涉仪性能良好,满足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的使用需求。(3)研究了火星大气气溶胶反演方法,根据“凤凰号”着陆器米散射激光雷达采集的回波数据反演了火星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廓线。针对原始数据中光子计数信号在近场存在的非线性效应,采用一种死区时间校正的方法拼接了无非线性效应的模拟探测信号与远场的光子计数信号,利用拼接的信号反演了火星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廓线并校正了重叠因子,获得了火星表面0-20 km高度范围内的气溶胶分布信息。根据火星表面的气溶胶消光系数廓线,仿真了所设计的测风激光雷达系统在火星表面工作时的回波光功率进而计算了回波信噪比,以信噪比为100距离处为有效风速探测距离,分析了累加平均次数、脉冲激光能量和系统光学效率对有效风速探测距离的影响。(4)研制了基于马赫曾德干涉仪的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系统,在地球表面对地球大气风速与气溶胶进行了实验观测。搭建了光学收发系统,使用自研的数据采集系统接收激光雷达回波信号。实验结果显示:在发射激光能量为169 mJ,累加平均次数为32次时可以接收到4 km距离的散射回波信号,有效径向风速探测距离1340 m,垂直分辨率为7.5 m,径向风速探测精度在信噪比为100时为2m/s,信噪比为1000时为0.2 m/s。分析了干涉仪自身干涉对比度对风速探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涉仪干涉对比度在0.6-1范围内对风速探测精度影响较小,而小于0.5时则影响很大。分析了室温变化对系统工作的影响,发现使用马赫曾德干涉仪测风时探测误差对室温变化不敏感。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958.98;V476.4
【图文】:

原理图,激光雷达系统,激光雷达,测风


重频 200 Hz。由于 10 μm 长波长相干测风激光雷达受天气影响大,比如多云或大雾天气下存在强烈的气溶胶吸收,系统不能良好工作,只有在晴朗温和的天气条件下可以正常工作,这和一般的微波测风雷达正好相反,因此有人提出将二者集成在一套系统中互补,以工作于各种天气情况。然而随着激光器的发展,1.06 μm 的固体激光器很快发展出来并被应用于相干科技公司的硬目标反射型相干测风激光雷达[15],该雷达单脉冲能量 1 J,可以探测高达 26 km 的大气风速,首次将基于固体激光器的雷达探测高度延伸到平流层。1996 年,NASA 兰利研究中心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合作制造了 2 μm 相干测风激光雷达[16],主要用来探测机场地表风切变。该项目设计的 CLASS-2 系统可以探测风切变和飞机尾流涡旋,其原理图如图 1-1 所示,系统首次使用了一台 3W 功率的二极管泵浦固体 Tm:YAG 激光器,脉宽 500 ns。对比发现,基于 2 μm固体激光器的激光雷达在集成性、性能和可靠性上优于 10 μm 相干激光雷达。

测风,多普勒激光雷达,人眼安全,激光雷达


图 1-2 三菱电机 1.5μm 人眼安全相干多普勒激光雷达Figure 1-2 The Mitsubishi Electric company’s 1.5μm eye-safe coherent doppler lidar国内相干测风激光雷达虽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发展迅速,典型的几个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信息统计如下:表 1-1 国内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研究进展Table 1-1 Domestic coherent doppler lidar research status作者 作者单位 时间 系统 性能参数

光谱图,双边缘,滤光器,激光光谱


测距离3.2 非相干测风激光雷达概述尽管相干测风激光雷达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但由于其无法对气溶胶稀少气分子占据主要部分的对流层以上大气风场进行探测,而非相干测风激光雷能探测气溶胶米散射信号又能探测空气分子瑞利散射信号,因此非相干测风雷达自诞生起就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非相干测风激光雷达分为边缘检测型与条纹成像型两种。边缘检测技术使2 个窄带滤光元件(如气体池或 Fabry-Perot 干涉仪),利用发射激光频率改经过滤光元件的透过率不同来反演激光频移进而反演风速,如图 1-3 所示是双边缘的非相干多普勒激光雷达发射光谱、回波光谱与两个滤光元件的透过关系图[28]。条纹成像型非相干测风激光雷达则是使用 CCD 等成像元件观测回波频移引起的干涉条纹变化来反演风速[29,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锡善;;用干涉法测量光学材料折射率微差的误差分析[J];计量技术;1987年09期

2 J.E.Greivenkamp;刘书钢;;外差干涉仪的数据处理[J];应用光学;1987年04期

3 Jai Ki Kim;杨真铭;;应用激光多普勒速度干涉仪测量快速形变速度[J];激光与红外;1987年06期

4 忻华泰;;用激光干涉仪测量混凝土的形变参数[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8年01期

5 万福根;;用条纹干涉仪连续快速测量平面度偏差[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8年12期

6 张兵;干涉仪测量线性位移[J];激光杂志;1988年04期

7 谢新军;光源频率漂移对光纤速度干涉仪测量精度的影响[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8年03期

8 陈清明;测量空气折射率的瑞利干涉仪及使用中的定度问题[J];光学技术;1988年03期

9 陈增灿;;单板机在迈氏干涉仪测波长中作数字化显示的应用装置[J];绍兴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10 徐毅;;澳大利亚的激光应用技术[J];国外计量;198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铸;;用激光扫描干涉仪测量超音速的流体速度[A];第一届全国光散射会议会议指南[C];1981年

2 田雪;高志山;成金龙;王凯亮;;基于双波长斐索干涉仪测量光学非均匀性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3 吴朔;沙定国;林家明;周桃庚;陈凌峰;聂亮;;光纤点衍射干涉仪测量凹球面面形[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张海涛;;用干涉仪测量带有中心遮拦球面光学元件曲率半径的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张虹;艾勇;张燕革;胡国元;赵江南;何平安;张振明;;F-P干涉仪测量中高层大气风技术[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杨影;陈磊;丁煜;朱文华;郑东晖;;点源异位式动态斐索干涉仪的系统误差分析及校正[A];第十七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摘要集[C];2018年

7 刘致远;陈磊;郑东晖;王冲;吴志飞;;基于变倾角移相的棱镜掠入射干涉仪[A];第十七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摘要集[C];2018年

8 张雪洁;沈卫星;杨相会;马晓君;;干涉仪测量中频波面误差的技术问题讨论[A];第十六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摘要集[C];2016年

9 宋治平;;测量高反射率镜面的标准镜[A];第十五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10 贺俊;王青;陈磊;;使用红外干涉仪测量非球面面形[A];第十二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艳波;基于马赫曾德干涉仪的火星风场探测激光雷达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9年

2 严利平;激光合成波长纳米位移测量干涉仪的研制[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3 易洋;一体化扩视场空间外差干涉仪的设计、制作、标定和地基观测研究[D];武汉大学;2018年

4 樊孝贺;短相干菲索型动态干涉仪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9年

5 陈树英;基于干涉仪的量子增强测量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6 忻俊;基于铷原子系综四波混频过程的非线性SU(1,1)干涉仪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7 左乐;基于相位干涉仪的高效定位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8 子菲;小型化原子干涉仪的研究及其在精密测量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8年

9 齐永岳;大范围二维纳米检测系统的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吴栋;移相干涉仪自适应抗振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辉;基于变焦系统的等厚等倾复合型干涉仪[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2 吴书贺;基于M-Z干涉仪实现任意相位锁定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3 孙沁园;基于短相干光源的动态斐索干涉仪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4 顾洋;基于相移干涉仪平晶计量系统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5 张瑞;空间分光斐索动态干涉仪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6 江超群;532nm全光纤位移干涉仪的研制及应用[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8年

7 肖士雄;Sagnac干涉仪中光子轨道角动量增强的旋转测量[D];南京大学;2018年

8 龚乾坤;SU (1,1)干涉仪的量子费歇尔信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9 陆旭明;干涉仪测量的光强控制与抗振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高春亭;基于全光纤Michelson干涉仪的高灵敏度盐度传感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86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786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9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