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移动通信信号的“低慢

发布时间:2020-08-11 07:43
【摘要】:无源雷达相比传统的有源雷达,具有很好的“四抗”(抗反辐射导弹和轰炸、反隐身、抗超低空突防、抗侦察和电子干扰)性能。随着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体制不断更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已普及,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也在不断研制中,利用民用信号作为外辐射源的无源雷达系统研究一直备受重视。“低慢小”目标由于反射截面小、低空/超低空飞行且飞行速度缓慢,很难被雷达侦测到,为了抵抗其带来的威胁,提高防空系统对低空/超低空目标的探测识别能力,本论文利用通信基站所发射的移动通信信号作为外辐射源,对“低慢小”目标进行检测和定位做了研究。本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内容:1.以模糊函数为工具对GSM、WCDMA、LTE三种移动通信信号应用于无源雷达探测的性能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得出LTE信号具有较好的距离分辨率和速度分辨率,非常适用于做无源雷达探测。2.针对外辐射源雷达探测系统中的直达波对消模块,采用基于信号解调再调制的方法进行直达波提纯后对消,相比传统的辅助天线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直达波干扰,从而分离出目标回波和直达波,为后续信号处理提供良好基础。3.针对“低慢小”目标检测对时延和多普勒信息提取的特点,提出一种对目标回波信号和直达波信号的分段方法,应用于分段匹配滤波-FFT联合处理,能够有效降低运算量,实现对杂波的抑制,并以CFAR检测技术实现“低慢小”动目标检测。4.针对“低慢小”目标低空/超低空飞行这一特点,研究高度参差的多站系统无源时差定位,并以GDOP分布衡量对比多种布站方式的定位精度并分析定位精度的影响因素,最后研究选取最优布站方式,采用星形布站实现对“低慢小”目标较高精度的定位和飞行高度的测量。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E926.4;TN929.5;TN958.97
【图文】:

波形,波形,调制指数,有效带宽


图 2.3 GSM 信号时域波形图 2.4 GSM 信号频谱图图 2.4 中 GSM 信号所对应频谱图我们不难发现,GSM 信号能量宽内。实际上信号在系统中传输时的有效带宽约为 81.3kHz,单好对应了其调制指数 0.3B T 的理论表达式。

信号频谱


图 2.3 GSM 信号时域波形图 2.4 GSM 信号频谱图通过分析图 2.4 中 GSM 信号所对应频谱图我们不难发现,GSM 信号能量基本上都聚集于 200kHz 带宽内。实际上信号在系统中传输时的有效带宽约为 81.3kHz,单个码元的宽度为 3.692us,正好对应了其调制指数 0.3b bB T 的理论表达式。2.2 WCDMA 信号2.2.1 WCDMA 信号概述和系统参数WCDMA 为宽带直扩码分多址( DS-CDMA )系统[28],把需要发送的客户信息乘以码分多址扩频码集合中的伪随机序列,也就是码片(chip),由此,用户信息被拓展到了更宽的频带,得到频域内宽带信号。同时以实现高 bit 速率(2Mb/s)为目的

帧结构,固定速率,物理信道,导频


图 2.5 下行 DPCH 的帧结构控制物理信道:CCPCH 为固定速率的下行物理信道,用于携带 BCH。 chip 无需传送CCPCH 的任何信息[30],因而可包含 18 比特的数据。和下不包括导频比特、TPC命令、TFCI 。在时隙前面 个 chip,辅 。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仁全;李为民;王春阳;董雯;;无源雷达系统探测与定位能力分析[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2 刘卉;董长清;;无源雷达系统可靠性分析[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王超锋;尹锦荣;;基于民用机会发射无源雷达目标定位技术[J];现代雷达;2007年05期

4 柯边;手机雷达——新的多基地无源雷达[J];航天电子对抗;2003年01期

5 天波;引起广泛关注的“寂静哨兵”无源雷达系统[J];航天电子对抗;2001年01期

6 都世民;隐型飞机无处遁形——无源雷达浅析[J];国外科技动态;2001年10期

7 程东升;李侠;万山虎;蔡万勇;;多站无源雷达系统作战效能研究与应用[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年12期

8 罗巧云;高勇强;;无源雷达技术的发展[J];现代军事;2006年04期

9 唐小明,何友,夏明革;基于机会发射的无源雷达系统发展评述[J];现代雷达;2002年02期

10 胡子军;张林让;房嘉奇;;多站无源雷达多起伏目标检测前跟踪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文华;杨晓君;陈振;刘志刚;;无源雷达分类及其发展研究[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七)——地球物理与核探测[C];2011年

2 苏大伟;周利莉;;高阶累计量及其估计算法在无源雷达定位中的应用[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马小东;张凤元;杨东凯;杨威;宋学忠;;星载GNSS海面散射信号功率分析与接收方法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乔地;周颖平与无源雷达[N];科技日报;2015年

2 张孟军;我“看”得见你 你看不见我[N];科技日报;2003年

3 廉东风 何惠江 刘馨忆;被动并反击着[N];解放军报;2011年

4 国防大学 郝玉庆;新雷达:能否推动战争大演变?[N];中国国防报;2002年

5 田地;“无声岗哨”监视目标神鬼不觉[N];大众科技报;2004年

6 李学华;拒绝美拉拢的反隐形雷达发明人[N];中国国防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高清军 通讯员 秦阳;百舸争流千帆竞 乘风破浪正远航[N];新乡日报;2016年

8 都世民 王志闻 黄学爵;隐形飞机能隐形多久?[N];中国国防报;2002年

9 一民;隐形飞机能隐形多久[N];北京科技报;2002年

10 乐俊淮;“雷达怪杰”:宣告隐形并非无敌[N];中国国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吕小永;无源雷达信号处理与数据处理关键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2 杨进佩;基于GPS的无源雷达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3 赵洪立;基于调频广播的无源雷达系统中微弱目标检测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4 吕东泽;无源雷达微弱目标检测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5 卢开旺;基于外辐射源信号的无源雷达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6 王硕;分布式无源雷达成像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婉迎;基于移动通信信号的“低慢小”目标检测与定位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2 李凌;基于DVB-S信号的无源雷达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3 杨小琪;基于OFDM通信信号的无源雷达目标检测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陶双龙;基于DTMB的无源雷达动目标检测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5 周艳伟;基于北斗卫星信号无源雷达的定位跟踪方法[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6 李玉锋;双基地无源雷达信号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7 孙甫超;无源雷达目标跟踪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8 牛溢华;基于多个电视信号的无源雷达成像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胡蜀徽;多照射源无源雷达中的信号处理与仿真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施军;无源雷达系统的微波通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88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788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3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