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指数韦伯湍流信道的无线光通信系统性能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929.1
【图文】:
不同波束在接收端的辐照度仿真
态下大气散射和吸收导致的波束消失才是影响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孔径平均效应仅能有效缓解闪烁和 PE 对光束在造成的影响,因此 SNR 的增益比较低。图4.4 轻雾天气下采用 PCB 传输的 FSO 系统的 ACC 性能曲线
径大小的增加,接收端的集成功率0A 增加导致 PE 影响减弱,同时 S降。通过图还可以观察到,D=200mm 和 D=400mm 时系统的 ACC 曲是由于孔径平均效应对于系统性能的改善并非线性增长,因此在系统考虑如何通过加大接收孔径减弱 AT、PE,还要考虑系统搭建的的大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黎军;马静雅;叶君华;王铭;乐俊伟;刘立国;;长距离海岛间电力应急无线光通信系统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6年07期
2 胡贞辉;张继生;;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模型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9期
3 安琪;毛忠阳;谢洪森;胡昊;;无线光通信系统中极化码编译码技术[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8年05期
4 吴斌;吴亮;邹采荣;;多输入多输出无线光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调制技术(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5年02期
5 张子儒;张冬冬;丁雷;;卫星星内漫反射无线光通信系统设计[J];半导体光电;2018年05期
6 孙丽丽;张华栋;李茜;;无线光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09年01期
7 付兴虎;陈振宜;郭强;庞拂飞;李迎春;宋英雄;王廷云;;240Mbit/s直线运动型无线光通信系统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0年07期
8 尹川;刘鹏;陈新华;;应用于飞行试验的无线光通信技术的探索及展望[J];中国新通信;2016年02期
9 柯熙政;李梦帆;;无载波幅度相位调制无线光通信系统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年12期
10 唐玉春;冯杰;罗广军;;舰载动中通无线光通信系统的设计与试验[J];光通信技术;201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贾科军;陈辉;薛建彬;王惠琴;;无线光通信系统性能分析方法研究[A];全国第15次光纤通信暨第16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王建新;王盛华;宋雨;;分布式无线光通信系统的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汤俊雄;刘璐;罗文勇;;无线光通信系统器件与技术研究[A];第五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高岩;吴敏;;无线光通信调制方式的性能研究[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无线光接入技术开辟应用新天地[N];人民邮电;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孔磊;无线光通信系统中混合传输技术与性能分析[D];东南大学;2016年
2 武梦龙;宽带无线光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张明轩;无线可见光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悦;基于指数韦伯湍流信道的无线光通信系统性能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王炯亮;基于MPPC和OFDM的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3 沈剑南;基于单光子探测器的低功耗水下长距离无线光通信系统[D];浙江大学;2019年
4 薛新松;无线光通信系统发射端信号预均衡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5 孟策;无线光通信系统接收端信号均衡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6 李宇涛;基于海洋湍流信道模型的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信道编码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7 胡瑶;无线光通信系统光学天线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8 陈一菲;空中-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9 聂翔宇;无线光通信系统中收发端光学器件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10 田旭欣;应用于VLC的16QAM调制与解调方案的设计及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97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797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