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特征模理论的新型涡旋波天线设计

发布时间:2020-08-22 15:46
【摘要】:本论文讨论天线的设计问题。从分析模型出发,结合特征模理论进行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天线的设计。注重设计方法论层面的研究。模式的概念贯穿整个微波、天线领域,深刻理解电磁场中的各类模式,才能更好地处理微波、天线工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天线从工作机理上来讲有两种:行波天线和驻波天线。行波天线中的导行波边传导边辐射,辐射效率较低;驻波天线对应的物理概念是外谐振,而特征模正是与外谐振相关的模式理论。特征模由于其清晰的物理概念,以及在数学上可作为正交的全域基函数等优点,近来被广泛被应用于天线工程中。特征模可以为工作于谐振状态的天线提供更为物理的、本质的解释,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谐振型天线的工作机理。另一方面,具有OAM属性的波束的研究近年来从光波段拓展到了微波波段,OAM波束特殊的相位波前及其模态的正交性使得其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可被应用于成像、目标探测、近场感知和通信等领域,亦是当前电磁领域的一个热点。当前电磁涡旋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尚待解决,比如扩散角问题,高纯度高模态问题等。基于以上考虑,本文结合特征模理论在涡旋波天线设计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工作,以彰显特征模理论在OAM天线设计中的价值。首先,作为前置工作,把现有的微波波段OAM产生方法抽象概括为四类分析模型,同时依托于分析模型指出该如何提取圆极化的OAM波束的轨道角动量数;然后,结合两类矢量分析模型,采用分析模型构建、特征模拟合分析模型、全波验证的思路流程,做了一系列OAM天线设计的工作;最后,通过上述分析过程形成的成果包括:八木形式的环形OAM天线、八边形微带贴片OAM天线以及平行磁电偶极子OAM天线。此外,采用八边形微带贴片OAM天线组阵仿真并实验证明了天线单元OAM模态数与阵列OAM模态数的可叠加性这一物理属性。所有这些天线的辐射场都同时包含了自旋角动量(Spin Angular Momentum,SAM)属性和OAM属性,因此这类天线可以被命名为全角动量天线(All Angular Momentum,AAM),以表征其丰富的电磁多样性。AAM天线的辐射场在空间分布上既有矢量涡旋波的特性又有标量涡旋波的特点,因此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通信、成像等)。在设计这些天线的过程中,依次用到了概念延拓、模式拼接、模式修正等思想,这些思想也可以自然扩展到其他类型的复杂模式的天线设计中去。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822
【图文】:

场分布,问题分类,电磁场,工程


具体讲述之前,先从宏观上讲一些基本概念。在工程中遇到的所有电磁场问题基本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类问题:图1.1 工程电磁场问题分类这三类问题的前置条件以及研究对象如上图所示。全波问题一般也称之为电磁正问题,目的就是求解场分布。正问题解决的是辐射散射相关的问题,比如天线增益(Gain)、雷达截面(RCS)等,数值上主要应用各类计算电磁学方法;逆散射问题也叫作电磁逆问题,一般是从已知的(部分)场分布去推测源的情况,应用场景有雷达成像、波达估计等,主要借助各种信号处理的数学工具;本征问题可以认为是以上两类问题的前置问题,只从媒质和边界入手,研究的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然后从这些固有属性出发去研究可能的场分布和相关的源问题。研究者在溯源某些正问题或逆问题更深层次的物理背景的时候,常常会归结到特定的本征问题中来。一项成熟的研究既要注重应用也要注重原理,模式理论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便在于此。本论文研究的是涡旋波的生成方法

端口隔离度,微波频段,收发系统,空间频谱


波束且不发生串扰,这将大大提高空间频谱利用效率。文献[5]中描述的实验在 2011年首次实现了 OAM 在微波频段的通信:图1.2 涡旋波通信实验收发系统角度看,利用特定 OAM 模态的正交性可以提高端口隔离度,从而提高系统信号传递的稳定性。文献[6]用 OAM 天线实现了大于 45dB 的端口隔离度。

目标探测,超分辨,波束


它们都是用到了 OAM 波束不同模态间正交特性,从而提升了系统的某些性能。图1.3 利用涡旋波进行超分辨目标探测图1.4 OAM 成像实验OAM 波束潜在用途甚广,因此如何高效产生 OAM 波束便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将借助特征模这一理论工具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这是一个全新的角度。以这个角度作为切入点,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并分析各类 OAM 天线的工作机理,同时可以引导研究者更高效地进行 OAM 天线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所以在下一节的调研中,也将重点关注 OAM 波束产生方面的研究,因为这是本文工作的核心点。而更多的应用层面以及其他的一些对于 OAM 的批驳或讨论[1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晓胜;特征模对环的刻划[J];数学学报;1996年06期

2 赵俊峰;;特征模法分析不同形状的贴片天线[J];大众科技;2012年08期

3 王辉;杨雪松;;特征模在超宽带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2年05期

4 朱晓胜;ZIF环与特征模[J];河海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5 于琪;陈益凯;杨仕文;;基于特征模理论的低剖面MIMO立方体天线[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1期

6 刘云辉;杨宇航;;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特征模发射最小化误码率优化功率分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7 刘晓瑜;黎光明;张敏强;窦丽霞;;城乡小学校长胜任特征初探[J];中小学管理;2008年12期

8 余多慰,柯惟中,张锡然;鲱精DNA纤维水合状态的拉曼分析[J];光散射学报;1997年01期

9 孔敏;陈思宝;赵海峰;罗斌;;结构图的谱分解及聚类研究[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6年05期

10 朱晓胜;Noether环的几点注记[J];数学研究与评论;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邱丽娜;肖高标;毛军发;;基于特征模理论的十字贴片单元超表面分析[A];2018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8年

2 汪承慧;陈益凯;杨仕文;;基于特征模理论的带宽增强型平台集成天线设计[A];201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9年

3 刘晓亚;唐创;李天;李萌;于彦涛;;基于特征模分析的三元线阵微带去耦网络[A];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7年

4 李慧;孙思宁;王保懿;;基于特征模理论的馈电方法及实现[A];201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9年

5 沈文辉;周希朗;单志勇;曹伟;;电磁问题的特征模方法及其在天线分析中的应用[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吴炜霞;王秉中;张泳;;特征模设计两端口方向图分集天线[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6年

7 李鸷;苏巍;吴琦;;天线耦合的特征模理论及带外干扰抑制[A];201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15年

8 王晓;杨雪松;王辉;王秉中;;基于特征模分析的双极化超宽带天线设计[A];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中册)[C];2017年

9 何其洪;管灵;;一种基于压缩感知及模式分析的圆极化天线馈电设计方法[A];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邹杉;先做工厂再做品牌[N];中国质量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何其洪;基于特征模理论的共形天线分析与设计[D];武汉大学;2018年

2 梁志鹏;基于特征模理论的天线及阵列优化设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林江锋;基于特征模理论分析和设计天线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郭力文;复杂电磁结构中的特征模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5 杨浩;变系数光波导中特征模求解及其在传播计算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7年

6 严忠民;小型化超宽带天线及其阵列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王官杰;波在无界波导中传播的高精度快速计算[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博;基于特征模理论的双极化及低RCS天线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郑威;基于特征模理论的超材料天线宽带RCS减缩[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郭

本文编号:2800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800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d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