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宽频带数字接收机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7 18:49
【摘要】:当代社会,频谱资源日益紧张,宽频带、兼容性将是未来接收机的发展趋势。宽频带数字接收机的设计对芯片和器件的要求比较高,在早期很难实现。直到软件无线电的快速发展,为宽频带数字接收机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不同的解调方式能在同一软件无线电平台上实现,因此,用不同调制方式发射的信息都能用同一接收机接收,极大地增强了接收机的兼容性,使其适用性更好。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在大型的系统开发上对信号的数字处理有着其特有的优势。本文基于软件无线电设计了一种宽频带数字接收系统,采用零中频的结构提高了系统的频宽,抑制了镜像频率,结构简单。本文采用零中频的接收机结构进行设计,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数字下变频技术、解调中的载波同步技术和位同步技术。数字下变频通过CIC滤波器和混频来实现,载波同步采用的是COSTAS环法来实现的,位同步是通过锁相环来实现的。然后对数字接收系统进行了研究与设计,采用模块化的思想来实现整个系统的设计。主要有射频前端和数字信号处理,主要对数字部分进行了研究和设计,数字部分包括本振模块、环路解调模块、位同步模块和差分解码模块等。最后对各模块和系统进行了FPGA实现。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1)本系统中,采用DQPSK解调技术,其频谱利用率较高,通用性强还能避免相位模糊。同时对解调模块中的鉴相器进行了改进,用符号函数代替了滤波后的乘法运算,节省了系统资源,将鉴相增益从1/4提高到2~(1/2),提高了鉴相器的灵敏度。(2)环路滤波器既要滤除信号中的高频分量,又要调节数字锁相环的参数,因此,解调中的环路滤波器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解调模块的性能,本文对环路滤波器的不同参数设置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选出系统性能较好的参数进行环路滤波器的设计。(3)宽频带意味着频谱范围较宽,采样频率变化跨度较大,而采样率的变化可以通过滤波器组来实现,通过不同的滤波器可以实现任意倍数的变化,CIC滤波器可以实现抽取和内插,抽取和内插的交替使用可以实现分数倍的改变,使得采样率变化非常灵活且易实现。本文对频率为8MHz、采样率为40MSPS的输入信号进行5倍抽取,使其采样率降低到8MSPS,然后与频率为2MHz的载波进行混频得到基带信号。该系统的采样率不仅能够实现整数倍的改变还能实现分数倍改变,在实际的数字通信系统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850
【图文】:

单级,CIC滤波器,频谱特性,抽取滤波器


CIC 滤波器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积分器 H( z)1, z)可以由累加器来实现其功能, ( )jωHe2的形状很像一来。其单级结构如下图所示:D + +DZ Z 1图 2.8 单级 CIC 抽取滤波器的总幅频响应为:( ) ( ) ( ) = = = 222sin2sin112ωωωωωωωSaDDSaDHeHeHejjj如图:

结构图,结构图,恒等式,阻带衰减


1由上式可知,此时的阻带衰减太低,很难满足实际需求。为了满足提高衰减度,通过及级联的方式来提阻带衰减。假设由 N 级 CI可得其频率响应为:( ) = = 22sin2sinωωωω NNNNjNSaDDSaDHe则 N 级 CIC 滤波器的旁瓣抑制为:NNdBADNN13.462320lg20lg1= = =πα.级联的滤波器组中,一般都是经过 Noble[38]恒等式变换之后的 C通过改变抽取器的位置来减少滤波器的阶数,以此来节约资源,中使用的 CIC 滤波器一般是经过 Noble 恒等式转换之后,称为 器。结构如下图所示:

框图,匹配滤波器,载波,定时恢复


(a) 0 相 QPSK 信号矢量图 (b)π/4 相 QPSK 信号矢量图图 2.12 QPSK 信号矢量图解调:首先需要在接收端提取出与发射端同频同相的载波,然后用接收到的信号与载波信号相乘。由上可知 QPSK 是两路 2PSK 信号的正交,用两路正交的载波去解调可以很方便的恢复出两路 2PSK 信号。其原理框图如下:取样判决π/2载波同步匹配滤波器匹配滤波器取样判决定时恢复并/串转换解调输出QPSK信号图 2.13 QPSK 解调框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启双;沈升万;;数字接收机故障维修与维护[J];电子制作;2016年01期

2 李林;;卫星数字接收机主要指标测试及选购[J];西部广播电视;2015年08期

3 杨媛媛;;多通道雷达数字接收机技术[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4年02期

4 李辉;毕大平;;射频数字接收机的信道化技术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1年02期

5 铁牛;;两台电视机共用一台数字接收机[J];实用影音技术;2010年03期

6 马玉;;探讨中频数字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资讯;2009年25期

7 陈春霞;;探讨中频数字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风;2009年16期

8 天山剑客;;通达数字接收机维修两例[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06年10期

9 杨胜利,罗德孝;卫星数字接收机电源线的放置[J];中国有线电视;2005年08期

10 沈洪义;一款低价位的卫星数字接收机[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峰;胡剑浩;李少谦;;基于频域采样技术的超宽带数字接收机设计方法[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徐勤;沈杰;蒋瑜;李鲠颖;;10~300MHz核磁共振数字接收机的设计[A];第十二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杨亮;胡鹏;刘朝阳;;基于PC104的核磁共振数字接收机控制系统[A];第十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陈大海;;直接中频采样PCM/FM数字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5 吕娈;王拴荣;付文君;范忠范;;数字接收机中合成滤波器的Matlab设计[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熊毅;徐正;王静;程明虎;;数字下变频技术在高频地波雷达中的应用研究[A];第三届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任洁静;徐勤;李鲠颖;;基于直接射频采样的数字接收机设计[A];第十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胡世安;黄猛;;基于面向对象的数字接收机仿真软件设计[A];全国第4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曹建社;马力;麻惠州;郭志军;雷革;;Libera BPM在BEPCⅡ调束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李维强;;大通县境内多次雷击事故原因分析[A];首届中国防雷论坛论文摘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甘肃 邢全;杂牌数字接收机安装一法[N];电子报;2004年

2 广西 黄汉山;对数字接收机“恢复出厂设置”功能的建议[N];电子报;2008年

3 深圳 王秀军;试用央视高清专用数字接收机[N];电子报;2006年

4 广西 黄毓勇;中大WS-9618数字接收机声音失真的维修[N];电子报;2004年

5 深圳 王秀军;一款微型数字接收机的使用体会[N];电子报;2006年

6 贵州 黄学文;操作独特的德州科海6968数字接收机[N];电子报;2006年

7 湖南 吴名钢;金泰克数字接收机特殊故障一例[N];电子报;2004年

8 河北 郑秀峰;DT-101微型数字接收机极化电路故障检修一例[N];电子报;2012年

9 云南 纳俊先;146°E华卫正卡使用记[N];电子报;2006年

10 广西 黄毓勇;数字接收机开关电源电容容量的探讨[N];电子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郑立岗;数字接收机若干技术研究及系统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2 彭亮;超外差式数字接收机的非线性消除与主动利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王旭东;基于FPGA的雷达信号侦察数字接收机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4 胡啸;基于二阶及高阶统计量的数字接收机非线性盲辨识技术[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嵘;宽带高灵敏度数字接收机[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6 邵轲;数字脉冲式超宽带接收机的研究和关键模块的设计[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敏;宽频带数字接收机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D];南华大学;2019年

2 赵超;四通道核磁共振成像数字接收机研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3 全维松;CTS系统中频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4 向国利;可重构数字接收机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杨星宇;测控雷达中频数字接收机的研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6 黄鹏良;气象雷达多通道数字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7 朱知博;中频数字接收机中的同步技术及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包象阳;雷达中频数字接收机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9 倪冰;数字接收机在微波调制激光多谱勒雷达上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10 童庆为;基于FPGA的数字接收机高精度测频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06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806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c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