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能量收集系统中针对次用户的最佳中继选择方案
【学位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N925
【部分图文】:
在文献[32],[33]中,均假设在每个时隙开始到能量过载的约束情况。但是实际的情况中,存的结论不够实用,需要有基于能量管理策略的 E统模型较为单一,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相关H-CRN 系统模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如图 1.1 式下的通信系统,例如文献[19],[20],[21]等;另继端-目的端的协作模式下通信系统,例如文献[32均考虑的是单个主用户对和单个次用户对,而实和多个次用户对的情况,较之于单用户的通信系案也更为复杂。因此,需要对多用户的认知无线
均考虑的是单个主用户对和单个次用户对,而实和多个次用户对的情况,较之于单用户的通信系案也更为复杂。因此,需要对多用户的认知无线图 1.1 源端-多目的端的通信系统
图 2.1 CR 基本认知周期享技术中,所谓频谱共享,是指在不影响主用户正入授权频段,从而实现动态频谱共享。高效率,并有效缓解频谱资源紧张的问题[17]。电的频谱共享与其他系统不同,一般来说,境、结构、用户行为等进行综合考虑,通过方式。因此,在频谱共享过程中首先要进行主用户使用的频段分配给次用户,相应地,了解周围的无线环境寻找是否有未被主用户的空闲频谱,可供使用的信道将分配给次用作与不合作,本文将着重讨论合作行为,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鄂世举;郭壮;曹建波;任钰雪;金建华;蔡建程;朱喜林;周武;;微能量收集技术及储能器件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2 Bruno Damien;Andrea Colognese;;因应能量收集应用的超低功率需求[J];中国集成电路;2014年05期
3 于成林;赵程;沈景凤;付栖勇;李丽琛;;压电能量收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年05期
4 Tony Armstrong;;物联网可以从无线充电及能量收集中充分获益[J];今日电子;2014年11期
5 王哲;李陶深;叶进;葛志辉;吴敏;;基于场景生成的能量收集网络模拟方法[J];电子学报;2018年08期
6 王文琦;费廷伟;王学勇;孔祥营;;智能穿戴设备及其能量收集技术简述[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9年04期
7 李晓旭;潘迪;李爱军;张晏嘉;胡宏佳;;微能量采集电路设计及测试[J];时代农机;2019年07期
8 王哲;李陶深;叶进;葛志辉;吴敏;;基于不确定理论的能量收集可靠性建模及规划[J];通信学报;2018年05期
9 罗丽;;EnOcean的能量收集技术带来热能应用新突破[J];电脑与电信;2011年07期
10 康亚威;姚彦鑫;;能量收集型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高效的能量调度算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庆庆;刘彦菊;冷劲松;;磁场作用下的多稳态压电能量收集系统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 李赞;;能量收集多天线认知网络的高安全无线传输技术[A];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分9“互联网+”:传统产业变革新动能论坛论文集[C];2017年
3 张阳阳;陈奕声;吕朝锋;;关胸状态下动物心动的能量收集效率分析与优化[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4 李春彪;徐玉杰;陆天爱;;忆阻器在压电能量收集系统储能单元中的应用[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B)[C];2017年
5 思建行;戴玉婷;杨凇;;基于压电陶瓷的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仿真与试验研究[A];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6 高凤仙;马明明;;水汽驱动的柔性发电机[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一分会:纳米材料与器件[C];2016年
7 陈佳宁;卢雨笑;李龙;;低功率条件下无线能量收集整流电路设计[A];2018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8年
8 张阳阳;陆炳卫;吕朝锋;冯雪;;低频激励柔性压电器件的大变形能量收集理论研究[A];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C];2018年
9 刘阳;罗奇;孙科;陶孟伦;陈定方;;双晶压电悬臂梁电荷输出特性实验研究[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与传动专业委员会暨武汉市机械设计与传动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刘阳;罗齐;孙科;陶孟伦;陈定方;;双晶压电悬臂梁电荷输出特性实验研究[A];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新能源装备制造——2014年第四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新能源装备制造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四川 张一帆;新型微能量收集技术突现 无电池应用或加速现实[N];电子报;2013年
2 深圳 慕容素娟;能量收集成为传感器下一个发展方向[N];电子报;2015年
3 湖北 朱少华 编译;可穿戴设备的热能收集[N];电子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哲;能量收集网络运行规划技术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2 范保艳;PVDF基复合材料热释电能量收集及电卡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3 李职杜;基于网络演算的能量收集通信系统性能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
4 钮金鑫;基于D2D与能量收集的认知中继网络资源分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5 杨海露;基于压电技术的路面变形能量收集系统研究及应用[D];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
6 王军雷;基于流机电多物理场耦合下涡激振动能量收集模型及特性[D];重庆大学;2014年
7 杜冠瑶;无线协作中继网络的资源分配和信息能量同传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8 魏胜;基于碰撞致上变频原理的压电能量收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吴了;基于压电能量收集的集成电路的研究与设计[D];湖南大学;2017年
10 赵清华;无线传感器节点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怀宇;面向能量收集的低压启动及DC-DC变换芯片研究与设计[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黄瑞;基于环境能量收集的自供能无线传感系统的能量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罗莹;认知能量收集系统中针对次用户的最佳中继选择方案[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4 王秀平;基于能量收集的无线中继通信协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5 许昂;基于点吸收式海洋能量收集装置的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6 李明玉;能量收集MQAM无线通信系统基于强化学习的资源分配[D];吉林大学;2019年
7 王伟莹;基于中继能量收集的协作通信中的吞吐量分析[D];广州大学;2019年
8 王元一;基于能量收集技术的绿色认知网络功率分配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9 邵美琪;基于能量收集的WBAN能量协作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10 张宇飞;沥青混凝土路面压电微能量收集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09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809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