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MIMO无线光通信逆高斯分布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4 09:06

  本文关键词:MIMO无线光通信逆高斯分布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由于高保密性和低成本等诸多优点,无线光通信受到了大量学者的广泛关注,也成为通信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因无线光通信是依靠光波作为载体直接穿过大气来传递声音、图像等信息,所以无线光通信也通常被称之为自由空间光通信。无线光通信具有频带宽、安全性高、成本低、速度快等优点,但是也有很多缺陷限制其被广泛地应用,比如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极易受到雨、雪、雾霾等各种恶劣天气以及路径上的大气湍流的影响。由于大气湍流的存在,光束在传输路径中出现路径消光、光束闪烁,波束扩展以及指向偏差等不利于通信系统稳定性的一系列现象也会经常性的发生。因此,能够找到一个准确的模型来模拟无线光通信系统通信过程中信号的传输特性对于建立一个有效、灵敏以及低廉的无线光通信系统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大气湍流对无线光通信系统的截断概率、误码率以及平均信道容量的影响规律。最后,论文得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成果:(1)在降雾霾天气、采用准直高斯—谢尔束信号源、多输入多输收发结构和系统存在指向误差(由接收器/发射器基座轻微晃动造成)的条件下,采用信号起伏的逆高斯分布模型替代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建立了适用于弱信号起伏通信光路的接收信号的概率密度函数模型。(2)在等效增益拟合近似下,得出了多输入多输出无线光通信系统的平均误码率、截断概率以及平均信道容量的理论模型。(3)数值研究了传输距离、光源相干度、接收/发射孔径数量等参数对所研究的无线光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如下:湍流引起的信号光束的整体漂移是产生信号起伏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其也是造成系统平均误码率与中断概率增加和平均信道容量减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设计无线光通信系统的过程中,光源的相干性选择也很关键,采用部分相干信号源是降低系统中断率和误码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在多输入与多输出时,信号源相干度太小会导致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太弱,当信号强度达不到截断阀值,同样会导致系统链路发生中断、误码率增大以及信道容量降低。接收/发射孔径越多其光源相干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越大。因此,在设计系统性能的时候应该根据系统结构选择一个最优化的部分相干信号源来提高系统性能。采用等效增益拟合的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光通信系统,大的波束宽度,是有效降低系统的截断概率提高系统性能的另一有效方法。在设计无线光通信系统时,参照本论文中得到的研究成果可有效提高设计效率以及系统性能。
【关键词】:大气湍流 逆高斯分布 指向误差 雨消光 多输入多输出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9.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8-9
  • 1.2 无线光通信过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趋势9-13
  • 1.3 论文基本结构13-15
  • 第二章 无线光通信理论基础15-31
  • 2.1 大气湍流基础15-20
  • 2.1.1 大气折射率起伏16-19
  • 2.1.2 折射率起伏的功率谱模型19-20
  • 2.2 光束在大气中的传播理论20-25
  • 2.2.1 光波模型20-21
  • 2.2.2 光强起伏21-22
  • 2.2.3 波束漂移22-23
  • 2.2.4 湍流大气中常见的光强分布模型23-25
  • 2.2.5 高斯波束参数25
  • 2.3 大气对光波的吸收与散射25-26
  • 2.4 近似方法26-31
  • 2.4.1 近轴近似26-27
  • 2.4.2 Born近似27-29
  • 2.4.3 Rytov近似29-31
  • 第三章 无线光通信系统雨湍流模型31-35
  • 3.1 路径消光/雨消光32-33
  • 3.2 指向误差33-35
  • 第四章 逆高斯湍流模型下MIMO无线光通信系统性能分析35-44
  • 4.1 OWC系统截断概率35-38
  • 4.1.1 MIMO OWC系统截断概率理论35
  • 4.1.2 截断概率数值计算和分析35-38
  • 4.2 OWC系统信道平均误码率38-40
  • 4.2.1 平均误码率理论分析38-39
  • 4.2.2 平均误码率数值计算与分析39-40
  • 4.3 MIMIO OWC系统平均信道容量40-44
  • 4.3.1 平均信道容量理论分析40-41
  • 4.3.2 平均信道容量数值结果与分析41-44
  • 主要结论与展望44-45
  • 主要结论44
  • 展望44-45
  • 致谢45-46
  • 参考文献46-49
  • 附录1:一个积分的级数表示49-50
  • 附录2: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一飞,王岚;无线光通信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分析与研究[J];中国金融电脑;2004年08期

2 苏民生,陈长缨;无线光通信在国内的发展状况[J];光机电信息;2004年10期

3 梁大为;鲍振武;;无线光通信性能影响因素分析[J];电子测量技术;2006年02期

4 韩玉宁;陈淑英;;无线光通信技术研究[J];中国无线电;2008年11期

5 程海燕;罗绵辉;祁峗;;无线光通信[J];信息技术;2008年05期

6 孙丽丽;张华栋;李茜;;无线光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09年01期

7 陈淑英;韩玉宁;;无线光通信技术综述[J];广西通信技术;2010年01期

8 肖永军;杨智;董冉;熊准;曾庆栋;;无线光通信粗跟踪一维模拟实验研究[J];半导体光电;2011年04期

9 丁树义;;无线光通信技术浅析[J];通信技术;2011年10期

10 欧阳劲松;黄徐;;无线光通信技术在机动式系统中应用[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岩;吴敏;;无线光通信调制方式的性能研究[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小波;;浅谈无线光通信技术及应用[A];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魏龙超;辛玉军;贾哲;沈严;;临近空间无线光通信技术研究[A];第十七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年会暨“五省一市光学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贾科军;赵延刚;王惠琴;梁磊;;无线光通信系统误码性能分析及方法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柯熙政;;无线光通信理论与实验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徐正元;;可见光及紫外无线光通信技术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程国根;张玉荣;程雷;;无线光通信在光缆“抢代通”中的应用[A];2014第二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下)[C];2014年

8 温涛;魏急波;马东堂;;无线光通信中的步进扫描捕获方式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A 光电系统总体技术专题)[C];2006年

9 张静;袁纵横;朱宝平;;室内无线光通信中多径失真对发射脉冲的影响[A];2007年中国青年光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赵丽波;;无线光通信(FSO)技术及其应用前景[A];广东省通信学会2006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一波;无线光通信露端倪[N];网络世界;2002年

2 刘彤;相约无线光通信未来[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3 李勇;实践别样无线[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4 陈聪;无线光通信(FSO) 不租专线 不用光纤[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张燕玲;FSO:接入领域再添新秀[N];通信产业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武梦龙;宽带无线光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赵新辉;无线光通信中旋光调制技术及偏振传输理论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陈纯毅;无线光通信中的大气影响机理及抑制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4 罗鹏飞;短距离无线光通信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5 张凯;无线光通信双幅度脉冲间隔调制研究及其在光波ETC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4年

6 蔡然;无线光网络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亮;星内无线光通信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宗兴;无线光通信中大孔径及复合孔径接收天线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程明建;基于指数韦布尔分布的无线光通信的研究与优化[D];江南大学;2015年

4 张碧仑;无线光通信中四电平偏振位移键控调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王战胜;基于exponentiated Weibull模型的无线光通信LDPC信道编码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张璐;基于指数韦伯信道衰落模型的无线光通信系统传输性能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高洁;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光学特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8 但维义;MIMO无线光通信逆高斯分布模型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9 吴刚;近地无线光通信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刘彬;无线光通信中性能测量软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MIMO无线光通信逆高斯分布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85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8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