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7-04-08 09:02
本文关键词:基于ARM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无线传输技术、流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视频监控系统向嵌入式、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从有线向无线的转型。在这种背景下,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应运而生,这无疑丰富了银行、交通、智能小区、大型商场等区域的监控方式,而对于矿井下视频监控的实现更具特殊的意义。嵌入式设备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好,而无线组网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及可维护性,这些特点正是矿井下视频监控系统所需要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矿井下实现无线视频的实时监控,通过建立一个全面覆盖井上与井下的数字化信息网络,为地面调度指挥系统的高效运转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支持,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无线视频监控的意义及发展现状,并结合课题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ARM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在硬件方面,采用以ARM9嵌入式处理器S3C2440A为核心的开发平台Micro2440,通过USB接口扩展摄像头跟无线网卡,设计系统的前端设备跟后台服务器。在软件方面,建立了系统的软件开发环境,包括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BootLoader移植、Linux内核移植、根文件系统的构建等。在嵌入式Linux平台上,通过配合USB摄像头实现了基于V4L2视频图像的采集;利用JPEG库实现JPEG图像的解码,并根据RGB与YUV的排列方式完成色彩空间相互转换;选择H.264视频压缩标准作为系统的视频压缩算法,以T264编解码器模型为基础实现了视频数据的压缩与解压;基于流媒体传输的实时传输协议[RTP)和控制协议(RTCP),对H.264视频流在发送端的RTP分包及接收端的RTP组包策略进行研究,并利用JRTPLIB库实现H.264视频流在WiFi网络上的实时传输,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化参数及RTP包分割长度的自适应算法对视频流的传输进行控制。 经过测试,本系统实现了视频信号的采集、预处理、编码、发送、接收、存储、解码、显示及传输的自适应控制等功能,满足了视频监控的基本要求,并能够在后台服务器上流畅地观看质量较好的监控图像。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 视频传输 无线通信 H.264压缩标准 RTP/RTCP协议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P391.41;TP27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4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11-13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13
- 1.4 本文章节安排13-14
- 第2章 无线视频监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分析14-19
- 2.1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14-16
- 2.1.1 WiFi技术14
- 2.1.2 WiMAX技术14-15
- 2.1.3 3G技术15
- 2.1.4 几种宽带无线技术的比较15-16
- 2.2 视频压缩技术16-18
- 2.2.1 MPEG-4标准16-17
- 2.2.2 H.264标准17
- 2.2.3 两种第二代压缩技术的比较17-18
- 2.3 网络传输协议18
- 2.4 本章小结18-19
- 第3章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构建19-28
- 3.1 系统的功能19
- 3.2 系统的方案设计19-21
- 3.2.1 系统的结构组成19
- 3.2.2 系统的工作原理19-21
- 3.2.3 系统软件流程21
- 3.3 系统硬件开发平台的构建21-24
- 3.3.1 嵌入式处理器的选择21-22
- 3.3.2 基于ARM的前端设备的设计22-23
- 3.3.3 基于ARM的后台服务器的设计23
- 3.3.4 系统硬件整体方案23-24
- 3.4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的构建24-27
- 3.4.1 目标机开发环境的建立24
- 3.4.2 USB无线网卡驱动的移植及环境测试24-26
- 3.4.3 系统软件的整体架构26-27
- 3.5 本章小结27-28
- 第4章 视频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28-39
- 4.1 基于V4L2的视频图像采集28-30
- 4.1.1 V4L2简介28
- 4.1.2 视频采集模块的实现28-30
- 4.2 JPEG图像的解压缩及色彩空间的转换30-33
- 4.2.1 JPEG库的移植31
- 4.2.2 解码JPEG图像31-32
- 4.2.3 色彩空间转换32-33
- 4.3 H.264视频编解码模块的实现33-36
- 4.3.1 H.264编码器框架及原理33-34
- 4.3.2 H.264解码器框架及原理34
- 4.3.3 H.264库的编译移植34
- 4.3.4 H.264视频编码的实现34-36
- 4.3.5 H.264视频解码的实现36
- 4.4 视频实时LCD显示36-38
- 4.4.1 帧缓冲技术简介36-37
- 4.4.2 视频图像的LCD实时显示37-38
- 4.5 本章小结38-39
- 第5章 视频传输模块的设计与实现39-55
- 5.1 RTP/RTCP协议分析39-42
- 5.1.1 RTP/RTCP协议层次与封装39-40
- 5.1.2 RTP协议分析40-41
- 5.1.3 RTCP协议分析41-42
- 5.2 JRTPLIB的移植与应用实现42-45
- 5.2.1 JRTPLIB库的编译及移植42
- 5.2.2 RTP数据包的发送42-44
- 5.2.3 RTP数据包的接收44-45
- 5.3 H.264数据的RTP分包及组包算法实现45-52
- 5.3.1 网络抽象层类型单元46-47
- 5.3.2 RTP载荷打包方案设计47-49
- 5.3.3 RTP载荷传输方案设计49-51
- 5.3.4 接收端RTP载荷组包设计51-52
- 5.4 基于RTP的视频自适应传输实现52-54
- 5.4.1 基于RTP的自适应传输实现步骤52-53
- 5.4.2 网络状态的评估算法53-54
- 5.4.3 基于量化参数及RTP包分割长度的自适应控制算法54
- 5.5 本章小结54-55
- 第6章 系统功能测试与分析55-62
- 6.1 系统测试环境55-56
- 6.2 系统各功能模块测试56-58
- 6.2.1 视频采集及格式转换测试56-57
- 6.2.2 视频收发模块测试57
- 6.2.3 视频编解码测试57-58
- 6.3 VLC接收测试58-59
- 6.4 网络传输协议RTP与UDP的测试分析59-60
- 6.5 基于RTP的视频自适应传输测试分析60-61
- 6.6 本章小结61-62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62-64
- 7.1 总结62-63
- 7.2 展望63-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美光;何伟宾;王鹏杰;丁志鹏;;基于流媒体RTP/RTCP协议的视频数据传输[J];电子技术;2010年11期
2 陈涛;余学才;朱良销;王世阳;苏柯;;嵌入式Linux下的LCD驱动程序设计与实现[J];电子科技;2010年11期
3 关晓磊;李志强;;基于MPEG-4编码的近距离无线视频传输系统[J];电子科技;2011年06期
4 刘洋;潘青龙;郝帅;;基于S3C2440处理器的嵌入式视频采集系统[J];电子科技;2011年07期
5 戴丽;张维勇;刘征宇;钱军;;嵌入式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杨维;张德珍;;网格型煤矿井下环境多参数监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期
7 段华;;视频监控系统摄像机镜头计算及选择[J];建筑电气;2011年04期
8 周宝余;臧雪柏;赵浩宇;包环宇;;基于QT的无线多路视频监控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S1期
9 戴刚;乐志星;;3G传输网技术及演进策略[J];通信技术;2011年01期
10 刘艳兵;杨维;李林涛;王曙光;;煤矿井下无线导航系统的设计与模拟[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ARM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9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