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网融合技术的同轴电缆/无线网络混合接入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0-12-22 06:31
近年来随着三网融合步伐的迈进,WiFi各种业务深入展开,可以说WiFi已经成为无线通信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其传输性能与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在室内环境下,路由器发射出的无线信号要经过相当一段距离才能传到电脑或手机终端,信号还要因为墙壁或天花板而大幅衰减,这导致终端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会出现网速不稳定甚至信号时断时连的情况。在无线局域网(WLAN)建设中,经常会遇到业主协调或布线困难等情况,给无线网络室内覆盖的发展与建设带来了诸多难题。考虑将WiFi信号馈入同轴电缆接入用户,这不仅解决了以往建设WiFi中遇到的困难,还充分发挥了同轴电缆的优势。本文以三网融合为依托,结合实际背景,提出了通过同轴电缆传输WiFi信号的方案,设计了同轴电缆/无线网络混合接入系统。该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混合分配器将有线电视信号和WiFi信号混合输入同轴电缆,进行有线电视信号和无线网络信号的合路传输并在用户端分离使用。重点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基于同轴电缆传输的有线电视信号和WLAN信号的混合分配电路,通过替换原有的有线电视分支分配器,可以在原有的有线电视布线的基础上进行无线信号的传输。通过实际环境下的...
【文章来源】: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同轴电缆/无线网络混合接入技术介绍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同轴电缆传输特性理论分析与仿真
2.1 同轴电缆传输特性分析
2.2 无线网络信号在同轴电缆中的衰减仿真
2.2.1 WiFi信号在同轴电缆中的衰减仿真
2.2.2 ZigBee及蓝牙信号在同轴电缆中的衰减仿真
2.3 同轴电缆衰减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同轴电缆/无线网络混合接入系统实现方案设计
3.1 EOC Slave with WiFi技术方案
3.2 降频WiFi技术方案
3.3 WOC技术方案
3.3.1 WOC覆盖详解
3.3.2 WOC设计关键点
3.3.3 WOC系统链路预算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号混合/分配器件的设计与制作
4.1 信号混合/分配器的设计
4.1.1 有线电视分配器
4.1.2 二进二出混合分配器的设计
4.1.3 二进四出及二进八出混合分配器的设计
4.2 无源信号分离器的设计
4.3 硬件PCB设计与制作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同轴电缆/无线网络混合接入系统的测试
5.1 线路传输损耗测试
5.1.1 测试对象与测试仪器
5.1.2 具体测试方案
5.2 WOC传输模型
2(二室二厅)模型"> 5.2.1 89m2(二室二厅)模型
2(四室二厅)模型"> 5.2.2 121m2(四室二厅)模型
5.3 测试分析与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有线电视网的WiFi业务模式研究[J]. 牛妍华. 电视技术. 2016(09)
[2]EoC与WoC技术在Wi-Fi网络建设中的结合与应用[J]. 李晟铭,蒋勇,高明. 有线电视技术. 2016(02)
[3]WoC方式解决室内深度覆盖问题[J]. 宋晓峰.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5(08)
[4]无线链路物理模型构建及其预算方案[J]. 许琼.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01)
[5]基于三网融合的WiFi覆盖研究[J]. 胡晓东. 电视技术. 2014(21)
[6]广电WOC建设经验谈[J]. 张国圆,崔莹莹,谷静.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4(08)
[7]有线与无线信号传输方式特性比较与应用选择[J]. 张杰,虞焰军,黄宗兴.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4(03)
[8]WOC在FTTH建设中的应用[J]. 周光华,陈起,王琦. 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 2014(01)
[9]WOC系统在WLAN网络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杨传祥,李建元,顾跃宗,徐瑞. 数据通信. 2013(06)
[10]三网融合之CATV与IPTV[J]. 朱玉贞,杨若新. 中国有线电视. 2013(07)
博士论文
[1]同轴电缆接入网信道建模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张小龙.华中科技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基于EPON和Eoc的三网融合方案的分析和研究[D]. 曲艺.吉林大学 2015
[2]双工器设计与实现[D]. 洪江民.北京邮电大学 2014
[3]多路数字电视信号合路器的设计[D]. 王卓.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3
[4]同轴电视电缆在构建有线无线家庭网络中的应用研究[D]. 孙文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
[5]宽带同轴电缆网络的建模与仿真[D]. 苏浩.华中科技大学 2013
[6]基于EPON+EoC构建下一代广播电视综合业务接入网的研究[D]. 张挺科.华南理工大学 2012
[7]基于EPON+EoC的有线电视双向网络[D]. 师杨.天津大学 2012
[8]基于三网融合技术的移动通信室内覆盖解决方案研究[D]. 高凌峰.北京邮电大学 2010
[9]WLAN&GSM合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徐莹.合肥工业大学 2009
[10]Radio-over-Fiber系统中有线和无线信号混合传输相关技术研究[D]. 皮雅稚.湖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31310
【文章来源】: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同轴电缆/无线网络混合接入技术介绍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同轴电缆传输特性理论分析与仿真
2.1 同轴电缆传输特性分析
2.2 无线网络信号在同轴电缆中的衰减仿真
2.2.1 WiFi信号在同轴电缆中的衰减仿真
2.2.2 ZigBee及蓝牙信号在同轴电缆中的衰减仿真
2.3 同轴电缆衰减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同轴电缆/无线网络混合接入系统实现方案设计
3.1 EOC Slave with WiFi技术方案
3.2 降频WiFi技术方案
3.3 WOC技术方案
3.3.1 WOC覆盖详解
3.3.2 WOC设计关键点
3.3.3 WOC系统链路预算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号混合/分配器件的设计与制作
4.1 信号混合/分配器的设计
4.1.1 有线电视分配器
4.1.2 二进二出混合分配器的设计
4.1.3 二进四出及二进八出混合分配器的设计
4.2 无源信号分离器的设计
4.3 硬件PCB设计与制作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同轴电缆/无线网络混合接入系统的测试
5.1 线路传输损耗测试
5.1.1 测试对象与测试仪器
5.1.2 具体测试方案
5.2 WOC传输模型
2(二室二厅)模型"> 5.2.1 89m2(二室二厅)模型
2(四室二厅)模型"> 5.2.2 121m2(四室二厅)模型
5.3 测试分析与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有线电视网的WiFi业务模式研究[J]. 牛妍华. 电视技术. 2016(09)
[2]EoC与WoC技术在Wi-Fi网络建设中的结合与应用[J]. 李晟铭,蒋勇,高明. 有线电视技术. 2016(02)
[3]WoC方式解决室内深度覆盖问题[J]. 宋晓峰.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5(08)
[4]无线链路物理模型构建及其预算方案[J]. 许琼.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01)
[5]基于三网融合的WiFi覆盖研究[J]. 胡晓东. 电视技术. 2014(21)
[6]广电WOC建设经验谈[J]. 张国圆,崔莹莹,谷静.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4(08)
[7]有线与无线信号传输方式特性比较与应用选择[J]. 张杰,虞焰军,黄宗兴.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4(03)
[8]WOC在FTTH建设中的应用[J]. 周光华,陈起,王琦. 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 2014(01)
[9]WOC系统在WLAN网络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杨传祥,李建元,顾跃宗,徐瑞. 数据通信. 2013(06)
[10]三网融合之CATV与IPTV[J]. 朱玉贞,杨若新. 中国有线电视. 2013(07)
博士论文
[1]同轴电缆接入网信道建模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张小龙.华中科技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基于EPON和Eoc的三网融合方案的分析和研究[D]. 曲艺.吉林大学 2015
[2]双工器设计与实现[D]. 洪江民.北京邮电大学 2014
[3]多路数字电视信号合路器的设计[D]. 王卓.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3
[4]同轴电视电缆在构建有线无线家庭网络中的应用研究[D]. 孙文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
[5]宽带同轴电缆网络的建模与仿真[D]. 苏浩.华中科技大学 2013
[6]基于EPON+EoC构建下一代广播电视综合业务接入网的研究[D]. 张挺科.华南理工大学 2012
[7]基于EPON+EoC的有线电视双向网络[D]. 师杨.天津大学 2012
[8]基于三网融合技术的移动通信室内覆盖解决方案研究[D]. 高凌峰.北京邮电大学 2010
[9]WLAN&GSM合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徐莹.合肥工业大学 2009
[10]Radio-over-Fiber系统中有线和无线信号混合传输相关技术研究[D]. 皮雅稚.湖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31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93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