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无人机协作通信中网络编码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4 19:01
  在现代化战争任务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单架无人机越来越不能满足作战需求,为实现远距离、大容量的数据传输要求,无人机集群作战将成为未来军用无人机应用的主要形式。无人机协作通信是进行指挥控制、侦查信息回传与战场态势感知的前提和重要保障,而在协同通信中,将无人机视为信号源节点或者中继节点后,与简化的网络编码结构非常相近,因此考虑将二者结合共同进行信息传递。将网络编码应用到无人机协作通信中,利用网络编码的计算能力实现优化协作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提高吞吐量以及数据传输安全等。因此网络编码在无人机协作通信中的应用具有理论研究价值与实际应用前景。首先,根据无人机协作通信中两种典型的场景,分别提出了适用于视距与非视距场景的非规则拓扑结构。研究传统网络编码、线性网络编码、复数域网络编码三种方案的基本原理,推导了信息传输与处理过程,并评估各个方案的时效性。针对传统网络编码结构在无人机协作通信中的不适用性,提出了两种适用于视距模式与非视距模式的非规则拓扑结构。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将非规则拓扑结构应用于无人机协作通信中,在保证信息传递的效率的同时,准确性方面也有显著优势。其次,研究了视距模式下的信息传输方案。...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无人机协作通信中网络编码技术研究


协作通信应用场景上述结构比较理想化,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无人机具有高速移动的特性,无法保证各信源无人机与中继无人机以及地面指挥中心都处于视距范围内,这也就意味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无人机通信中的非对称物理层网络编码研究[J]. 袁全盛,胡永江,王长龙.  电子技术应用. 2015(12)
[2]无人机自组网中的编码感知路由协议研究[J]. 于强强,茹乐,方堃,于云龙.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5(35)
[3]无人机中继通信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J]. 袁全盛,胡永江,王长龙.  飞航导弹. 2015(10)
[4]基于数据流和网络编码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聚合算法[J]. 封慧英,周良,丁秋林.  计算机科学. 2015(05)
[5]无人机物理层网络编码联合技术研究[J]. 胡永江,杨志民,袁全盛.  无线电工程. 2015(06)
[6]卷积信道编码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联合设计[J]. 杨志民,胡永江,王长龙,袁全盛.  电子技术应用. 2015(02)
[7]基于BP算法的无人机物理层网络编码研究[J]. 杨志民,胡永江,王长龙,袁全盛.  光通信技术. 2015(01)
[8]无人机物理层网络编码研究[J]. 杨志民,胡永江,王长龙.  无线电工程. 2014(06)



本文编号:2977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977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a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