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频率选择表面技术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2 17:16
由于对空间电磁波所表现出的特定的滤波响应,如传输响应或反射响应,频率选择表面结构(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SS)在卫星通信系统、超材料集成设计、电磁屏蔽材料制作以及天线雷达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减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上述众多应用领域中,雷达天线RCS减缩由于其特殊的军事背景而备受关注,基于FSS所设计的隐身天线罩几乎已经成为隐身飞行器及隐身舰船等装备的标配。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雷达天线正在朝着多频方向发展,这无疑增加了FSS的设计难度,FSS在面对变频天线时也面对同样的问题,传统FSS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隐身的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在FSS的基础上衍生了有源频率选择表面(Active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AFSS)的概念。所谓AFSS,即在FSS中引入特定的激励源,通过对激励源的控制来实现FSS的谐振频点可调谐或者传输特性可变化,由此满足其在不同环境的应用要求。虽然AFSS可以满足复杂应用环境中对其滤波特性的要求,但随着雷达组网探测技术的发展,目标的双站RCS已成为衡量其隐...
【文章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FSS在隐身天线罩中的应用[25]
图 1.1 FSS 在隐身天线罩中的应用除在隐身天线罩中的典型应用,FSS 在实现舰船的隐身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5]。例如美军的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利用 FSS 所制成的全封闭式隐身桅杆[26][27],可以有效的控制强散射源,从而实现天线的 RCS 减缩,如图 1.2 所示。同理,在瑞典的维斯比级护卫舰[28][29]上也可见到基于频率选择表面所研制的传感器外罩,用于实现舰载雷达的 RCS 减缩。
图 1.3 FSS 在吸波材料中的应用除隐身之外,FSS 在通信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应用于天线的反射面[实现多频共用,降低天线剖面,提高天线利用效率,降低天线加工成本,如。此外,根据应用频段的不同,FSS 可以用作太赫兹范围内的滤波器[44-46],毫米波波段内的极化器[47][48]以及红外波段的输出耦合器[49]等。图 1.4 FSS 在反射面天线中的应用[41][5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感性耦合夹层等离子体隐身天线罩电磁散射分析[J]. 陈俊霖,徐浩军,魏小龙,陈增辉,吕晗阳. 航空学报. 2018(03)
[2]FSS天线罩在舰船EMC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韩卫国,郭兴旺,杨松. 舰船科学技术. 2016(11)
[3]舰船封闭式桅杆雷达隐身优化分析[J]. 杨飏,杜晓佳,洪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13(03)
[4]频率选择表面在节能玻璃中的应用研究[J]. 赵芳芳,曹群生. 微波学报. 2011(05)
[5]封闭式隐身桅杆的初步设计与效果评估[J]. 吕明云,黄敏杰,武哲. 电波科学学报. 2010(05)
[6]波罗的海的“隐身杀手”——瑞典“维斯比”级隐身护卫舰[J]. 章明. 现代兵器. 2006(09)
[7]远红外频率选择表面的传输特性分析[J]. 卢俊,孙贯成,蔡红星. 光电工程. 2006(06)
博士论文
[1]基于异向介质和超表面的新型电磁波隐身器件实验研究[D]. 杨怡豪.浙江大学 2017
[2]平台天线一体化宽带隐身关键技术研究[D]. 周龙建.电子科技大学 2017
[3]耐温树脂基吸波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周影影.西北工业大学 2016
[4]基于左手材料的飞行器隐身设计研究[D]. 徐含乐.西北工业大学 2015
[5]耦合型主动频率选择表面滤波特性研究[D]. 焦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5
[6]频率选择表面宽带吸波体的参数化设计与优化[D]. 孔鹏.华中科技大学 2015
[7]有限大频率选择表面及其在雷达罩上的应用研究[D]. 张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5
[8]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研究[D]. 王秀芝.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4
[9]基于有源频率选择表面的电扫描天线研究[D]. 张谅.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10]频率选择表面吸波特性的直接图解法分析与优化设计[D]. 徐欣欣.华中科技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基于人工电磁材料的全介质频率选择表面的研究[D]. 高超.南京邮电大学 2016
[2]有源频率选择表面天线罩设计与研究[D]. 樊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4
[3]等离子体对电磁波吸收及反射的研究及应用[D]. 宋黎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
[4]频率选择表面的宽带及多频技术研究[D]. 李成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
[5]有源频率选择表面关键技术研究[D]. 鲍卓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
[6]任意极化下有源FSS的研究[D]. 丁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
[7]基于有源FSS结构的单层可调微波吸收体[D]. 杨作成.西北工业大学 2007
[8]飞行器外形隐身优化方法及应用研究[D]. 胡添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
[9]飞行器气动与隐身综合设计研究[D]. 王明亮.西北工业大学 2005
[10]有源隐身研究和对消效应统计分析[D]. 杨小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133670
【文章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FSS在隐身天线罩中的应用[25]
图 1.1 FSS 在隐身天线罩中的应用除在隐身天线罩中的典型应用,FSS 在实现舰船的隐身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5]。例如美军的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利用 FSS 所制成的全封闭式隐身桅杆[26][27],可以有效的控制强散射源,从而实现天线的 RCS 减缩,如图 1.2 所示。同理,在瑞典的维斯比级护卫舰[28][29]上也可见到基于频率选择表面所研制的传感器外罩,用于实现舰载雷达的 RCS 减缩。
图 1.3 FSS 在吸波材料中的应用除隐身之外,FSS 在通信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应用于天线的反射面[实现多频共用,降低天线剖面,提高天线利用效率,降低天线加工成本,如。此外,根据应用频段的不同,FSS 可以用作太赫兹范围内的滤波器[44-46],毫米波波段内的极化器[47][48]以及红外波段的输出耦合器[49]等。图 1.4 FSS 在反射面天线中的应用[41][5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感性耦合夹层等离子体隐身天线罩电磁散射分析[J]. 陈俊霖,徐浩军,魏小龙,陈增辉,吕晗阳. 航空学报. 2018(03)
[2]FSS天线罩在舰船EMC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韩卫国,郭兴旺,杨松. 舰船科学技术. 2016(11)
[3]舰船封闭式桅杆雷达隐身优化分析[J]. 杨飏,杜晓佳,洪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13(03)
[4]频率选择表面在节能玻璃中的应用研究[J]. 赵芳芳,曹群生. 微波学报. 2011(05)
[5]封闭式隐身桅杆的初步设计与效果评估[J]. 吕明云,黄敏杰,武哲. 电波科学学报. 2010(05)
[6]波罗的海的“隐身杀手”——瑞典“维斯比”级隐身护卫舰[J]. 章明. 现代兵器. 2006(09)
[7]远红外频率选择表面的传输特性分析[J]. 卢俊,孙贯成,蔡红星. 光电工程. 2006(06)
博士论文
[1]基于异向介质和超表面的新型电磁波隐身器件实验研究[D]. 杨怡豪.浙江大学 2017
[2]平台天线一体化宽带隐身关键技术研究[D]. 周龙建.电子科技大学 2017
[3]耐温树脂基吸波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周影影.西北工业大学 2016
[4]基于左手材料的飞行器隐身设计研究[D]. 徐含乐.西北工业大学 2015
[5]耦合型主动频率选择表面滤波特性研究[D]. 焦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5
[6]频率选择表面宽带吸波体的参数化设计与优化[D]. 孔鹏.华中科技大学 2015
[7]有限大频率选择表面及其在雷达罩上的应用研究[D]. 张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5
[8]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研究[D]. 王秀芝.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4
[9]基于有源频率选择表面的电扫描天线研究[D]. 张谅.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10]频率选择表面吸波特性的直接图解法分析与优化设计[D]. 徐欣欣.华中科技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基于人工电磁材料的全介质频率选择表面的研究[D]. 高超.南京邮电大学 2016
[2]有源频率选择表面天线罩设计与研究[D]. 樊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4
[3]等离子体对电磁波吸收及反射的研究及应用[D]. 宋黎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
[4]频率选择表面的宽带及多频技术研究[D]. 李成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
[5]有源频率选择表面关键技术研究[D]. 鲍卓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
[6]任意极化下有源FSS的研究[D]. 丁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
[7]基于有源FSS结构的单层可调微波吸收体[D]. 杨作成.西北工业大学 2007
[8]飞行器外形隐身优化方法及应用研究[D]. 胡添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
[9]飞行器气动与隐身综合设计研究[D]. 王明亮.西北工业大学 2005
[10]有源隐身研究和对消效应统计分析[D]. 杨小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1336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133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