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一种TDD通信的快速AGC电路的研究与设计

发布时间:2021-06-07 05:43
  接收机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它的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通信的质量,甚至通断。众多的空中无线信号被天线接收下来送到接收机,接收机利用滤波器选出有用的信号,再将有用信号放大、频率变换、滤波、电平幅度调整、A/D转换等等变成数字形式,交由数字终端进行处理。在无线信号传输的过程中,由于发射功率和信号传输距离各不相同,信号传播的自然环境(如雨衰、地面反射、障碍物阻挡等)对信号造成的衰减也各异,信号到达接收机时的电平变化很大,尤其在移动通信中,这种情况尤为突出。目前,接收机常用的接收信号范围是0dBm~-120dBm。为了在如此大的信号幅度变化范围中保持接收设备的线性度和灵敏度,保证信号的还原和处理结果的可靠性,接收机通常会使用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AGC控制电路大多使用在中频电路上,根据接收信号的大小不同来调整增益以达到中频信号稳定输出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号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传播环境越来越复杂,系统对AGC电路的性能要求也逐渐提高。既要求动态范围越大越好,又要求稳定时间小,同时要求环路输出稳定,带内平坦度好,这就使得人们对快速AGC电路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本课题来源于...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一种TDD通信的快速AGC电路的研究与设计


图2-9检波输出电压波形??在噪声峰值相切时的电压关系如下式(2-2)??

射频接收机,原理框图


本课题所设计的快速AGC电路主要用于我公司自己研制的某TDD模式点对??多点通信系统。该系统要求接收机有六个完全相同的射频接收通道,完成由射频??到零中频信号的变换。射频接收机的原理框图如图3-1所示:??低噪放?下变频?滤波I中频放大^Gc?解调零中频输化??:?:?.数????;共六路?:?壹???????巧.??S/天线???????低噪放?下变频?滤波?中频放大?AGC?解调?零中频输出????图3-1射频接收机原理框图?I??综合考虑接收机在性能、体积及各路之间的干扰等方面的要求,在结构设?"??计上将接收机分为两部分来实现:射频前端接收模块和中频快速AGC控制模块。4??根据系统仿真,分别制定了两部分电路的具体技术指标。中频快速AGC控制模??块完成由一中频到零中频电路的转换和AGC控制。在化AGC控制电路对控制??范围和控制时问都有较高的要求,由于是六路电路相同,本文重点介绍其中的一??路。??3.1快速AGC电路的技术指标要求??根据TDD通信系统对接收机的技术要求及总体射频通路的模拟仿真,制定的??中频快速AGC电路的技术指标要求如下:??工作频率;1325MHz。??带宽:24MHz??21??

幅频特性曲线,控制电压,线性增益,控制曲线


Gain?(dB?)?=45-5〇x?Vgain?(?V?)?(3-2)??AD8367的增益与控制电压的控制曲线如图3-6所示:??—25?MODE?>?5V?、?-MODE-OV——?一-?_?立??男?10MHz?^?10MHz??-aa?70MHz?70MHz??^山欄与V.??0?0.1?0立?0.3?0.4?0.5?0.6?0.7?0.8?0.9?1.0??^GAM?00??图3-6増益与控制电压的控制曲线??由图3-6可W看出,电路的线性增益控制范围为-2.5dB ̄+42.5dB,控制电压范??围为50mV ̄950mV,控制灵敏度为20mV/犯,有45犯的动态范围。??其幅频特性曲线如图3-7所示:??50.?1?^ ̄?I?I?|-]-[1?1?1 ̄ ̄I ̄ ̄I?I?I?I?I?I??仙三三三;二;dk三三批--????0.8V?/〇>?????五???■'〇、0??I?=?=????、令S??意??2£i?、SV??"?Q.3V?\、、??"一===一…:iZ?二二-夺、??-10?I?1?1 ̄II?N?I?N?1?1_I?I、1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AD8367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分析[J]. 蒋振,孟进,何方敏,肖欢,李毅.  电子设计工程. 2015(11)
[2]大动态范围AGC电路在接收机中的应用[J]. 马战刚,张宇平,孙弋,吴景峰.  半导体技术. 2010(02)
[3]基于AD8367的大动态范围AGC系统设计[J]. 李涛,姚启涛,杨燕翔.  电子设计工程. 2010(01)
[4]中频宽带接收机AGC电路的研究[J]. 刘晓明,刘晓伟,仲元红,熊东.  现代雷达. 2007(07)
[5]自动增益控制环路方程的一种简化处理方法及环路稳定时间分析[J]. 张立志,饶龙记,邬江兴.  通信学报. 2005(06)
[6]用AD8367简化接收机AGC电路设计[J]. 范德睿.  电子产品世界. 2003(09)
[7]无线接收机RF前端研究[J]. 徐建,孙大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3)

硕士论文
[1]基于宽带多通道微波收发信机的本振源设计与实现[D]. 赵清潇.山东大学 2015
[2]短波接收机前端大范围AGC控制电路的研制[D]. 苏明.武汉理工大学 2012
[3]CMOS宽带线性可变增益放大器的设计[D]. 汪金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0
[4]射频接收机中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研究与设计[D]. 周嘉业.复旦大学 2009
[5]90dB大动态范围可控AGC系统及其在雷达远程测量平台中的应用[D]. 张志刚.上海交通大学 2009
[6]低中频GPS射频前端芯片中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研究与设计[D]. 蒋金枝.湖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15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215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d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