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惯性测量组合温度漂移误差补偿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18:08

  本文关键词:惯性测量组合温度漂移误差补偿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MEMS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创新,MEMS惯性器件(加速度计和陀螺仪)及其组合MIMU(Micro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微惯性测量单元)以其尺寸小,功耗低,重量轻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军事领域和诸多民用领域。然而由于MEMS惯性器件测量电路是由对温度较敏感的硅材料组成的,因此应用环境的温度变化对其测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温度漂移误差是影响MEMS惯性器件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减小这类误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归结为两种:硬件控制和软件补偿。本课题以MIMU为研究对象,对其温度漂移误差进行分析、测试和建模,最终进行补偿,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首先,针对硅微机械振动陀螺仪和梳齿状电容式微加速度计,分析其组成结构、运动力学特性及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阐述温度误差的产生机理,包括温度变化造成的谐振频率、品质因数、机械灵敏度等性能参数的变化,最终影响到零偏和标度因数的漂移,为温度建模补偿提供依据。其次,MIMU的标定是进行误差建模工作的基础,分析温度漂移误差是在标定的前提下进行的。通过标定建立MIMU的误差数学模型,设计合适的试验确定模型的零偏、标度因数和安装误差系数等24个参数,建立MIMU的加速度测量值a、角速率测量值w与输出电压值U的关系,为后续温度误差的分析建模和补偿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最后,通过温度试验分析零偏和标度因数、安装误差系数等24个参数的温度特性,建立MIMU的温度误差补偿模型,即采用软件补偿的方案对MIMU的输出进行补偿,补偿思想是将MIMU的加速度测量值a、角速率测量值w与零偏、标度因数、安装误差系数以及输出电压值U统一建立温度补偿关系。试验结果证明了MIMU的误差补偿模型可以有效地减小MIMU在变温环境下加速度和角速率测量误差。
【关键词】:MEMS惯性器件 惯性测量组合 数学模型 温度补偿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9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11-17
  • 1.2.1 MEMS惯性器件及MIMU发展概况11-15
  • 1.2.2 MEMS惯性器件及MIMU温度漂移补偿研究现状15-17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工作安排17-19
  • 2 MIMU温度漂移影响机理分析19-36
  • 2.1 MIMU的组成及简介19-20
  • 2.2 陀螺仪的工作原理20-25
  • 2.2.1 陀螺仪基本结构及原理分析20-23
  • 2.2.2 陀螺仪的运动分析23-25
  • 2.3 加速度计工作原理25-29
  • 2.3.1 加速度计基本结构及原理分析25-27
  • 2.3.2 加速度计的运动分析27-29
  • 2.4 陀螺仪的温度误差机理分析29-33
  • 2.4.1 温度对谐振频率的影响29-31
  • 2.4.2 温度对品质因数的影响31-32
  • 2.4.3 温度对陀螺仪机械灵敏度的影响32-33
  • 2.4.4 温度对其它材料性能的影响33
  • 2.5 加速度计温度漂移误差机理分析33-35
  • 2.5.1 加速度计零偏的温度误差机理分析33-34
  • 2.5.2 加速度计标度因数的温度误差机理分析34-35
  • 2.6 MIMU温度误差表现形式35
  • 2.7 本章小结35-36
  • 3 MIMU测量误差标定与分析36-46
  • 3.1 MIMU的误差分析和数学模型36-38
  • 3.1.1 MIMU加速度计的误差数学模型36-37
  • 3.1.2 MIMU陀螺仪的误差数学模型37-38
  • 3.2 试验方案设计38-41
  • 3.2.1 位置试验38-41
  • 3.2.2 速率试验41
  • 3.3 试验结果分析与处理41-44
  • 3.4 温度传感器的标定44-45
  • 3.5 本章小结45-46
  • 4 MIMU温度特性研究及补偿46-64
  • 4.1 试验条件46-47
  • 4.2 重复性测试47-49
  • 4.3 温度补偿方案设计49-51
  • 4.3.1 系统辨识49-50
  • 4.3.2 补偿思想50-51
  • 4.4 MIMU温度特性测试与标定51-52
  • 4.5 试验数据分析与补偿52-63
  • 4.5.1 加速度测量的误差建模及补偿52-58
  • 4.5.2 角速率测量的误差建模及补偿58-63
  • 4.6 本章小结63-64
  • 5 总结和展望64-66
  • 5.1 全文研究总结64-65
  • 5.2 未来工作展望65-66
  • 参考文献66-7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70-71
  • 致谢71-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磊;徐大诚;郭述文;;硅微角振动陀螺仪温度特性补偿方法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5年11期

2 柳小军;杨波;袁安富;赵辉;王行军;;基于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硅微陀螺仪数字化温度补偿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4年06期

3 王帆;董景新;赵淑明;严斌;;硅微振梁式加速度计抗温漂的微结构及工艺设计[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4年02期

4 贾平岗;王代华;;Temperature-compensated fiber optic Fabry-Perot accelerometer based on the feedback control of the Fabry-Perot cavity length[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3年04期

5 凤瑞;裘安萍;施芹;苏岩;;双质量硅微机械陀螺固有频率温度特性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6 田晓春;李杰;范玉宝;刘俊;陈伟;;一种微惯性测量单元标定补偿方法[J];传感技术学报;2012年10期

7 代刚;李枚;苏伟;邵贝贝;;微惯性测量单元的误差整机标定和补偿[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7期

8 于湘涛;张兰;郭琳瑞;周峰;于皓;;基于小波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加速度计温度建模和补偿[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1年01期

9 李童杰;刘云峰;董景新;刘继奎;;微加速度计温度特性及敏感元件自恒温方案[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7期

10 夏敦柱;王寿荣;周百令;;基于BP神经网络的硅微陀螺仪温度补偿方法(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代刚;MEMS-IMU误差分析补偿与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2 何昆鹏;MEMS惯性器件参数辨识及系统误差补偿技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董林玺;微机械电容式传感器及其相关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纾婕;MIMU器件参数辨识及误差补偿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徐佩文;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闭环振荡系统稳定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许辰希;捷联惯导系统惯性器件的温度误差补偿[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4 韩旭;MIMU标定及误差补偿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5 李波;梳齿电容式微加速度传感器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乔会敏;MEMS惯性器件参数辨识及误差补偿技术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3年

7 朱加义;微惯性测量单元标定与温度补偿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8 游侠飞;MEMS加速度计温度场及残余应力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董金虎;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的温度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10 何超;捷联惯性导航系统MEMS传感器误差补偿[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惯性测量组合温度漂移误差补偿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22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4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