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射线追踪法的毫米波室内信道传播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4 20:18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对传输速率和传输带宽提出新的要求。6GHz以下频谱趋近饱和,高频段的开发势在必行。毫米波具有波长短、频带宽的特点,适用于室内短距离高速通信,成为下一代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和研究热点。文章首先总结现阶段毫米波研究现状和已有成果,阐述仿真所用射线追踪法的理论基础以及用于毫米波信道的测量系统和方法。本文基于射线追踪法仿真研究分析室内毫米波信道传播特性,具体研究内容与创新点如下:(1)针对毫米波在室内经典视距和非视距环境传播进行仿真分析,总结计算深度最佳值的选取,通过和已有文献实测仿真结果对比,证明本文基于射线追踪法仿真研究室内毫米波传播特性的正确性和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对毫米波透射不同材料时的传播特性进行对比,通过功率时延谱研究其透射与反射的每条路径,得到更有利于毫米波传播的材料特征。(2)针对28GHz毫米波在室内复杂多层环境进行仿真,研究了接收功率、路径损耗以及均方根时延扩展等信道参数,通过分析毫米波在不同楼层间的传播形式以及信道特性,提出了改善不同楼层间传播质量的方法;针对单层室内环境,改变收发天线的方向性以及极化特性,对接收功率、RMS等信道参数进行仿真对比,并通过综... 

【文章来源】: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射线追踪法的毫米波室内信道传播特性研究


三维空间中波达方向及波达角示意图

吸收谱线,毫米波,衰减谱,频段


会对毫米波系统的工作产生影响 不同频段的毫米波在大气中衰减程度不一样 由图2.6 可知,毫米波在大气中的衰减极值在 60GHz 119GHz 和 183GHz,约高达 15dB/km 以上,被称作 衰减峰 通常这些 衰减峰 频段多用于多路分集的隐蔽网络和系统,以增加保密性,其中60GHz和119GHz是氧分子的吸收谱线,183GHz是水分子的吸收谱线 而在35GHz 45GHz 94GHz 140GHz 220GHz 这些频段附近,毫米波大气传播的衰减较小,称为 大气窗口 ,较为适合应用于点对点通信,已经被低空空地导弹和地

示意图,射线,示意图


射线管可以由多条射线组成,每个射线管基本上具有相同的立体角,如图3.7 示意 划分射线管后,对每个射线管进行追踪,便可得到在接收点处的贡献 追踪过程和SBR 方法相似,先对每个射线管和该射线管可以照到的平面做相交测试,找到反射射线管以及折射射线管,计算反射 折射系数,继续追踪反射 折射射线管,若射线管的强度低于设定的门限电平,则放弃追踪 该方法不需要接收球,对于射线管对接收点 R 处有无贡献判断如图 3.8 所示,若满足1.999 2.001i a ,则接收点在射线管内,判定为有效射线管 图 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5G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及其关键技术探讨[J]. 李庆勇.  通讯世界. 2018(12)
[2]5G移动通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 张虹琼.  科学技术创新. 2018(35)
[3]5G无线网络及关键技术[J]. 何晓露.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23)
[4]28GHz下对毫米波透射特性的分析[J]. 刘蕾,田磊,陈旭彬,唐盼,张建华.  电波科学学报. 2017(05)
[5]5G毫米波信道测量和建模技术研究[J]. 张沛泽,周宇,孙向前,王洪博.  移动通信. 2017(14)
[6]基于滑动窗的时域非相关信誉值机制[J]. 黄鑫权,高瞻,王志文,赵勇,林刚.  通信技术. 2016(03)
[7]典型办公室下60GHz毫米波传播特性研究[J]. 李永,王关云,刘芫健.  微型机与应用. 2016(04)
[8]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J]. 尤肖虎,潘志文,高西奇,曹淑敏,邬贺铨.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4(05)
[9]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趋势[J]. 董爱先,王学军.  通信技术. 2014(03)
[10]毫米波无线通信系统的技术与研究展望[J]. 孙锐,闫晓星,蒋建国.  电信科学. 2007(12)

博士论文
[1]室内无线信道测量及基于混响室的信道模拟研究[D]. 周鑫.北京交通大学 2018
[2]5G毫米波大规模阵列信道参数提取与特性分析[D]. 冯瑞.山东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室内短距离无线信道测试及其传播特性的研究[D]. 邹士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8
[2]60GHz毫米波无线信道传输特性研究[D]. 刘盛尧.华北电力大学 2015
[3]超宽带无线通信中信道估计技术的研究[D]. 冷冰.东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60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360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c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