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预警雷达最小可检测速度试飞方法
发布时间:2021-09-11 10:10
最小可检测速度是机载预警雷达的一项重要战术指标,直接影响雷达低速目标检测和跟踪,应尽可能采用实际飞行试验方式进行检验。针对机载预警雷达最小可检测速度试飞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雷达杂波频谱,进而明确了主杂波谱宽对速度盲区和最小可检测速度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最小可检测速度试飞航线设计,提出了平行航线和垂直航线两种方案,配试飞机与预警机分别按相互平行和垂直航线进行飞行,使得目标能够穿越雷达速度盲区,从而检验出雷达最小可检测速度。最后,给出了相关的仿真实验结果。
【文章来源】:雷达科学与技术. 2020,18(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7 位置结果(30m/s)
脉冲多普勒(PD)体制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雷达回波的多普勒效应,即根据运动目标回波与杂波背景在多普勒频率或速度上的差别来检测目标。由于机载预警雷达安装在运动平台上,其杂波频谱是比较复杂的,不仅存在主瓣杂波、副瓣杂波,还存在副瓣波束近似垂直入射、反射形成的高度杂波[4],具体如图1所示。图1中杂波频谱主要包括副瓣杂波、高度杂波和主瓣杂波,其中主瓣杂波的强度最大,可能比热噪声强70~90dB。在主瓣杂波的范围内,目标回波信号通常无法和主瓣杂波对抗,如图1所示。因此,对于一些慢速或是相对雷达切向运动的目标,当其回波的多普勒频率落入主瓣杂波存在的多普勒频率范围内时,目标无法被检测到,这通常被称为“速度盲区”[5]。
速度盲区由主瓣杂波的频谱宽度决定,可按图2所示几何关系来计算。图2中v为雷达平台飞行速度,β为雷达天线波束宽度,天线波束扫描的方位角为θ,俯仰角为γ。令fdc为主杂波多普勒频率,可表示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预警机典型巡逻航线下探测性能分析及评估[J]. 单博楠,傅宇龙,叶海军,乔永杰.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9(06)
[2]多普勒盲区下基于GM-CBMeMBer的多目标跟踪算法[J]. 魏立兴,孙合敏,吴卫华,罗沐阳,吴晓彪.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8(05)
[3]机载预警雷达地杂波功率谱仿真与分析[J]. 李小萍. 火控雷达技术. 2017(04)
本文编号:3392813
【文章来源】:雷达科学与技术. 2020,18(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7 位置结果(30m/s)
脉冲多普勒(PD)体制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雷达回波的多普勒效应,即根据运动目标回波与杂波背景在多普勒频率或速度上的差别来检测目标。由于机载预警雷达安装在运动平台上,其杂波频谱是比较复杂的,不仅存在主瓣杂波、副瓣杂波,还存在副瓣波束近似垂直入射、反射形成的高度杂波[4],具体如图1所示。图1中杂波频谱主要包括副瓣杂波、高度杂波和主瓣杂波,其中主瓣杂波的强度最大,可能比热噪声强70~90dB。在主瓣杂波的范围内,目标回波信号通常无法和主瓣杂波对抗,如图1所示。因此,对于一些慢速或是相对雷达切向运动的目标,当其回波的多普勒频率落入主瓣杂波存在的多普勒频率范围内时,目标无法被检测到,这通常被称为“速度盲区”[5]。
速度盲区由主瓣杂波的频谱宽度决定,可按图2所示几何关系来计算。图2中v为雷达平台飞行速度,β为雷达天线波束宽度,天线波束扫描的方位角为θ,俯仰角为γ。令fdc为主杂波多普勒频率,可表示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预警机典型巡逻航线下探测性能分析及评估[J]. 单博楠,傅宇龙,叶海军,乔永杰.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9(06)
[2]多普勒盲区下基于GM-CBMeMBer的多目标跟踪算法[J]. 魏立兴,孙合敏,吴卫华,罗沐阳,吴晓彪.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8(05)
[3]机载预警雷达地杂波功率谱仿真与分析[J]. 李小萍. 火控雷达技术. 2017(04)
本文编号:3392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392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