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NB-IOT技术的远程抄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发布时间:2021-09-22 05:16
  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无线数据通信、RFID等技术,创造出一个覆盖世界万物的“物联网”。在这个特殊的网络中,万物可以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相互“交流”。物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以往的固定思维。本文从物联网国内外发展的现状、技术原理与分析、软硬件设计、中国移动物联网平台的相关应用阐述了物联网发展的必要性,不久的将来,物联网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给人提供生产、生活上很多便利。通过对物联网技术原理的分析,更深入地了解物联网与4G网络的联系与不同,物联网的低功耗、低成本、覆盖能力强、海量连接等特点大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降低成本。本文从通过对抄表行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各类抄表技术对比、通信方式对比,确定物联网远程抄表优势及意义。重点研究窄带物联网技术特点、工作模式、运营商部署策略,通过对窄带物联网技术原理与分析,对比物联网远程抄表方案与传统方案的优势,窄带物联网有着低功耗、低成本、覆盖能力强、海量连接等优点,同时在系统容量上比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NB-IOT技术的远程抄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NAS消息长度示意图

示意图,容量,示意图,随机接入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随机接入容量:GSM的随机接入容量计算与NB-IoT的计算方法类似,每秒接入次数如公式(2.19)所示:=×竞争前导数量×周期………………(2.19)其中:碰撞概率P:轻载5%、重载10%(该参数取此值);竞争前导数量:1;RACH(RandomAccess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周期:4.615ms(1个TDMA帧时长)。代入这些参数,则每秒接入次数G如公式(2.20)所示):=%×1×.≈22.8……………………(2.20)那么每小时接入次数如公式(2.21)所示:×3600=82188…………………………………………(2.21)上行传输容量:GSM业务模型:可以NB-IoT业务模型为基准,设为:每个终端发起接入的时间随机分布(满足泊松分布),每小时上行发包1次,每次发送100byte数据。终端用户制式:假设终端都支持Edge,都按照MCS5初始接入,则单PDCH速率可达22.4kbps,如图2-2所示:图2-2上行传输容量示意图数据传输耗时:用户单次抄表业务大小为100bytes=0.8Kbits(含各种数据包头),则一个TDMA(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时分多址)帧block对

示意图,硬件,示意图,模块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44ms,数据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具体格式如下所述。当前的小数部分用于将来的扩展,现在读为零。操作流程如下:(1)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为40bit,高位先出。(2)数据格式:8bit湿度整数数据+8bit湿度小数数据+8bit温度整数数据+8bit温度小数数据+8bit校验和。(3)数据传送采用求和校验。4.3NB-IOT通信模块硬件电路设计本系统采用NB-IOTBC26模块,是一种高性能、低功耗的NB-IOT系列模块。通过NB-IOT无线电通信协议(3GPPRel.13和3GPPRel.14),它可以与网络运营商的基本设备建立通信,如图4-1所示:图4-1硬件设计示意图模块的电源设计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BC26可采用静态电流孝输出电流容量为0.5A的LDO作为电源,同时也支持锂锰氧电池供电,电源输入电压范围为2.1V~3.63v。在模块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务必要确保电源不低于模块最低工作电压的2.1V,否则模块会出现异常。为了更好的保证电源供电性能,在靠近模块VBAT输入端,并联一个低ESR(ESR=0.7Ω)的100uF的钽电容,用100nF、100pF(0402封装)和22pF(0402封装)滤波电容。同时,在靠近VBAT输入端增加一个TVS管以提高模块的浪涌电压承受能力。该模块可以通过拉下复位引脚电平并保持适当的时间来复位。NETLIGHT信号可用于指示模块的网络状态。BC26模块的USIM接口符合ISO/IEC7816-3规范,支持1.8v外置USIM卡。外部USIM卡由模块内的电源供电。在USIM接口电路设计中,为了保证外


本文编号:3403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403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3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