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永磁式机械天线的研究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1-09-29 13:13
为实现低频电磁发信系统的小型化和低功耗,对基于旋转永磁体的机械天线,即利用永磁体机械旋转直接激励电磁波的新型低频电磁发信技术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提出基于钕铁硼永磁体和永磁同步电机的旋转永磁式机械天线技术方案及其信息加载方法,构建基于电-机械-电磁能量转换的系统模型,对其辐射效率和辐射功率进行初步分析,研究旋转永磁体在不同无限均匀介质中产生时变磁场的分布与衰减特性,研制了原理样机,并对其近区磁场和2FSK信号的加载特性进行了实验测试,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文章来源】: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20,42(03)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MA的主要形式及基本原理
1 RMBMA技术方案及其系统模型为实现对永磁体的高效旋转驱动与状态控制,本文提出的RMBMA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主要由永磁磁源(永磁体)、旋转伺服系统、信息加载模块及相应输入接口、封装与散热结构等构成。电源接口主要对旋转伺服系统和相应控制模块供电。数据接口将码元数据送入信息加载模块,实现调制参数与运动状态控制参数之间的映射转换,产生输入给定信号。
为实现对FSK和MSK的信息加载,本文提出了基于磁源转速n控制的信息加载方法,将频率和相位调制分别映射为对平均转速 n ˉ 和瞬时位置p的控制。以2FSK和MSK为例,图4分别基于 n ˉ 控制和 n ˉ +p 控制,给出了根据码元数据产生相应控制信号的示意图。1.4 基于能量转换的RMBMA系统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伺服系统自抗扰反步控制器[J]. 陈志翔,高钦和,谭立龙,牛海龙.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18(03)
[2]DARPA机械天线项目或掀起军事通信革命[J]. 丁宏. 现代军事. 2017(04)
[3]对潜通信技术的发展动向与分析[J]. 张巍. 舰船电子工程. 2016(06)
[4]高速电机发展与设计综述[J]. 张凤阁,杜光辉,王天煜,刘光伟. 电工技术学报. 2016(07)
[5]稀土永磁材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胡伯平. 磁性材料及器件. 2014(02)
[6]空心和Halbach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牵引力和法向力分析[J]. 刘恒坤,张晓,弥柱.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12(03)
[7]永磁无刷直流直线电机齿槽力补偿控制研究[J]. 罗宏浩,周波,吴峻,常文森.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07(05)
本文编号:3413767
【文章来源】: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20,42(03)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MA的主要形式及基本原理
1 RMBMA技术方案及其系统模型为实现对永磁体的高效旋转驱动与状态控制,本文提出的RMBMA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主要由永磁磁源(永磁体)、旋转伺服系统、信息加载模块及相应输入接口、封装与散热结构等构成。电源接口主要对旋转伺服系统和相应控制模块供电。数据接口将码元数据送入信息加载模块,实现调制参数与运动状态控制参数之间的映射转换,产生输入给定信号。
为实现对FSK和MSK的信息加载,本文提出了基于磁源转速n控制的信息加载方法,将频率和相位调制分别映射为对平均转速 n ˉ 和瞬时位置p的控制。以2FSK和MSK为例,图4分别基于 n ˉ 控制和 n ˉ +p 控制,给出了根据码元数据产生相应控制信号的示意图。1.4 基于能量转换的RMBMA系统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伺服系统自抗扰反步控制器[J]. 陈志翔,高钦和,谭立龙,牛海龙.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18(03)
[2]DARPA机械天线项目或掀起军事通信革命[J]. 丁宏. 现代军事. 2017(04)
[3]对潜通信技术的发展动向与分析[J]. 张巍. 舰船电子工程. 2016(06)
[4]高速电机发展与设计综述[J]. 张凤阁,杜光辉,王天煜,刘光伟. 电工技术学报. 2016(07)
[5]稀土永磁材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胡伯平. 磁性材料及器件. 2014(02)
[6]空心和Halbach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牵引力和法向力分析[J]. 刘恒坤,张晓,弥柱.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12(03)
[7]永磁无刷直流直线电机齿槽力补偿控制研究[J]. 罗宏浩,周波,吴峻,常文森.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07(05)
本文编号:3413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413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