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信号快速分选和聚类算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3 08:04
雷达信号快速分选和聚类算法研究一直都是电子对抗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已在国内外众多学者的潜心钻研下取得重大进展。但随着雷达系统的快速发展,雷达信号分选所处的环境变得复杂,对雷达信号分选构成了严峻的考验。精确和高效是分选技术的关键点,本文秉承精确和高效的宗旨,针对雷达信号快速分选和聚类算法研究开展如下工作:1.对当前雷达信号分选所面临的复杂环境进行描述,对分选的有效特征参数进行说明。并对在目前复杂的分选环境下利用有效分选特征参数的雷达信号分选系统进行总体介绍,给出了其工作流程。2.对基于脉冲重复间隔(PRI,Pulse Repetition Interval)这一重要特征参数的分选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和改进,加速了分选进程,提高了算法在脉冲抖动条件下的分选能力。3.针对雷达参数快速变化和分选精度难以提高的问题,以作为分选关键环节的聚类算法为基础,提出了多参数联合聚类分选算法。该算法设置预分选模块,解决了传统分选系统中脉冲密度过大造成的分选精度下降及计算压力沉重的问题;算法包含脉间调制类型识别,解决了不同脉间调制类型的雷达信号难以被分选的问题;算法引入Hopkins统计量作为参数聚类趋势的衡量指...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抖动率下的样本分布图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8对PRI抖动信号进行了处理。2.干扰脉冲对分选效果的影响针对辐射源特点设置干扰脉冲,研究干扰脉冲对雷达信号分选效果的影响。理论上,凡是对雷达脉冲序列的统计规律有影响的干扰都会对分选结果产生影响,因此考虑采用主动发射随机脉冲、密集脉冲和连续波干扰方式来破坏雷达脉冲序列的统计特性,将会对信号分选效果造成极大的影响。使用宽脉冲会极大影响分选效果。干扰与真实脉冲在一个信道以内,频域无法分开。该干扰脉冲可以破坏脉冲检测,造成脉冲丢失,使得脉宽等参数测量失效,进而影响分眩使用密集脉冲会极大影响分选效果。通过形成多个虚假雷达脉冲,输入脉冲数增多,消耗侦察处理的资源,脉冲碰撞造成时域重合,导致测向失败,参数测量出错,且由于侦察系统时间上的压力造成处理脉冲丢失,进而影响分眩基于以上理论,进行如下仿真实验:设置三部雷达辐射源,其位置分别在(24.52km,50km),(31.24km,50km)和(37.654km,50km)处,脉内调制分别是常规调制、线性调频和相位编码,频率分别为260MHz,300MHz和340MHz,中心PRI分别为50s,70s和120s,参数设置如图4-9所示。图4-9雷达参数设置界面图在不加干扰脉冲的情况下对这三部雷达构成的混合脉冲进行分选,得到如图
第四章多参数联合聚类分选算法494-10所示的分选结果。图4-10分选结果界面图(无干扰脉冲)界面左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展示了三部雷达的位置,信道的时域图和频域图。右方上部分展示了程序的运行结果,可以看到分选的正确率达到93.44%。下部展示了分选的具体结果,即将脉冲序号以最终分组结果展示。接着设置干扰脉冲。设置一部干扰雷达位于(43km,50km)处,发射频率为240MHz的随机脉冲,另一部干扰雷达位于(27km,50km)处,发射频率为280MHz的密集脉冲,最后一部干扰雷达位于(20km,50km)处,发射频率为360MHz的连续波。干扰参数设置如图4-11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时差累积的雷达信号分选方法[J]. 郑惠文,黄建冲.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17(01)
[2]雷达信号分选技术研究综述[J]. 吴惟诚,潘继飞,杨丽. 飞航导弹. 2016(12)
[3]基于时差的同类辐射源信号分选定位方法[J]. 马贤同,罗景青,孟祥豪.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5(10)
[4]一种新的基于网格聚类的雷达信号预分选算法[J]. 邱磊,杨承志,何佃伟. 现代防御技术. 2013(02)
[5]一种对重频调制与抖动信号的PRI变换分选新方法[J]. 罗长胜,吴华,程嗣怡. 电讯技术. 2012(09)
[6]雷达PRI调制样式识别新方法[J]. 陈晟,姜秋喜,潘继飞. 航天电子对抗. 2012(01)
[7]一种基于TMS320C6678的JPEG编码算法并行实现方法[J]. 彭益智,霍家道,徐伟.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2(01)
[8]一种基于网格密度聚类的雷达信号分选[J]. 向娴,汤建龙. 火控雷达技术. 2010(04)
[9]雷达脉冲丢失原因分析与计算[J]. 杨萃,肖昌达. 信息化研究. 2010(04)
[10]雷达信号分选技术[J]. 刘扬,刘璘,杨波. 舰船电子对抗. 2008(05)
博士论文
[1]复杂环境下未知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的理论研究[D]. 国强.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基于DSP和FPGA的并行处理系统硬件设计[D]. 张明志.北京工业大学 2011
[2]基于PRI的高密度脉冲信号分选算法研究[D]. 曹阳.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3]雷达信号分选关键算法研究[D]. 何炜.电子科技大学 2007
[4]复杂体制雷达辐射源信号脉冲重复间隔调制识别[D]. 荣海娜.西南交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52807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抖动率下的样本分布图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8对PRI抖动信号进行了处理。2.干扰脉冲对分选效果的影响针对辐射源特点设置干扰脉冲,研究干扰脉冲对雷达信号分选效果的影响。理论上,凡是对雷达脉冲序列的统计规律有影响的干扰都会对分选结果产生影响,因此考虑采用主动发射随机脉冲、密集脉冲和连续波干扰方式来破坏雷达脉冲序列的统计特性,将会对信号分选效果造成极大的影响。使用宽脉冲会极大影响分选效果。干扰与真实脉冲在一个信道以内,频域无法分开。该干扰脉冲可以破坏脉冲检测,造成脉冲丢失,使得脉宽等参数测量失效,进而影响分眩使用密集脉冲会极大影响分选效果。通过形成多个虚假雷达脉冲,输入脉冲数增多,消耗侦察处理的资源,脉冲碰撞造成时域重合,导致测向失败,参数测量出错,且由于侦察系统时间上的压力造成处理脉冲丢失,进而影响分眩基于以上理论,进行如下仿真实验:设置三部雷达辐射源,其位置分别在(24.52km,50km),(31.24km,50km)和(37.654km,50km)处,脉内调制分别是常规调制、线性调频和相位编码,频率分别为260MHz,300MHz和340MHz,中心PRI分别为50s,70s和120s,参数设置如图4-9所示。图4-9雷达参数设置界面图在不加干扰脉冲的情况下对这三部雷达构成的混合脉冲进行分选,得到如图
第四章多参数联合聚类分选算法494-10所示的分选结果。图4-10分选结果界面图(无干扰脉冲)界面左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展示了三部雷达的位置,信道的时域图和频域图。右方上部分展示了程序的运行结果,可以看到分选的正确率达到93.44%。下部展示了分选的具体结果,即将脉冲序号以最终分组结果展示。接着设置干扰脉冲。设置一部干扰雷达位于(43km,50km)处,发射频率为240MHz的随机脉冲,另一部干扰雷达位于(27km,50km)处,发射频率为280MHz的密集脉冲,最后一部干扰雷达位于(20km,50km)处,发射频率为360MHz的连续波。干扰参数设置如图4-11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时差累积的雷达信号分选方法[J]. 郑惠文,黄建冲.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17(01)
[2]雷达信号分选技术研究综述[J]. 吴惟诚,潘继飞,杨丽. 飞航导弹. 2016(12)
[3]基于时差的同类辐射源信号分选定位方法[J]. 马贤同,罗景青,孟祥豪.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5(10)
[4]一种新的基于网格聚类的雷达信号预分选算法[J]. 邱磊,杨承志,何佃伟. 现代防御技术. 2013(02)
[5]一种对重频调制与抖动信号的PRI变换分选新方法[J]. 罗长胜,吴华,程嗣怡. 电讯技术. 2012(09)
[6]雷达PRI调制样式识别新方法[J]. 陈晟,姜秋喜,潘继飞. 航天电子对抗. 2012(01)
[7]一种基于TMS320C6678的JPEG编码算法并行实现方法[J]. 彭益智,霍家道,徐伟.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2(01)
[8]一种基于网格密度聚类的雷达信号分选[J]. 向娴,汤建龙. 火控雷达技术. 2010(04)
[9]雷达脉冲丢失原因分析与计算[J]. 杨萃,肖昌达. 信息化研究. 2010(04)
[10]雷达信号分选技术[J]. 刘扬,刘璘,杨波. 舰船电子对抗. 2008(05)
博士论文
[1]复杂环境下未知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的理论研究[D]. 国强.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基于DSP和FPGA的并行处理系统硬件设计[D]. 张明志.北京工业大学 2011
[2]基于PRI的高密度脉冲信号分选算法研究[D]. 曹阳.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3]雷达信号分选关键算法研究[D]. 何炜.电子科技大学 2007
[4]复杂体制雷达辐射源信号脉冲重复间隔调制识别[D]. 荣海娜.西南交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52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452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