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量获取和无线充电网络的D2D通信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31 19:32
D2D通信即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它无需经过基站转发,可以满足更高数据速率的需求,但也引发了高能耗的问题。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多个D2D用户复用同一条上行链路资源时引发的干扰问题,本文引入了一种基于能量获取和用户分簇的方案EH-DILA,即用户可以先从周围环境中获取能量,然后将满足能量阈值的用户根据干扰限制区域划分成一个簇,同一个簇内的用户复用相同的资源块,簇内用户间的相互干扰很小,由此高能耗问题和干扰问题得到缓解。仿真分析可以看出,相比于传统的分簇方案,EH-DILA方案将有效提高D2D用户的被服务率,并提升信息传输阶段D2D用户的吞吐量。EH-DILA方案采取从周围环境中获取能量的方式,其能量获取效率较低且充能不稳定,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中继的用户双向选择方案ER-BUSC,该方案提出将部分蜂窝用户作为能量中继设备,D2D用户与能量中继设备之间通过双向选择完成一对一的匹配,基站可以利用能量中继设备对距离较远的D2D用户进行无线充电,由此能量获取效率受限问题得到解决,仿真分析可以看出,相比于传统的单跳能量获取方案,ER-BUSC方案将有效提高用户的能量获取效率,并进一步提升信...
【文章来源】: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方案研究思路及相互关系图
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LTE 系统下的 D2D 通信技术和无发现过程更加高效,避免了设备发现过程中的资源浪费。D2D 设册、位置信息报告、用户发现请求、请求判断与授权以及请求回应发现信号独立形式的 D2D 用户自主发现过程,在 D2D 设备发现开始搭建通信链路。
图 2.2 发现信号独立形式的 UE 自主发现D 通信链路的搭建也分为两种,分别为根据侦测的 D2D 流量搭建通信会话方E 信令的通信会话搭建方式,前者是一种最基本的通信链路会话建立方式,改进,通过使用专用的 SAE 信令避免了 IP 分组动态监测 D2D 业务流量的绍第一种 D2D 通信链路搭建方式。 SAE 架构的 LTE 系统使用互联网协议工作在分组交换域中,SAE 取代了交换中心MSC的电路交换并拓展了SAE架构服务器上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立使用 SIP 协议并发生在用户平面,SAE 架构包括移动管理实体 MME 和N 网关,它们建立起了用户和服务 PDN 网关的 SAE 承载,IP 隧道和 IP 连 SAE 架构中通过 SIP 邀请建立的通信会话过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跳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中谐振中继器部署方法[J]. 吴渊,冯勇,郭磊,杨心.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8(12)
[2]D2D通信中一种基于FFR的动态功率控制方案[J]. 王现超,江帆,孙长印,李晨碧,申斌艳. 电信科学. 2016(09)
[3]LTE网络下基于图着色理论的D2D分簇资源分配方案[J]. 何朵奇,王斌,季文君,王文鼐.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硕士论文
[1]LTE网络下D2D通信技术的研究[D]. 孙晓梅.南京邮电大学 2014
[2]D2D通信技术研究[D]. 荣涛.南京邮电大学 2013
[3]移动通信系统上行链路关键技术的研究[D]. 桂林卿.上海交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68724
【文章来源】: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方案研究思路及相互关系图
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LTE 系统下的 D2D 通信技术和无发现过程更加高效,避免了设备发现过程中的资源浪费。D2D 设册、位置信息报告、用户发现请求、请求判断与授权以及请求回应发现信号独立形式的 D2D 用户自主发现过程,在 D2D 设备发现开始搭建通信链路。
图 2.2 发现信号独立形式的 UE 自主发现D 通信链路的搭建也分为两种,分别为根据侦测的 D2D 流量搭建通信会话方E 信令的通信会话搭建方式,前者是一种最基本的通信链路会话建立方式,改进,通过使用专用的 SAE 信令避免了 IP 分组动态监测 D2D 业务流量的绍第一种 D2D 通信链路搭建方式。 SAE 架构的 LTE 系统使用互联网协议工作在分组交换域中,SAE 取代了交换中心MSC的电路交换并拓展了SAE架构服务器上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立使用 SIP 协议并发生在用户平面,SAE 架构包括移动管理实体 MME 和N 网关,它们建立起了用户和服务 PDN 网关的 SAE 承载,IP 隧道和 IP 连 SAE 架构中通过 SIP 邀请建立的通信会话过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跳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中谐振中继器部署方法[J]. 吴渊,冯勇,郭磊,杨心.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8(12)
[2]D2D通信中一种基于FFR的动态功率控制方案[J]. 王现超,江帆,孙长印,李晨碧,申斌艳. 电信科学. 2016(09)
[3]LTE网络下基于图着色理论的D2D分簇资源分配方案[J]. 何朵奇,王斌,季文君,王文鼐.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硕士论文
[1]LTE网络下D2D通信技术的研究[D]. 孙晓梅.南京邮电大学 2014
[2]D2D通信技术研究[D]. 荣涛.南京邮电大学 2013
[3]移动通信系统上行链路关键技术的研究[D]. 桂林卿.上海交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68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468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