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极化信号处理的OFDM系统相位噪声消除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0 08:37
由本地振荡器不理想造成的相位噪声会给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令OFDM系统接收信号产生公共相位误差(Common Phase Error,CPE)和子载波间干扰(Inter Carrier Interference,ICI),导致OFDM系统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e,BER)等性能的下降。此外,对于大规模多入多出 OFDM(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OFDM,MIMO-OFDM)系统来说,相位噪声则会造成遍历容量的降低。为消除相位噪声对OFDM及massive MIMO-OFDM系统的影响,本文利用极化域这一新的信号处理维度,结合信号极化状态对相位噪声不敏感这一特性,提出利用极化信号处理技术消除OFDM及massive MIMO-OFDM系统上行链路中相位噪声影响的一系列方案。论文围绕如何利用极化信号处理技术消除OFDM及massive MIMO-OFDM系统中由相位噪声带来的影响而展开。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基于...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2-1?OFDM与FDM技术频谱对比??OFDM技术利用IFFT和FFT?(或IDFT和DFT)实现子载波的正交,是复??
轨迹形状和旋向可表现出无穷多种的极化状态。因此,可以用电场矢量在电磁波??传播方向横截面的投影直观的表现出极化状态。通常极化状态可分为三种,即橢??圆型、圆形和线性,分别对应椭圆极化、圆极化和线极化[91],[92],如图2-2所示。??18??
论文将围绕基于极化调制的OFDM系统相位噪声消除、基于正交极化的??OFDM系统消除以及基于极化调制的massive?MIMO-OFDM系统相位噪声消除??这三个方面展开研宄,如图2-3所示。??面临挑战I?关键问题?研究内容?t?__??j?!?|?评估指标??!?/?\??!?极化信号处:??(?A?|」理技术CPE?f?'??,消除研究\彳'4基于极化调制的0FDM系统?vBER??I?J?\!/\?*??I?d理技术相位V?X?7SE??噪声f余研、?N?/X??1CI肩除?i?^ ̄ ̄V,?I?j基于正交极化的OFDM系统复本度??^^?!去极化效应相位噪声消除(第四章)qTNR??J影响及消除p?I?J?;?/??无线信道研究?j\!?/??去极化效?>?-?■?<?\!?/?/?SNR??应);f单用?¥大+规\??;?x?/??、??^?1?模天线场景!丨\/基于极化调制的massive丨??/’massive、?相位噪声消MIMO-OFDM系统相位噪声消^?■遍历容量??MIM〇-〇FDM/f?^除研究」!?1?除(第五章)??丨?i?i??相位噪声消:!??!?除研究j??I??图2-3论文研究思路??由上图可见,论文在5个关键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天线数的不同、相位噪声??3dB带宽和子载波带宽的不同,将论文主要分为三个研宄内容。其中第三、四章??是单天线OFDM系统(论文中由于极化信号收发的需要,实际部署的是2x2的??正交双极化天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 3-D Polarization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Method and Constellation Mapping[J]. SUN Xuehong,ZHANG Haiying,ZENG Zhimin,GUO Caili. 中国通信. 2015(10)
[2]偏振复用差分相移键控信号的数字相干解调与偏振解复用算法研究[J]. 冯勇,闻和,张汉一. 光学学报. 2010(05)
[3]随机相位编码抑制步进频率探地雷达RFI的研究[J]. 李廷军,孔令讲,周正欧.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9(07)
[4]OFDM系统中相位噪声的自适应补偿技术及性能仿真[J]. 张浩,陈杰,亓中瑞,邱昕. 系统仿真学报. 2008(02)
[5]LFM脉冲压缩雷达抗移频干扰的方法研究[J]. 刘忠,陈登伟,谢晓霞,王国玉,王雪松. 现代雷达. 2006(11)
[6]APC迭代滤波算法与性能分析[J]. 施龙飞,王雪松,徐振海,肖顺平.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6(09)
[7]干扰背景下雷达最佳极化的分步估计方法[J]. 施龙飞,王雪松,肖顺平,徐振海. 自然科学进展. 2005(11)
[8]基于ISVS的微弱信号检测[J]. 李永祯,肖顺平,王雪松,庄钊文. 电子学报. 2005(06)
[9]基于目标分解的极化雷达飞机识别法[J]. 李莹,任勇,山秀明.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7)
[10]目标动态极化结构特征提取与识别[J]. 肖顺平,庄钊文,王雪松,郭挂蓉. 电子学报. 1998(03)
博士论文
[1]雷达微弱目标检测和跟踪方法研究[D]. 吴兆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
[2]统计MIMO雷达检测理论研究[D]. 廖羽宇.电子科技大学 2012
[3]宽带/超宽带雷达运动人体目标检测与特征提取关键技术研究[D]. 贺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
[4]瞬态极化雷达测量、检测与抗干技术研究[D]. 常宇亮.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0
[5]圆极化微带天线及其在海事卫星通信中的应用[D]. 付世强.大连海事大学 2010
[6]光纤偏振态的高速控制与偏振编码通信[D]. 李政勇.北京交通大学 2009
[7]基于透明电光陶瓷偏振控制器及其算法的设计与研究[D]. 李伟文.浙江大学 2005
[8]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的监测与补偿[D]. 刘汉奎.浙江大学 2005
[9]瞬态极化统计特性及处理的研究[D]. 李永祯.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4
[10]极化雷达时频分析与目标识别的研究[D]. 曾勇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降雨环境中Ka频段数字卫星通信系统性能研究[D]. 张栓晓.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
[2]偏振模色散和偏振相关损耗效应在偏振复用中的影响[D]. 王铁城.天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86945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2-1?OFDM与FDM技术频谱对比??OFDM技术利用IFFT和FFT?(或IDFT和DFT)实现子载波的正交,是复??
轨迹形状和旋向可表现出无穷多种的极化状态。因此,可以用电场矢量在电磁波??传播方向横截面的投影直观的表现出极化状态。通常极化状态可分为三种,即橢??圆型、圆形和线性,分别对应椭圆极化、圆极化和线极化[91],[92],如图2-2所示。??18??
论文将围绕基于极化调制的OFDM系统相位噪声消除、基于正交极化的??OFDM系统消除以及基于极化调制的massive?MIMO-OFDM系统相位噪声消除??这三个方面展开研宄,如图2-3所示。??面临挑战I?关键问题?研究内容?t?__??j?!?|?评估指标??!?/?\??!?极化信号处:??(?A?|」理技术CPE?f?'??,消除研究\彳'4基于极化调制的0FDM系统?vBER??I?J?\!/\?*??I?d理技术相位V?X?7SE??噪声f余研、?N?/X??1CI肩除?i?^ ̄ ̄V,?I?j基于正交极化的OFDM系统复本度??^^?!去极化效应相位噪声消除(第四章)qTNR??J影响及消除p?I?J?;?/??无线信道研究?j\!?/??去极化效?>?-?■?<?\!?/?/?SNR??应);f单用?¥大+规\??;?x?/??、??^?1?模天线场景!丨\/基于极化调制的massive丨??/’massive、?相位噪声消MIMO-OFDM系统相位噪声消^?■遍历容量??MIM〇-〇FDM/f?^除研究」!?1?除(第五章)??丨?i?i??相位噪声消:!??!?除研究j??I??图2-3论文研究思路??由上图可见,论文在5个关键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天线数的不同、相位噪声??3dB带宽和子载波带宽的不同,将论文主要分为三个研宄内容。其中第三、四章??是单天线OFDM系统(论文中由于极化信号收发的需要,实际部署的是2x2的??正交双极化天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 3-D Polarization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Method and Constellation Mapping[J]. SUN Xuehong,ZHANG Haiying,ZENG Zhimin,GUO Caili. 中国通信. 2015(10)
[2]偏振复用差分相移键控信号的数字相干解调与偏振解复用算法研究[J]. 冯勇,闻和,张汉一. 光学学报. 2010(05)
[3]随机相位编码抑制步进频率探地雷达RFI的研究[J]. 李廷军,孔令讲,周正欧.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9(07)
[4]OFDM系统中相位噪声的自适应补偿技术及性能仿真[J]. 张浩,陈杰,亓中瑞,邱昕. 系统仿真学报. 2008(02)
[5]LFM脉冲压缩雷达抗移频干扰的方法研究[J]. 刘忠,陈登伟,谢晓霞,王国玉,王雪松. 现代雷达. 2006(11)
[6]APC迭代滤波算法与性能分析[J]. 施龙飞,王雪松,徐振海,肖顺平.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6(09)
[7]干扰背景下雷达最佳极化的分步估计方法[J]. 施龙飞,王雪松,肖顺平,徐振海. 自然科学进展. 2005(11)
[8]基于ISVS的微弱信号检测[J]. 李永祯,肖顺平,王雪松,庄钊文. 电子学报. 2005(06)
[9]基于目标分解的极化雷达飞机识别法[J]. 李莹,任勇,山秀明.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7)
[10]目标动态极化结构特征提取与识别[J]. 肖顺平,庄钊文,王雪松,郭挂蓉. 电子学报. 1998(03)
博士论文
[1]雷达微弱目标检测和跟踪方法研究[D]. 吴兆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
[2]统计MIMO雷达检测理论研究[D]. 廖羽宇.电子科技大学 2012
[3]宽带/超宽带雷达运动人体目标检测与特征提取关键技术研究[D]. 贺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
[4]瞬态极化雷达测量、检测与抗干技术研究[D]. 常宇亮.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0
[5]圆极化微带天线及其在海事卫星通信中的应用[D]. 付世强.大连海事大学 2010
[6]光纤偏振态的高速控制与偏振编码通信[D]. 李政勇.北京交通大学 2009
[7]基于透明电光陶瓷偏振控制器及其算法的设计与研究[D]. 李伟文.浙江大学 2005
[8]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的监测与补偿[D]. 刘汉奎.浙江大学 2005
[9]瞬态极化统计特性及处理的研究[D]. 李永祯.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4
[10]极化雷达时频分析与目标识别的研究[D]. 曾勇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降雨环境中Ka频段数字卫星通信系统性能研究[D]. 张栓晓.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
[2]偏振模色散和偏振相关损耗效应在偏振复用中的影响[D]. 王铁城.天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86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486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