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多天线的物联网通信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0 06:10
  物联网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第三波浪潮,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当前的物联网节点数据通信采用传统单天线的方式,将日益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到物联网系统中,通过配置多天线可以提升接收端信噪比,也可以通过复用技术来提升数据传输速率,扩大传输带宽,促进物联网的发展,提升物联网系统整体的性能,这个是一件非常有远见的研究。本篇毕业论文首先从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开始,介绍当前4G和5G中广泛采用的多天线技术,通过探讨在各种多天线的配置来为通信系统带来通信性能的提升。通过介绍OFDM技术来探究在使用了OFDM技术之后,带来的频谱效率的提升,提升通信速率,同时也避免了在多载波传输中的符号间的相互干扰。通过前文的技术解读之后,开始针对多天线物联网系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首先是通过机器仿真来检验在理想环境中系统的通信性能,之后将搭建的系统置于真实的环境中经历真实的信道实现多天线系统的通信,通过调整实验参数,观察天线数目配置在实际情况下,带来通信系统性能的提升,包括信道容量,误码率和调制解调的精度等。本论文将围绕着物联网多天线技术,从基础硬件...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多天线的物联网通信技术研究


各代移动通信迄今为止,移动网络称为最完善的无线网络,其最大的特点是在连续移动的

吊舱,蓝牙,网关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同时物联网产业链巨大,并以飞快的速度的产业。如果真的实现了万物互联,我们用到汽车领域,成为车联网,汽车将不需出来做其他事情,汽车的驾驶完全是由车断,所以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得到了大为智慧家庭,家里的所有电器都能通过物千里之外来控制家电,为生活提供更便捷生。物联网还广泛应用于农林、医疗、制”。物联网,是基于 WLAN 技术的物联网。门的网关设备。你家的摄像头、门窗传感Fi 进行控制,就和家里的电脑一样。Wi-Fi 感器,不到一周就要换电池。

接收天线,线性


集是指用不同的波段来发送相同的信息,由于是用的不同上保护间隔。从总体发送功率消耗的情况来看,在载波间,因此占用了一部分带宽,所以会造成整体的发射功率增集是指由于使用了多根天线,信号所经历的衰落信道状况空间分集的角度来看,由于在空间中,信号所经历的衰落用刻意耗费功率来保持信道衰落的独立性,因此空间分集比。发送分集适合于发送端在空间、供电能力和处理能力蜂窝系统。接收天线和一直以来最常用的就是在接收端配置多于 1 根的天线来式(2-1)所示,在接收端分别配置了 个不同的接收天线子 ,…, 。所以在线性天线合并的模型中,如图 2-1示为: [ ]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数据时代下的无线电监测[J]. 汪庭霁.  数字通信世界. 2015(05)
[2]压缩感知重构算法研究[J]. 王田川,宋建新.  电视技术. 2013(11)
[3]一种新的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方法研究[J]. 肖乐群,赵拥军,朱建东.  信号处理. 2012(02)
[4]多传感器节点分布式协作调制识别算法[J]. 刘爱声,朱琦.  信号处理. 2011(08)
[5]物联网核心技术与应用场景[J]. 孙鹏,王耀辉,陈超.  通信技术. 2011(05)
[6]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综述[J]. 雷震,蒋延杰,刘玉军.  信息系统工程. 2011(01)
[7]基于加权表决的决策层融合多系统调制识别[J]. 程汉文,陈亮,吴乐南.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0(02)
[8]基于MIMO模式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协议[J]. 汤波,王雁东,周明天.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9(06)
[9]基于信息融合的信号调制方式识别[J]. 程汉文,吴乐南.  信号处理. 2009(04)
[10]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技术[J]. 刘琳,于海斌,曾鹏.  计算机工程. 2008(02)

博士论文
[1]认知无线电中频谱感知及资源优化分配的研究[D]. 肖淑艳.中国矿业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物联网终端宠物定位器的解决方案及实践研究[D]. 杨锋.南京邮电大学 2018
[2]无线电干扰信号发现与识别的研究[D]. 孔明明.西华大学 2010
[3]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C波段无线电信号智能分析[D]. 李波.西华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32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5320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3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