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性癫痫患者的基底节-皮层环路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5 02:36
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性癫痫(Epilepsy with 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s,GTCS)是特发性全面性癫痫(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y,IGE)的一种亚型,其生理特征为神经元活动的异常放电。既往研究发现GTCS患者的丘脑-皮层连接通路存在异常,这表明皮层下-皮层回路的连接特征与GTCS发病紧密相关,但却没有研究锁定考查丘脑-皮层回路的“子通路”,特别是基底节-皮层通路对于GTCS的效应。因此,本文拟从多个水平构建基底节到大脑皮层的白质连接通路并对其结构连接及微结构进行细微的考察。为此,我们收集了68名GTCS患者和85名健康被试的磁共振数据,从三个层面对GTCS基底节-皮层回路进行了分析。首先,在全脑层面我们进行了基于白质骨架的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结果发现了GTCS患者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在胼胝体、上纵束和下纵束、扣带回、放射冠前(后)肢、下额枕束以及丘脑前辐射呈现显著的降低;平均弥散率(mean diff...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癫痫的研究背景
1.1.2 磁共振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癫痫的脑影像研究现状
1.2.2 癫痫的基底节-丘脑-皮层环路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性癫痫患者的基底节-大脑皮层的结构连接分析
1.4.2 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性癫痫患者的基底节-大脑皮层白质微结构的改变
1.5 本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性癫痫患者的基底节-皮层的结构连接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数据采集
2.2.3 弥散张量数据预处理
2.2.4 感兴趣脑区的获取及处理
2.2.5 全脑白质骨架的弥散参数计算
2.2.6 概率性示踪及白质微结构指标提取
2.3 统计分析
2.3.1 基于全脑的白质骨架弥散统计分析
2.3.2 结构连接及白质通路弥散指标
2.4 结果
2.4.1 基于全脑的白质骨架统计分析结果
2.4.2 基于概率示踪的结构连接强度改变
2.4.3 基于连接通路提取的弥散指标的统计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性癫痫患者的基底节-皮层路径的白质微结构改变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数据采集
3.2.3 弥散磁共振数据的预处理
3.2.4 ROI区域的提取
3.2.5 纤维束通路的提取
3.3 统计分析
3.3.1 白质微结构指标的提取与对比
3.3.2 白质微结构指标的统计分析
3.4 结果
3.4.1 单个被试弥散指标提取
3.4.2 组间差异结果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4.1 全文总结
4.2 局限性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本文编号:3837001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癫痫的研究背景
1.1.2 磁共振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癫痫的脑影像研究现状
1.2.2 癫痫的基底节-丘脑-皮层环路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性癫痫患者的基底节-大脑皮层的结构连接分析
1.4.2 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性癫痫患者的基底节-大脑皮层白质微结构的改变
1.5 本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性癫痫患者的基底节-皮层的结构连接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数据采集
2.2.3 弥散张量数据预处理
2.2.4 感兴趣脑区的获取及处理
2.2.5 全脑白质骨架的弥散参数计算
2.2.6 概率性示踪及白质微结构指标提取
2.3 统计分析
2.3.1 基于全脑的白质骨架弥散统计分析
2.3.2 结构连接及白质通路弥散指标
2.4 结果
2.4.1 基于全脑的白质骨架统计分析结果
2.4.2 基于概率示踪的结构连接强度改变
2.4.3 基于连接通路提取的弥散指标的统计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性癫痫患者的基底节-皮层路径的白质微结构改变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数据采集
3.2.3 弥散磁共振数据的预处理
3.2.4 ROI区域的提取
3.2.5 纤维束通路的提取
3.3 统计分析
3.3.1 白质微结构指标的提取与对比
3.3.2 白质微结构指标的统计分析
3.4 结果
3.4.1 单个被试弥散指标提取
3.4.2 组间差异结果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4.1 全文总结
4.2 局限性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本文编号:3837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837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