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OFDM系统中子载波干扰的抑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3 07:00

  本文关键词:OFDM系统中子载波干扰的抑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突出的抗干扰能力以及较高的频谱利用率,使其成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的关键技术。但是,OFDM系统需要精确的频率同步来保持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而无线信道的时变性以及多普勒频展都会使发送符号产生频率偏移,从而导致子载波间干扰(Inter Carrier Interference,ICI)。并且在高传输速率下,ICI对系统的影响更大。因此,对OFDM系统中ICI的消除方法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论文首先对OFDM系统中ICI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较全面地研究了由载波频率偏移和多径时变信道引起的ICI,并通过仿真说明了ICI对OFDM系统的影响。随后对当前的ICI消除算法进行了研究。其中相邻符号自消除算法通过将互为相反数的发送符号调制到相邻子载波上来减小载波间的干扰系数,时域加窗算法可以有效降低信号的功率谱旁瓣,而迫零均衡和最小均方误差均衡方法可以用来消除无线时变信道下的ICI。最后针对由载波频偏引起的ICI,论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ICI自消除算法,即基于对称子载波的ICI自消除算法。所提算法将互为相反数的发送符号调制到对称子载波上,并在接收端将解调信号进行线性组合。为了进一步降低ICI,将基于对称子载波的ICI自消除算法与时域加窗相结合,即在发送数据符号之前,与升余弦函数相乘。仿真实验表明对称算法可以减小子载波间的干扰系数,提高系统的载波干扰比(Carrier to Interference power Ratio,CIR)性能。并且加窗后OFDM符号频谱的边瓣衰减速度快,从而降低了对频偏的敏感性。而针对由多径时变信道引起的ICI,将对称算法与频域均衡相结合,即在发送端对符号进行对称调制,而在接收端增加迫零均衡器来恢复所需的发送符号。仿真结果表明,与频域均衡结合后,可以有效抑制由多径时变信道引起的ICI,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关键词】:正交频分复用 子载波间干扰 ICI自消除算法 时域加窗 频域均衡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9.5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绪论9-13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OFDM技术特点10-11
  • 1.3 ICI抑制研究现状11-12
  • 1.4 本文内容安排12-13
  • 2 无线移动环境及OFDM系统13-22
  • 2.1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13-19
  • 2.1.1 OFDM基本原理13-16
  • 2.1.2 OFDM的DFT/IDFT实现16
  • 2.1.3 保护间隔和循环前缀16-18
  • 2.1.4 OFDM系统收发机结构18-19
  • 2.2 移动无线信道的传输特性19-21
  • 2.2.1 多径效应和多径时延扩展19-20
  • 2.2.2 多普勒频移20-21
  • 2.3 本章小结21-22
  • 3 OFDM系统ICI分析22-37
  • 3.1 载波频偏引起的ICI22-29
  • 3.1.1 载波频偏引起ICI机理22-24
  • 3.1.2 ICI分布特性分析24-26
  • 3.1.3 ICI对信号功率的影响26-28
  • 3.1.4 ICI对信噪比性能的影响28-29
  • 3.2 无线时变信道引起ICI29-33
  • 3.2.1 无线时变信道引起ICI机理29-32
  • 3.2.2 无线时变信道下的ICI特性32-33
  • 3.3 ICI对OFDM系统误码率性能的影响33-36
  • 3.4 本章小结36-37
  • 4 OFDM系统中子载波间干扰抑制方法37-47
  • 4.1 ICI自消除算法37-41
  • 4.1.1 相邻符号自消除算法37-39
  • 4.1.2 多项式编码自消除算法39
  • 4.1.3 ICI自消除算法的仿真分析39-41
  • 4.2 时域加窗法41-43
  • 4.3 频偏估计与消除方法43-45
  • 4.4 频域均衡45-46
  • 4.4.1 迫零均衡45-46
  • 4.4.2 最小均方误差均衡46
  • 4.5 本章小结46-47
  • 5 改进的ICI消除方法47-70
  • 5.1 改进的ICI自消除算法47-58
  • 5.1.1 基于对称子载波的自消除算法47-50
  • 5.1.2 采用对称算法后干扰分布特性50-54
  • 5.1.3 CIR性能分析54-56
  • 5.1.4 BER性能分析56-58
  • 5.2 与时域加窗相结合的对称算法58-64
  • 5.2.1 算法原理分析58-61
  • 5.2.2 CIR性能分析61-62
  • 5.2.3 BER性能分析62-64
  • 5.3 对称算法与频域均衡相结合64-69
  • 5.3.1 对称算法与频域均衡相结合的系统结构65
  • 5.3.2 对称算法与频域均衡相结合65-68
  • 5.3.3 BER性能分析68-69
  • 5.4 本章小结69-70
  • 6 总结与展望70-72
  • 6.1 论文工作总结70
  • 6.2 今后工作展望70-72
  • 参考文献72-74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4-75
  • 致谢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万宏;薛磊;刘小秋;;罗兰C接收机抗载波干扰分析[J];舰船电子对抗;2007年06期

2 林洪文;周洪庆;刘福太;王子玲;;强载波干扰条件下的罗兰-C相位编码识别研究[J];测试技术学报;2012年03期

3 卢照敢;张青苗;张太镒;;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判决反馈干扰消除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年04期

4 苗睿锋,王永生;ST-OFDM系统载波干扰抑制技术研究[J];微计算机应用;2005年04期

5 黄宇岭;;试析如何提高家属区无线载波抄表抄收率[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23期

6 江波涛;郑善贤;;应用神经网络抑止OFDM系统载波干扰[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6年02期

7 梁志强;刘玉梅;李颜超;;基于矩阵变换的OFDM载波干扰消除方法[J];应用科技;2009年11期

8 梁双春;董炎杰;方媛;;TD-SCDMA 1.4MHz载波干扰性能分析[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1年08期

9 井梅;钱良;杨峰;;一种改进的OFDM载波干扰自消除算法[J];信息技术;2008年06期

10 陈书平;武欣;赵冬;彭木根;王文博;;多载波TDD-CDMA系统上行容量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永茂;曲晖;陈望达;潘莉莉;;OFDM系统中一种联合ICI消除方法研究[A];2011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巨虎;MIMO-OFDM系统子载波干扰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萌;OFDM系统中子载波干扰的抑制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2 钟劲杉;CDMA2000 EVDO Rev B邻载波干扰成因分析及解决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孙朝;LTE-Advanced系统中载波聚合下行资源调度技术的研究[D];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14年

4 张剑;OFDM系统中的载波干扰抑制技术研究与仿真[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侯瑞峰;LTE-Advanced上行载波聚合技术研究[D];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14年

6 马晓凤;恒包络OFDM子载波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康洁;MIMO-OFDM系统干扰消除技术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OFDM系统中子载波干扰的抑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87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a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