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控阵雷达制导寄生回路影响及抑制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相控阵雷达制导寄生回路影响及抑制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捷联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具有扫描速率快、波束灵活、功率可分配等优点。然而由于捷联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固联在弹体上,所以想要获得制导所需的惯性系下视线信息,需要利用速率陀螺进行解耦。解耦时由于刻度尺差异产生的隔离度问题会对制导性能产生影响。论文以寻的制导过程中的捷联相控阵雷达导引头为对象,针对其隔离度问题,展开以下研究:针对捷联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工作原理,分析隔离度产生的主要原因;建立捷联相控阵雷达导引头隔离度模型及其寄生回路模型;在采用比例导引律的前提下,对寄生回路模型与含寄生回路的制导模型进行无量纲化,利用劳斯判据,分析不同的剩余飞行时间情况下,寄生回路与制导回路对相互之间稳定性的影响;分析隔离度寄生回路对重要制导参数的影响;利用伴随法,分析在不同误差源下,隔离度的存在对脱靶量的影响。在全面分析了相控阵雷达导引头隔离度对制导系统的影响后,提出两种隔离度抑制方法并对其进行验证。第一种方法是利用强迫抖动的方式估计天线罩隔离度;第二种方法使用EKF模型对影响隔离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估计并补偿。
【关键词】:捷联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 天线罩误差 隔离度 寄生回路 隔离度估计 EKF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58.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4
- 1.1 题目来源、目的和意义8-9
- 1.2 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9-12
- 1.2.1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技术9
- 1.2.2 导引头隔离度及其寄生回路9-11
- 1.2.3 隔离度影响分析11
- 1.2.4 导引头隔离度估计与抑制11-12
- 1.3 研究内容12-14
- 2 捷联相控阵雷达导引头与惯组模型建立14-30
- 2.1 常用坐标系定义与转换关系14-18
- 2.1.1 常用坐标系定义15-16
- 2.1.2 坐标系之间的转换16-18
- 2.2 导引头测量模型18-22
- 2.2.1 用波束转角与失调角表达18-19
- 2.2.2 用惯性系下视线角表达19-22
- 2.3 惯组量测模型22-23
- 2.4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测角原理及主要误差23-29
- 2.4.1 测角原理23-25
- 2.4.2 主要误差25-29
- 2.5 本章小结29-30
- 3 惯性系下视线角速率重构及重构带来的隔离度问题30-38
- 3.1 捷联相控阵雷达导引头视线角重构方案30-32
- 3.2 捷联去耦产生的隔离度问题32-36
- 3.2.1 隔离度定义32-33
- 3.2.2 相控阵导引头视线角重构方案产生的隔离度问题33-36
- 3.3 本章小结36-38
- 4 隔离度及其寄生回路的影响分析38-60
- 4.1 制导回路模型建立38-43
- 4.1.1 导引律模型38-39
- 4.1.2 自动驾驶仪模型39-41
- 4.1.3 制导回路等效模型41-43
- 4.2 寄生回路特性分析43-47
- 4.3 隔离度寄生回路对制导系统稳定性的影响47-49
- 4.4 隔离度寄生回路对制导性能参数的影响49-53
- 4.4.1 对有效比例导引系数的影响49-50
- 4.4.2 对制导时间常数的影响50-53
- 4.5 隔离度寄生回路对制导精度的影响53-58
- 4.5.1 伴随法简介53-55
- 4.5.2 制导精度分析55-58
- 4.6 本章小结58-60
- 5 隔离度问题的抑制方法研究60-88
- 5.1 天线罩误差斜率估计60-74
- 5.1.1 测量原理61-62
- 5.1.2 带通滤波器62-63
- 5.1.3 频谱分析63-66
- 5.1.4 仿真验证66-74
- 5.2 基于EKF的隔离度估计与抑制74-87
- 5.2.1 基于开环EKF模型的波控因数估计74-82
- 5.2.2 基于闭环EKF模型的波控因数估计82-87
- 5.3 本章小结87-88
- 6 六自由度仿真88-104
- 6.1 机动弹头各单机模型建立88-93
- 6.1.1 弹头动力学88-89
- 6.1.2 导引头测量模型89-90
- 6.1.3 惯组测量模型90-91
- 6.1.4 导航计算模型91
- 6.1.5 姿态控制系统91-92
- 6.1.6 EKF估计补偿模型92-93
- 6.2 仿真条件93-95
- 6.3 仿真结果95-103
- 6.4 本章小结103-104
- 7 结论104-106
- 参考文献106-108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108-110
- 致谢11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玉洁,王炳如;《空间探测相控阵雷达》出版发行[J];现代雷达;2001年S1期
2 ;空间信息获取与处理系列专著 《空间探测相控阵雷达》出版发行[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年08期
3 李钦富;国外舰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的发展状况[J];电子科学技术评论;2004年03期
4 王剑,罗军;舰载相控阵雷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讯技术;2005年03期
5 何子述;金林;韩蕴洁;严济鸿;;光控相控阵雷达发展动态和实现中的关键技术[J];电子学报;2005年12期
6 贾春燕;李冬文;叶莉华;崔一平;;相控阵雷达与光控相控阵雷达[J];电子器件;2006年02期
7 李冬文;贾春燕;叶莉华;崔一平;;光控相控阵雷达中的真延时技术[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6年03期
8 邵正途;朱和平;郭建明;彭飞;;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在反导预警系统中的应用[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年S2期
9 杨红超;张伟;余方利;韩振铎;;相控阵雷达多目标数据处理仿真实现[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08年04期
10 张永杰;李少洪;朱海冰;;多功能相控阵雷达优化搜索建模与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8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庆宇;;相控阵雷达搜索的优化方法[A];四川省电子学会雷达与火控、电子线路与系统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1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6年
2 王帆;赵锋;肖顺平;;防空反导相控阵雷达数据处理建模仿真研究[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季明刚;张友益;;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资源综合调度算法研究[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杨非;牛长流;臧淼;;相控阵雷达的信号识别分析[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吴在东;肖海红;;二维相控阵雷达模块化结构设计与实现[A];2005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王义春;朱旗;龚晨;;锥体共形相控阵波束控制[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7 陶晓瑛;钟剑锋;;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密封设计研究[A];2008年电子机械与微波结构工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李学林;项鑫;黄广炎;冯顺山;;钨球破片对相控阵雷达典型部件的侵彻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牛岩;刘洪;吴海东;;对某相控阵雷达的脉冲卷积干扰效果分析与仿真[A];2014第二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上)[C];2014年
10 马利华;;大型相控阵雷达天线罩结构设计[A];2008年电子机械与微波结构工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琳 刘江平 宋丽娟;现代海战防空“千里眼”:舰载相控阵雷达[N];解放军报;2005年
2 伍冀陆;“阵风”的新RBE2雷达[N];中国国防报;2011年
3 楼宏高 口述 吴天 袁强 整理;说说我掌控的“相控阵”[N];中国国防报;2011年
4 吴腾奇;漫谈相控阵雷达技术[N];中国国防报;2014年
5 本报特约撰稿 亦天;《汉和》:歼-10“雷达革命”[N];中国国防报;2012年
6 水生;为什么相控阵雷达天线不用转动?[N];中国国防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郑莹莹;电子科大打造智能“车联网”世界[N];成都日报;2014年
8 巴丁;建造信息化航母:国防科技面临的新挑战[N];学习时报;2011年
9 刘江平 刘建安;扫视海空的“神眼”[N];解放军报;2001年
10 晓金;“戈”号航母简介[N];中国船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建斌;相控阵雷达资源优化管理的理论与方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周文辉;相控阵雷达及组网跟踪系统资源管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3 程婷;相控阵雷达自适应资源管理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江朝抒;机载相控阵雷达地面低速动目标检测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丁霄;基于方向图可重构技术的相控阵大角度扫描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何俊;相控阵馈电网络中的无源器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忠传;毫米波宽带相控阵数字单脉冲雷达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伍洋;射电望远镜天线相控阵馈源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廖羽宇;统计MIMO雷达检测理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何茜;MIMO雷达检测与估计理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建斌;相控阵雷达搜索技术研究及其仿真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2 王哲;数字相控阵雷达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3 赵宇;相控阵雷达资源优化管理[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杨苏倩;L波段相控阵雷达T/R模块关键电路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朱春燕;基于光纤真延时网络的相控阵系统[D];东南大学;2015年
6 李超;破片式战斗部对典型相控阵雷达毁伤评估[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廖明;色散延迟线在相控阵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8 李晓东;相控阵雷达调度与TAS协同控制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9 王振勇;基于强互耦的宽带相控阵及其RCS缩减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刘会奇;毫米波相控阵的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相控阵雷达制导寄生回路影响及抑制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3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93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