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中关于多中继选择策略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协作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中关于多中继选择策略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因为泥石流灾害具有流量大、流速快、毁坏力强等特点,导致一直以来对泥石流的监测都缺乏切合实际的方案。伴随着无线传感器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以其低成本、低功耗、快速响应等优点,为我们在泥石流临灾预警和监测方面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泥石流临灾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运而生。然而在泥石流灾害爆发时,复杂的电磁环境和多变的信道条件导致了我们必须面临的关键问题——如何确保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的可靠传输、实现网络节点的能量负载均衡以期最大限度地延长网络的寿命。为了解决上述的关键问题,我们将协作通信技术应用于泥石流临灾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并对三节点协作模型、含S-D链路协作模型和无S-D链路协作模型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对放大转发协议(AF)、解码转发协议(DF)、选择转发协议(SDF)和增量中继协议(IF)进行了研究,并在IF协议的基础上对多中继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单中继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以及单信道直接传输信道模型进行了节点功耗和中断概率的对比分析,证明了多中继协作传输在泥石流临灾监测环境下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上述协议都存在有共同的缺陷——相对于整个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来说,把中继链路或者传感器节点能耗以单独的部分进行分析和研究,而没有从整体上对网络的功耗以及节点的能量负载均衡进行把握。为此在基于IF协议的多中继协作模型下,我们提出一种依托多种网络性能指标并且基于联合预测的能量负载均衡多中继选择策略,并应用于泥石流临灾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中,实现了提高网络的通信质量、节点能量负载均衡的目标。基于联合预测的能量负载均衡多中继选择策略的关键技术有:一、基于S-R信道的LQI和中继节点的剩余电量形成协作传输小组的雏形。二、利用马尔可夫预测方法计算出雏形协作传输小组的中断概率Pout,如果PoutPout-threshold那么就会把雏形协作传输小组作为最终确定传输信息的协作小组;否则,丢弃当前雏形协作传输小组并进行重新生成。三、整个基于联合预测的多中继选择策略以“轮询”的方式执行,直至整个多中继协作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生命的结束。通过实验得出,我们提出的基于联合预测的多中继选择策略使得监测网络的中断概率、误码率都有明显降低,并且能量的消耗能均匀的分布于所有的中继节点。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 多中继协作 联合预测 可靠传输 能量负载均衡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42.23;TP212.9;TN92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10-11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11-13
- 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与协作通信技术13-25
- 2.1 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13-16
- 2.1.1 泥石流临灾监测系统的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结构13-14
- 2.1.2 监测节点的硬件结构14-15
- 2.1.3 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15-16
- 2.2 协作通信技术16-22
- 2.2.1 常见协作模型介绍16-18
- 2.2.2 基于中断概率的协作通信协议分析18-21
- 2.2.3 网络性能的评价指标21-22
- 2.3 协议仿真对比22-24
- 2.3.1 仿真目的和参数设置22-23
- 2.3.2 仿真结果与分析23-24
- 2.4 协作通信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实践意义24-25
- 2.5 本章小结25
- 第三章 基于功耗和误码率的多中继协作监测网络分析25-33
- 3.1 硬件节点的能耗分析25-26
- 3.2 单信道的误码率分析26-28
- 3.2.1 双态Gilbert-Elliot信道模型26-27
- 3.2.2 误码率仿真实验27-28
- 3.3 单信道功耗分析28
- 3.4 多中继协作的功耗28-31
- 3.4.1 系统模型介绍28-29
- 3.4.2 功耗分析29-31
- 3.5 实验仿真31-32
- 3.6 总结32-33
- 第四章 基于联合预测的负载均衡多中继选择策略33-42
- 4.1 常见多中继协作策略概述33-34
- 4.2 马尔可夫预测方法34-35
- 4.2.1 基本模型34-35
- 4.2.2 基本概念35
- 4.3 负载均衡多中继选择策略的实现35-42
- 4.3.1 负载均衡多中继选择策略的基本原理35-36
- 4.3.2 负载均衡多中继选择策略的工作流程36-42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42-46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46-48
- 6.1 结论46-47
- 6.2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47-48
- 参考文献48-51
- 在学期间的成果51-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有根,周黔生;浙江省泥石流情况简述[J];浙江水利科技;2002年01期
2 刘丽,王建中,王士革;四川省泥石流灾害保险的风险分析与区划[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1期
3 李泳,姚寿福,胡凯衡,陈晓清,崔鹏;从蒋家沟泥石流阵流看泥石流堆积[J];山地学报;2003年06期
4 王首贵;泥石流成因和防治措施初探[J];海河水利;2003年06期
5 刘希林,苏鹏程;四川省泥石流风险评价[J];灾害学;2004年02期
6 陈晓清,李泳,崔鹏;滑坡转化泥石流起动研究现状[J];山地学报;2004年05期
7 赵源,刘希林;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年03期
8 李晓春;泥石流 危险的流动[J];森林与人类;2005年11期
9 倪化勇,刘希林;泥石流灾害对社会影响的度量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年01期
10 毛以伟,谌伟,王珏,陈正洪,王仁乔,王丽;湖北省山洪(泥石流)灾害气象条件分析及其预报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以伟;王珏;谌伟;陈正洪;王仁乔;王丽;;湖北省山洪(泥石流)灾害气象条件分析及其预报研究[A];三峡库区强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研究[C];2005年
2 张春山;;唐秦地区泥石流灾害主要特征与预测[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13)[C];1998年
3 蒋运志;梁和生;秦艳芬;林政;;泥石流灾害的防范及避险技巧[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6第二届城市气象论坛——灾害·环境·影响·应对[C];2013年
4 谢洪;钟敦伦;矫震;张金山;;2008年汶川地震重灾区的泥石流[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杨丙章;陈梅芬;;青海西宁市山前泥石流的形成条件[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6 李翔;丘小春;叶科峰;;浅谈全州泥石流灾害中的应急测绘技术[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2分会场-测绘服务灾害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尚志海;刘希林;;泥石流灾害生态环境损失评价方法探讨[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士革;;泥石流灾害2001年灾情总结与2002年灾害趋势初步预测及防治对策[A];中国科协2002年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汇编之十[C];2002年
9 王猛;刘松敏;高桂芹;;诱发唐山地区泥石流发生的降雨形势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任宝林;;扎兰屯市东山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经济、社会效益浅析[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晓阳邋王江;梦醒时分泥石流袭来:幸存者忆惊魂[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2 本报通讯员 时悦;“泥石流”让工程遭受灭顶之灾[N];中国建设报;2006年
3 童国庆;日本:开敞式拦截坝防御泥石流[N];中国水利报;2008年
4 刘为民;怒江州泥石流灾害频发[N];云南日报;2008年
5 记者 唐茹 特约记者 牛长玲 通讯员 李晓波;西安局成功排除宝成铁路泥石流灾害[N];人民铁道;2009年
6 范士达 田野 陈静;意大利泥石流频发是天灾也是人祸[N];中国社会报;2010年
7 袁长焕;泥石流还会继续[N];卫生与生活报;2010年
8 张以诚;断言泥石流无法预报“不科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9 复旦大学保险系 许闲;泥石流保险的市场缺失[N];中国保险报;2010年
10 记者 毕子甲;岳阳泥石流:2米高巨石顺流而下[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洪涛;甘肃中南部滑坡、泥石流灾害机制及防灾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尚志海;泥石流灾害综合风险货币化评估及可接受风险研究[D];中山大学;2012年
3 铁永波;强震区城镇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与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4 张同刚;无控制DEM匹配与差异探测及其在泥石流灾害地区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马强;吉林省泥石流灾害易发性分析与评价[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婷;基于流域的攀西地区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张曦;泥石流、山体滑坡对云南省经济影响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3 任娟;基于无人机遥感与GIS技术的泥石流灾害监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吴德辉;基于ZigBee技术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预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东南大学;2015年
5 马军营;协作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中关于多中继选择策略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6 杜超;延安市山洪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及对策[D];长安大学;2012年
7 吴莉娟;凉山州强降雨型泥石流灾害预报预警研究[D];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2年
8 胡浩鹏;北京市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9 张迎春;铁路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与防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曹玉尧;区域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协作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中关于多中继选择策略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68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96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