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LDPC码和Turbo码的双模译码器设计

发布时间:2017-06-06 17:22

  本文关键词:基于LDPC码和Turbo码的双模译码器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代的无线通信系统都无一例外地需要先进的纠错编码技术来提高传输信息的可靠性。LDPC码和Turbo码作为两类性能接近香农极限的纠错码而受到广泛的研究。虽然目前各种通信标准采用了不同的信道编码方案,但面向未来,不同通信标准的融合与互补将是大势所趋,而很多的通信标准也不仅仅采用一种码字作为纠错方案。因此,在单模译码器发展日趋成熟的现在,有必要研究具有兼容性的多模式多标准译码器。在此背景下,本论文致力于研究并实现具有高效性能的资源节约型LDPC码/Turbo码双模译码器。首先,本文研究比较了LDPC码和Turbo码不同的译码算法,选取合适的算法作为双模译码算法。根据双模译码算法对非线性函数的不同处理,可分为查表近似法(LUT-log-MAP)和最值近似法(MAX-log-MAP)。本文结合了这两种算法的优劣势,提出了对状态度量信息计算和外信息计算采取不同简化方式的MIX-log-MAP算法。由仿真结果可得,MIX-log-MAP算法性能相较于MAX-log-MAP算法提高了0.2d B(误码率以10-3为标准),而与LUT-log-MAP算法相比,MIX-log-MAP算法在省去大量查表运算的同时,性能仅损失了0.1dB。其次,本文将新算法MIX-log-MAP应用于双模译码器实现,并根据LDPC码/Turbo码的译码流程的相似性,设计了各个共享计算模块,包括分支度量模块、状态度量模块和外信息模块。根据MIX-log-MAP的简化方式,每个SISO单元仅在状态度量模块调用了16个查找表。相较于文献[51]的每个SISO单元需调用54个查找表,本文节约了近70%的查找表数量。最后,针对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量译码器内部这个问题,本文研究Turbo码交织网络与LDPC码移位网络之间的联系,发现可以用LDPC码的移位器求Turbo码的块内置换地址。本文设计的双模数据重组网络,是设计资源节约型双模译码器的有益之举,而且相对于传统的Turbo码交织地址实时计算法,本文所用方法消耗逻辑器件大约减少了8.5%。以设计高性能低消耗的双模译码器为基本理念,本文的设计可支持WIMAX标准下不同码率的LDPC码译码,和3GPP LTE、TD-LTE标准不同码长的Turbo码译码。总结来说,本文设计的译码器在改进算法复杂度的同时不仅实现了计算模块的共享共用,还创新性地提出将LDPC码的移位网络和Turbo码的交织网络合并成一个双模数据重组网络结构,为日后双模译码器各个模块的共享共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LDPC码 Turbo码 双模译码器 数据重组网络 Log-MAP算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计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11.2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8
  • Abstract8-16
  • 1 绪论16-26
  • 1.1 课题研究背景16-17
  • 1.2 LDPC码国内外研究现状17-20
  • 1.2.1 LDPC码编码器研究17-18
  • 1.2.2 LDPC码译码算法与译码器研究18-20
  • 1.3 Turbo码国内外研究现状20-22
  • 1.3.1 Turbo码的译码算法与译码器研究20-21
  • 1.3.2 Turbo码交织器研究21-22
  • 1.4 双模译码器的研究现状22-23
  • 1.4.1 双模译码器现有研究22-23
  • 1.4.2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23
  • 1.5 课题研究内容23-24
  • 1.6 论文章节安排24-26
  • 2 LDPC/Turbo码基本原理26-37
  • 2.1 Turbo码基本原理26-29
  • 2.1.1 Turbo码简介及编码器结构26-27
  • 2.1.2 Turbo码内置交织器27-29
  • 2.2 LDPC码基本原理29-31
  • 2.2.1 LDPC码简述29-30
  • 2.2.2 WIMAX标准下的LDPC码30-31
  • 2.3 LDPC码多码率编码器设计31-36
  • 2.3.1 结合标准特点的RU算法简化31-33
  • 2.3.2 多码率编码器的控制模块和编码模块33-35
  • 2.3.3 仿真结果与分析35-36
  • 2.4 本章小结36-37
  • 3 LDPC/Turbo码译码算法研究37-58
  • 3.1 LDPC译码算法研究37-42
  • 3.1.1 BP译码算法37-39
  • 3.1.2 对数域BP算法及其简化算法39-40
  • 3.1.3 TDMP算法40-41
  • 3.1.4 LDPC译码算法仿真分析41-42
  • 3.2 Turbo码译码算法研究42-47
  • 3.2.1 Turbo译码器结构42-43
  • 3.2.2 MAP译码算法43-45
  • 3.2.3 Log-MAP算法及其简化算法45-47
  • 3.2.4 Turbo码算法仿真分析47
  • 3.3 LDPC/Turbo码双模译码算法研究47-57
  • 3.3.1 现有双模译码算法研究47-49
  • 3.3.2 现有双模译码算法改进49-50
  • 3.3.3 双模译码算法仿真分析50-57
  • 3.4 本章小结57-58
  • 4 双模译码器结构设计58-82
  • 4.1 双模译码器模块设计58-65
  • 4.1.1 基于改进算法的计算模块设计58-62
  • 4.1.2 SISO单元总体结构设计62-63
  • 4.1.3 双模译码器总体结构设计63-65
  • 4.2 双模译码器控制单元设计65-70
  • 4.2.1 SISO控制单元功能设计65-67
  • 4.2.2 译码总控制单元功能设计67-70
  • 4.3 双模译码器量化位宽选择70-77
  • 4.3.1 信道信息量化方案70-72
  • 4.3.2 译码中间数据量化方案72-74
  • 4.3.3 最大迭代次数设置74-77
  • 4.4 双模译码器仿真结果比较77-81
  • 4.4.1 译码器不同模式输出波形图77-79
  • 4.4.2 SISO单元LUT数量统计分析79-80
  • 4.4.3 双模译码器吞吐率与比较80-81
  • 4.5 本章小结81-82
  • 5 双模译码器数据重组网络82-95
  • 5.1 LDPC码循环移位网络82-83
  • 5.2 Turbo码交织/解交织网络83-87
  • 5.2.1 并行译码交织器概述83-85
  • 5.2.2 交织地址存储法85
  • 5.2.3 交织地址实时计算法85-87
  • 5.3 LDPC/Turbo码数据重组网络设计87-93
  • 5.3.1 Turbo码块内置换地址研究87-90
  • 5.3.2 双模共用数据重组网络结构90-92
  • 5.3.3 数据重组网络设计总结分析92-93
  • 5.4 本章小结93-95
  • 6 论文的总结与展望95-96
  • 参考文献96-101
  • 作者简介10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科军;柯熙政;彭铎;陈海燕;;大气激光通信系统中π-旋转LDPC码的设计与性能分析[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邹文华;李兵兵;;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中LDPC码的研究[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7年11期

3 张明玉;梅杓春;;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中准循环LDPC码的编码方法研究[J];有线电视技术;2008年02期

4 李强;陈其先;陈瑾;;流星余迹信道下LDPC码最小距离计算[J];广东通信技术;2008年10期

5 廖明,陈发堂;低差错平底特性的非规则LDPC码的设计[J];信息技术;2004年09期

6 谢伟;;LDPC码编码器实现方法[J];山西电子技术;2009年05期

7 赵明;李亮;;在线可编程准循环LDPC码高速编码器结构[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7期

8 智钢;刘荣科;赵岭;;分块选择重传的LDPC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协议设计[J];遥测遥控;2008年05期

9 李振松;李学华;杨大成;;基于LDPC码不等保护特性改进的混合重传算法[J];电子技术应用;2007年12期

10 马琦;陈曾平;;可快速编码的非规则LDPC码度分布优化[J];计算机仿真;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曦;周亮;;一种新的信道估计方法及其在LDPC码中的应用[A];2005中国通信集成电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洁;黄普明;周诠;;卫星ATM传输系统中一种新的LDPC码的构造[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鹏;王单;童胜;王新梅;;一种消除小环的正则LDPC码的构造方法[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孟响;戚金清;王兢;李双;;码率可变的LDPC码编码器的设计与实现[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1年

5 詹亚锋;殷柳国;陆建华;;LDPC码技术及其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张嘉毅;罗喜伶;黄智刚;;针对部分并行LDPC译码器的优化设计[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7 陈曦;周亮;;一种新的信道估计方法及其在LDPC码中的应用[A];2005'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贺玉成;慕建君;王新梅;;LDPC码的距离特性与不可检错误分析[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王静怡;李颖;孙岳;;速率兼容网络LDPC码的设计[A];第十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罗鸣;无线宽带传输系统中LDPC码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曹e,

本文编号:427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427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3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