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DTD的高保真SAR回波信号仿真方法
本文关键词:基于FDTD的高保真SAR回波信号仿真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针对传统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回波仿真算法忽略目标散射特性在观测时间内随方位角度和信号频率变化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FDTD)电磁散射计算的SAR原始回波数据生成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服务器的并行仿真策略及流程。该方法利用FDTD算法及后续仿真处理精确模拟了SAR系统线性调频脉冲信号从卫星传感器发射后,与场景目标发生相互作用,再被SAR系统传感器接收并生成原始回波数据的全部物理过程,从而得到高保真的SAR原始回波数据。最后,通过典型目标时间谱与空间谱的仿真对比实验及最终成像结果证明了本文所提算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回波仿真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高保真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YWF-15-GJSYS-063)资助课题
【分类号】:TN957.51
【正文快照】: 0引言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宽覆盖的对地观测能力,能够发挥其他空间遥感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1-2]。经过近40年的发展,星载SAR系统呈现出多波段、多工作模式、多极化、多观测角度的发展趋势[3]。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腾;徐向东;董云龙;张莉;苏伟;;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舰船电子工程;2009年05期
2 汤志伟,陆志强,黄顺吉;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数据仿真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年06期
3 文竹;周荫清;陈杰;;分布式小卫星SAR回波信号精确仿真方法研究[J];宇航学报;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亮;徐华平;李春升;;临近空间编队飞行合成孔径雷达数据仿真[J];电波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2 黄惠宁;覃辉;;InSAR技术基本原理及其数据处理流程[J];地理空间信息;2012年02期
3 刘冬;鲜勇;郭飞帅;姚挺;;精确制导技术及其在武器中的应用[J];飞航导弹;2011年11期
4 张文彬,邓云凯,倪江;星载SAR目标回波信号模拟源的研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5年03期
5 彭发祥;李宏伟;蔡斌;邓冬虎;郑万泽;;基于运动补偿的机载MIMO-SAR高分辨成像算法[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6 郑志东;张剑云;杨瑛;;谐波信号对SAR半实物仿真成像的影响研究[J];现代防御技术;2009年05期
7 王虹现;全英汇;邢孟道;张守宏;;基于FPGA的SAR回波仿真快速实现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0年11期
8 杜湘瑜;梁甸农;;分布式卫星SAR柔性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2年05期
9 岳海霞,杨汝良;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回波信号模拟源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4年04期
10 汪丙南;陈立福;向茂生;;基于起伏地形的干涉SAR回波数据仿真[J];宇航学报;2011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海霞;合成孔径雷达回波信号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5年
2 江碧涛;分布式雷达成像及地面运动目标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3 申艳;星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4 王新民;合成孔径雷达原始回波模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5 刘颖;分布式SAR运动目标检测雷达阵列误差估计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杨志伟;机载/星载正侧视阵列雷达GMTI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马仑;分布式小卫星SAR宽域、高分辨率成像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8 周争光;阵列雷达SAR-GMTI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徐建平;压缩感知算法在雷达成像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赵言伟;海面目标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模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延磊;SAR和CALIPSO数据反演海面风速[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洋涛;基于实测数据的机载SAR成像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李福华;机载SAR系统试验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陈春红;UDP在合成孔径雷达分布式仿真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丹;机载SINS/SAR组合导航中误差精确修正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6 高鑫;地面目标的合成孔径雷达回波模拟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万锋;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分布目标原始数据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3年
8 于艳丽;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分布目标回波原始数据的频域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4年
9 代大海;POLSAR图像模拟及目标检测与分类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10 吕辉;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原始回波数据模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杰,周荫清,李春升;分布式SAR小卫星编队轨道设计方法研究[J];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2004年06期
2 魏海涛,张林让,李春茂;分布式小卫星SAR原始数据模拟研究[J];空间电子技术;2005年01期
3 王继学;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天线的现状与发展[J];上海航天;2001年06期
4 袁孝康;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现状与未来[J];上海航天;2002年05期
5 袁孝康;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原理、组成和性能[J];上海航天;1997年01期
6 万力;;战斗机载合成孔径雷达[J];现代兵器;2004年04期
7 曲长文,何友,龚沈光;机载SAR发展概况[J];现代雷达;2002年01期
8 张直中;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最新发展[J];现代雷达;2003年01期
9 张锦绣,曹喜滨;卫星总体参数对SAR分辨特性影响分析及仿真研究[J];宇航学报;2004年02期
10 林来兴;小卫星编队飞行及其轨道构成[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一戎,朱敏慧;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0年02期
2 袁孝康;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现状与未来[J];上海航天;2002年05期
3 谢列宾,王贞松;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压缩的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2年12期
4 冷雪飞,刘建业,熊智;合成孔径雷达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J];传感器技术;2004年10期
5 ;2005年中国合成孔径雷达会议在南京召开[J];信息与电子工程;2005年04期
6 赵玉洁;张坚;;2005年中国合成孔径雷达会议在南京召开[J];电子科学技术评论;2005年06期
7 王腾;徐向东;董云龙;张莉;苏伟;;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舰船电子工程;2009年05期
8 巨文珍;王新杰;;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J];世界林业研究;2009年05期
9 许伟武;许鑫家;;居高临下洞察秋毫——国外小型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近况[J];国际航空;2009年02期
10 田锦昌;;合成孔径雷达在军事上的应用分析[J];飞航导弹;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光沿;;国外合成孔径雷达发展现状[A];中国雷达行业协会航空电子分会暨四川省电子学会航空航天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祥坤;张云华;姜景山;;圆迹合成孔径雷达的近空间平台应用[A];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2006年
3 陈浩;于小红;;空间合成孔径雷达原理及其抗干扰技术[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高莉;;浅述合成孔径雷达新技术的发展[A];中国雷达行业协会航空电子分会暨四川省电子学会航空航天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周志鑫;;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应用及发展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唐智;周荫清;李景文;;曲线合成孔径雷达原理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全国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崔海英;张祥坤;姜景山;;圆迹合成孔径雷达星载实现的可行性分析[A];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2006年
8 刘志刚;张伟;陈振;;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进展与趋势分析[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七)——地球物理与核探测[C];2011年
9 张嵬;;一种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金星表面形貌成像覆盖性分析方法[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篇)[C];2011年
10 叶伟;贾鑫;刘树贤;;编码调频斜率合成孔径雷达信号抗干扰仿真[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伟武;一磅重纳米合成孔径雷达问世[N];中国航空报;2006年
2 士元;“X卫星”多视角观测转眼不转身[N];大众科技报;2007年
3 陈晓阳 林迟迟;无人侦察的“梦幻组合”[N];中国国防报;2009年
4 庞之浩;SAR—X:德探测卫星全球测高[N];中国国防报;2007年
5 拉德哈克瑞斯纳·劳(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会)本报编译 王寒;以色列暗助印度太空军事能力[N];世界报;2009年
6 徐英淑;以先进的雷达开拓遥感应用市场[N];中国航天报;2010年
7 许伟武;诺·格公司演示世界首部合成孔径激光雷达[N];中国航空报;2006年
8 特约记者 张利文 记者 张晓祺;我国成功发射“环境一号”C卫星[N];解放军报;2012年
9 天兵;“宇宙-地中海”系列卫星构建空中情报侦察网[N];大众科技报;2007年
10 新文;以色列精心编织“天网”[N];中国国防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广民;数字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4年
2 唐波;合成孔径雷达的电子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5年
3 张祥坤;高分辨率圆迹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机理及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4 王新民;合成孔径雷达原始回波模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5 魏青;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与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方法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甘荣兵;合成孔径雷达对抗及目标检测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肖疆;合成孔径雷达天线技术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6年
8 朱志臻;基于压缩感知的合成孔径雷达相关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陈琦;机载斜视及前视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10 杨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与极化干涉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锋;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2 李伟;合成孔径雷达目标成像仿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姚世超;合成孔径雷达原始数据压缩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2001年
4 袁翔宇;合成孔径雷达对抗试验评估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5 梅大为;合成孔径雷达海面成像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6年
6 任冬晨;双站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3年
7 杜贤俊;合成孔径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8 王浩;地面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与控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陈杨;地面合成孔径雷达实验系统软件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10 孟茁;合成孔径雷达通信控制接口板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FDTD的高保真SAR回波信号仿真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5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465712.html